孔坑茶

孔坑茶

孔坑茶,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寧化縣全境屬於閩贛台地抬升區的相對下陷地帶,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東南遞降,山巒重疊,蜿蜒起伏,丘陵與山間盆地交錯,武夷山系的杉嶺山脈從北、西、南三面環抱該縣,適宜茶葉生長。寧化縣東北兩片種植茶樹的鮮葉,在寧化縣境內特定的地理環境栽培種植和以獨特的加工方式,經殺青、揉捻、做形、烘乾等工藝加工而成。孔坑茶特徵:外形條索細緊捲曲,色澤灰綠潤;內質香氣濃郁、栗香顯,滋味醇厚甘爽,湯色黃綠,葉底尚嫩勻。

2017年1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孔坑茶”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孔坑茶
  • 產地名稱: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
  • 品質特點:滋味醇厚甘爽,湯色黃綠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2017年第2486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7年1月10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藥用價值,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寧化縣東北兩片種植茶樹的鮮葉,在寧化縣境內特定的地理環境栽培種植和以獨特的加工方式,經殺青、揉捻、做形、烘乾等工藝加工而成。孔坑茶特徵:外形條索細緊捲曲,色澤灰綠潤;內質香氣濃郁、栗香顯,滋味醇厚甘爽,湯色黃綠,葉底尚嫩勻。經檢測孔坑茶含有茶多酚15%-25%,咖啡鹼2%-4%,胺基酸總量15.0-30.0克/100克。

藥用價值

茶葉具有提神清心、清熱解暑、消食化痰、去膩減肥、清心除煩、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濕等藥理作用,對輻射病、心腦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藥理功效。茶葉具有藥理作用的主要成份是茶多酚、咖啡鹼、脂多糖、茶氨酸等。
孔坑茶
孔坑茶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寧化縣全境屬於閩贛台地抬升區的相對下陷地帶,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東南遞降,山巒重疊,蜿蜒起伏,丘陵與山間盆地交錯,武夷山系的杉嶺山脈從北、西、南三面環抱該縣,縣域成槽狀地形,海拔千米以上山峰有12座,南有雞公山東海拔1389.8米為全縣最高峰,北有牙梳山海拔1387.4米為全縣次高峰。最低處是城南鄉肖家河道口,海拔290米。孔坑茶大部分種植地區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勢高峻,層巒疊嶂,森林覆蓋率達76%以上。保護區域範圍內以丘陵山區為主,沙性好,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養分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強,空氣濕度高,晝夜溫差大,立體氣候明顯,極宜發展茶葉生產。翠綠如茵的茶園遍布在兩山之間,上午陽光普照,太陽逐漸背西時,經常雲霧繚繞,茶園土質肥沃,土層深厚,地勢高、土質佳、日照好、雲霧多,為茶葉的種植生長提供了獨特優良的環境。

水文情況

寧化縣常年徑流深度950-1100毫米,多年平均徑流深度1026.7毫米,年徑流量24.829億立方米。受大氣候環境和境內地形變化影響造成降雨時空分布不均,豐水年徑流量35.48億立方米,枯水年徑流量15.38億立方米。降水和徑流年內分配量有較大差別,降水主要集中在4-6月(平均891.6毫米,占全年52%),其中以5月為最多(平均337.4毫米,占全年20%),11月最少(平均40.8毫米,占全年2.4%)。不同地形地帶降水亦有不同,一般是高海拔地區多於低海拔地區,迎風坡多於背風坡,孔坑茶多選高海拔、迎風坡面作為種植地址,以保證充足的水源和充分的濕度。境內水體發育潔淨,溪流分注四方,為閩、贛、韓三江的原生態源頭,寧化素有“只飲自家水”之諺,地表水系水質達標率100%,均為礦化度極低的軟水,適用於茶葉種植。

氣候情況

寧化縣屬於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受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雙重影響。具有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季風顯著、四季分明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7.6℃,極端最高氣溫38.3℃、極端最低氣溫為-8.3℃,無霜期227-248天,年日照時數在1378-2328小時之間,年平均日照1897.5小時,全年太陽總輻射量93.55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1726.1毫米,年平均蒸發量1537.6毫米,年平均空氣相對濕度81%。孔坑茶種植的高海拔地區溫差大,會影響茶多酚、胺基酸的積累。
孔坑茶
孔坑茶

