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體剖宮產術

子宮體部剖宮產術或子宮上段剖宮產術,又稱古典式剖宮產術,是取子宮體部正中縱切口取出胎兒及其附屬物的手術。但由於剖宮切口在子宮體部,該處肌肉組織厚,切開及縫合均不易,且出血多,術後粘連發生率高,再次妊娠時子宮破裂機會多,故當今甚少採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子宮體剖宮產術
  • 別稱:古典式剖宮產術
  • 專科分類:產科
  • 適應證:子宮下段嚴重粘連或形成不良等
  • 禁忌證:死胎、畸胎
  • 術後併發症:腹壁與子宮切口感染、子宮腹壁瘺
麻醉方式及術前準備,適應證,禁忌證,手術步驟,術後併發症,術後護理,注意事項,術後飲食,

麻醉方式及術前準備

1.麻醉方式
硬膜外麻醉。
2.術前準備
1.腹部準備與一般開腹手術相同。
2.如為選擇性剖宮產手術,術前晚進流質,手術當日晨禁飲食。
3.術前放置保留導尿管。
4.早期破膜或有感染的孕婦,術前套用抗生素。
5.術前兩小時禁用呼吸抑制劑。
6.術前備血。

適應證

因各種原因如子宮下段嚴重粘連、子宮下段形成不良、子宮下段有肌瘤等原因導致不能施行子宮下段剖宮產術者。

禁忌證

1.死胎
2.畸胎。

手術步驟

手術大體步驟:①切開腹壁。②顯露子宮、保護腹腔。③切開子宮。④娩出胎兒。
⑤娩出胎盤。⑥縫合子宮切口。⑦清理腹腔。⑧縫合腹壁。

術後併發症

1.術中併發症: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徵、子宮異常出血、臟器損傷、羊水栓塞。
2.術後併發症:術後病率與感染、腹壁與子宮切口感染、子宮腹壁瘺、子宮切口癒合不良、剖宮產術後晚期出血、腸梗阻、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症。

術後護理

1.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及血壓,陰道流血及腹部傷口情況。
2.套用縮宮劑。
3.術後平臥6小時即可改為半臥位,鼓勵早期下地活動。一般術後24小時即可起床下地走動。
4.輸液。
5.留置尿管12~24小時。
6.抗生素預防感染。

注意事項

1.要使皮下組織與皮膚切口等大,避免外大內小。
2.充分估計腹壁厚度,不可用力過猛一刀直入腹腔,甚至誤切子宮、損傷胎兒。
3.防止損傷膀胱及腸管。
4.刺破胎膜後要及時吸淨羊水,否則因宮壁血竇開放,易導致羊水栓塞。

術後飲食

手術後一般不需禁食,但在肛門尚未排氣前暫進流質飲食。排氣後改進半流質。逐漸恢復普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