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地理學新論》是一本2022年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邵培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媒介地理學新論
- 作者:邵培仁
-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3月
- ISBN:9787308218245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運用媒介地理學原理和方法,繼承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地人合一”的思想,堅守“天地人媒”整體互動、和諧平衡的研究方針,對媒介地理學的研究對象、體系和領域進行了分析和論證,對中外媒介地理學的歷史進行了回顧和總結,對媒介地理學中的空間、時間、地方、景觀和尺度等核心元素或基本概念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討。本書為讀者了解、認識、研究和實踐媒介地理學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思想觀點和獨特的理論視角。
作者簡介
邵培仁,浙江大學傳播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浙江大學傳播研究所所長、新聞與傳播學系副主任、人文學院副院長、傳媒學院黨委書記、人文學部副主任、對外宣傳領導小組副組長等。現擔任中國傳播學會副會長、浙江省傳播學會創會會長和終身會長、浙江省會展學會理事長、國際華萊塢學會會長、美國中國傳媒研究會主席、美國世界文化聯盟副主席等,兼任《中國傳媒報告》雜誌社社長。《傳播學原理與套用》奠定了其傳播學研究的原點,“當代傳播學叢書”開拓了其傳播研究領域,《傳播學》是其傳播理論精華的集成,《華夏傳播理論》《亞洲傳播理論——國際傳播研究中的亞洲主張》是其本土傳播研究的結晶。他奮力開闢媒介交叉研究的新疆域,《媒介地理學:媒介作為文化圖景的研究》《媒介生態學:媒介作為綠色生態的研究》《媒介管理學》是這方面的代表作。發表論文360餘篇,出版專著32種。個人著作獲得省部級一等獎兩次,二等獎三次,個人榮獲第六屆范敬宜新聞教育獎(良師獎)、教育部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獎)和“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媒介地理學的研究對象與意義 ………………………… (001)
第一節 交叉融合的媒介地理學 …………………………… (003)
第二節 媒介地理學的研究對象與體系 …………………… (011)
第三節 媒介地理學的研究意義 …………………………… (017)
第四節 媒介地理學的研究方法 …………………………… (020)
第二章 媒介地理學的歷史與現狀 ……………………………… (023)
節 地理中的媒介形態 ………………………………… (026)
第二節 媒介中的地理樣本 ………………………………… (029)
第三節 媒介地理學的歷史軌跡 …………………………… (032)
第四節 媒介地理學的研究現狀 …………………………… (038)
第三章 媒介地理學的科學性與學術性 ………………………… (049)
節 媒介地理學的關鍵矢量 …………………………… (051)
第二節 媒介:天地人一體與延伸 …………………………… (055)
第三節 媒介地理學的學術追求 …………………………… (057)
第四章 空間:媒介傳播環境中的材料與景觀 …………………… (061)
節 空間作為語境假定物 ……………………………… (064)
第二節 不同空間的特點與景觀 …………………………… (068)
第三節 空間感的轉變與解讀 ……………………………… (073)
第四節 媒介與空間的互動與博弈 ………………………… (076)
第五節 作為空間的媒介距離 ……………………………… (084)
第五章 時間:媒介地理系統的變化與流動 ……………………… (105)
節 時間與媒介時間的概念及性質 …………………… (107)
第二節 媒介推進時間觀念的變革與創新 ………………… (111)
第三節 時間:影響媒介生產的關鍵指標 …………………… (118)
第四節 媒介時間:媒介與傳播研究的新視角 ……………… (123)
第六章 地方:媒介地理要素的社會建構與文化記憶 …………… (133)
節 地方是媒介地理學的核心概念 …………………… (135)
第二節 全球化視野中的地方意義與維度 ………………… (139)
第三節 消失的地域與媒介地方感的形成 ………………… (142)
第四節 地方性:是媒介的進步還是倒退 …………………… (147)
第七章 景觀:媒介對世界的描述與解釋 ………………………… (159)
節 景觀的多重含義 …………………………………… (161)
第二節 景觀的生產與消費 ………………………………… (163)
第三節 作為對立、尷尬和地下狀態的景觀 ………………… (170)
第四節 媒介景觀與景觀社會 ……………………………… (176)
第八章 尺度:媒介傳播的本土性與全球性 ……………………… (183)
節 梯狀和同心圓狀的尺度 …………………………… (185)
第二節 本土性與全球性:對立性尺度與異質性訴求 ……… (190)
第三節 媒介與本土性 ……………………………………… (193)
第四節 媒介與全球性 ……………………………………… (199)
第五節 建構整體互動、均衡和諧的媒介尺度機制 ………… (206)
結束語:總結與展望 ………………………………………………… (211)
參考文獻 …………………………………………………………… (214)
後記 ………………………………………………………………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