歷史淵源

延祥村西部的孔坑,又稱西園,自古以來就是優質的茶園,自古以來培育著數十畝碧綠食茶。據《延祥村史志》載:拔貢楊德安,於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1年)任浙江金華府經略時,因經常赴京,便把家鄉特產孔坑茶帶上,供奉皇帝和大臣們品嘗,因此,又被稱為“貢茶”。
據檔案記載,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9月間,台灣省為慶祝台灣光復二周年舉行名產品展覽活動,特設福建館,並指定寧化延祥孔坑西園茶供展。
1955年、1956年,孔坑茶曾被選送北京參加全國農業展覽會。
孔坑茶
孔坑茶

生產情況

截至2017年底,福建省三明市孔坑茶總保護面積1300.18平方公里,年生產面積1333.33公頃,年產量1600噸。
孔坑茶
孔坑茶

產品榮譽

2010年,延祥孔坑野生茶被列入“福建省茶樹優異種質資源保護區。
2017年1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孔坑茶”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孔坑茶
孔坑茶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孔坑茶”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包括寧化縣轄區內的翠江鎮、城郊鄉、湖村鎮泉上鎮中沙鄉河龍鄉水茜鄉安遠鎮等8個鄉鎮,100個村,東到泉上鎮延祥村,西到城郊鄉社下村,南到城郊鄉李七村,北到安遠鎮井坑村。

質量技術要求

孔坑茶產品質量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相關標準。
(1)產地選擇
應據茶樹對環境條件的要求選擇土壤pH4.5-6.5的結構良好的紅黃壤,以表層為黑土,中層為紅黃土,含有硃沙,土層深厚且營養豐富的土壤為上好。平均海拔高於500米,生態環境條件良好,自然植被豐富,空氣清新,空氣濕度大,水源清潔,土壤未受污染,5公里內無污染源,土層深厚,坡度在25度以下的向陽坡面,周圍有河流、森林作為天然屏障的山場,建設茶園。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
孔坑茶是寧化縣的原生茶樹,為小喬木,中葉類,中生種,植株較高,主幹較明顯,分枝較密。芽葉茸毛較少,葉齒稀鈍,葉形長橢圓,葉色黃綠,葉質較軟。孔坑茶於穀雨後立夏前選晴天採摘,是適制紅茶、綠茶以及烏龍茶的優質原料。
(3)生產過程管理與控制技術
生產控制:孔坑茶茶葉生產的全過程,包括山地選擇、園地開墾、品種選擇、苗木定製、田間管理、鮮葉採摘等都嚴格按照《無公害食品茶葉生產技術規程》執行。其中田間管理的農業投入品,採取源頭控制,全程跟蹤,嚴禁施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殘留和淘汰的農業投入品。施肥方面提倡以施腐熟有機肥為主,複合肥為輔;病蟲害防治方面以農業和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防治辦法,嚴格控制化學農藥的使用劑量、施用次數,嚴格執行安全間隔期,提倡施用生物源、礦質源農藥;同時,督促企業和茶農做好生產過程記錄檔案,即在茶葉生產過程中,各項農事活動,農業投入品的購買、使用情況,產品的收穫、加工與銷售情況,如實記錄造冊,逐步建立孔坑茶質量可追溯制度。
(3)採摘與加工
採摘:鮮葉嫩度:要求一芽一葉和一芽二葉初展。因孔坑茶,野茶芽葉大小不一,製成綠茶外形條索較有粗細,較多的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孔坑茶每年只採一季,春茶、於穀雨後立夏前選晴天採摘為佳。露水和雨水鮮葉製成的青茶品質要比晴葉差。茶區多年的經驗,鮮葉採摘時間在露水乾後開始,採到下午4點。4時以後不採茶。尤其是採摘高檔青茶,以下午1-4點最好。青茶不採雨水葉和露水葉。用乾淨、通風的簍筐盛裝,防止鮮葉變質或與其它有害物質混合。採摘的鮮葉做到不擠壓、不破損、分類堆放、運輸,運輸器具要清潔衛生、通氣,避免污染和混裝,鮮葉進廠要分批次、分品種、分老嫩葉、分加工茶類,要求及時驗收堆放。
加工:孔坑茶現主要有綠茶和紅茶兩大類。其加工分為初制和精製兩部分。初制的茶葉叫做“毛茶”,毛茶經過精製後製成“成品茶”或者“商品茶”。
孔坑茶:鮮葉(攤青)→殺青→揉捻(做形)→烘乾的加工工藝流程製成毛茶。毛茶經過精製成為成品茶。
地域保護範圍內的孔坑茶地理標誌生產經營者,如需使用“孔坑茶”地理標誌的,應當向寧化縣農學會提出申請,經審批准後才能使用,要求其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
包裝:孔坑茶按照規定應當按GH/T1070-2011《茶葉包裝通則》要求包裝銷售。
標識: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孔坑茶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型式)。
其它:孔坑茶的貯藏、運輸等,應當符合國家有關強制性的技術規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