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問題內容產制研究 : 一種批判的視角》是2016年9月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商建輝。本書主要講述了媒體的內容在媒介商業化後所呈現出的景象、原因,最後提出在媒體內容中平衡利潤和公共利益的路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媒介問題內容產制研究 : 一種批判的視角
- 作者:商建輝
-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5716621
《媒介問題內容產制研究 : 一種批判的視角》是2016年9月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商建輝。本書主要講述了媒體的內容在媒介商業化後所呈現出的景象、原因,最後提出在媒體內容中平衡利潤和公共利益的路徑。
《媒介問題內容產制研究 : 一種批判的視角》是2016年9月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商建輝。本書主要講述了媒體的內容在媒介商業化後所呈現出的景象、原因,最後提出在媒體內容中平衡利潤和公共利益的路徑。內容簡介《...
它把儀式與權力、管制和監視等問題直接聯結起來,並且探究了媒介構建的儀式空間——媒介的權力在其中得以合法化。作者簡介 尼克庫·爾德里 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媒介與傳播學。《媒介儀式:一種批判的視角》在作者的學術生涯中具有重要意義,“那是我早期研究工作中的主線第一次被呈現給傳播學研究中更廣闊的讀者群”...
《媒體與社會:批判的視角》是2007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伯頓。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有關媒體與文化研究的重要入門讀物。它以廣泛的視角探討了當今社會的大眾媒體和文化現象。作者具有豐富的寫作和教學經驗。書中幾乎覆蓋了學生們在媒體與文化研究當中可能遇到的所有主題,包括:廣告、電影、電視劇、雜誌、...
批判學派是從大眾媒介的內容及其控制對於整個社會的影響,著手進行研究的;麥氏是從大眾媒介工具本身、尤其是廣播電視等電子傳播工具對人的認識及人類的社會作用,著手進行研究的。領域劃分 就研究方法而言,早在40年代L.林德就對經驗主義的研究偏向提出了問題:“堅持它的人通常將自己置於現行的體制之中,暫時接受它的...
《經濟思想史——一種批判性的視角》是2007年4月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顏鵬飛。內容簡介 《經濟思想史》為經濟思想史課程提供了一本權威性的、批判性的教科書。這本書將經濟思想史與形成這些經濟思想的整個歷史背景融為一體。它還專門論證了為何新理論的出現,事實上總是相關現實問題以及政治、社會和...
在媒介形象的研究中,我們所看到的大多數成果,主要集中於行為學、文本學、敘述學、話語分析或詮釋學的研究。媒介形象基本上被看作為一種文本形式,例如圖像文本、影像文本、標識文本或者景觀文本等等。文本的解讀,意在透過形象表層揭示出內在的意義結構乃至社會意識形態結構。然而,純粹文本的研究難以解釋的問題是,大量的...
一方面,在以“新”為進步的主導觀念下,許多聲音多少瀰漫著一定的技術樂觀主義心態,關注到新媒介為傳統媒體轉型以及社會公共福祉帶來的前景;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研究同時對線上內容生態持以批判態度,提醒譬如線上參與的有效性、主流媒體的對話困境以及線上信息流動的種種倫理問題。線上公共性研究的矛盾之處在於新...
媒介環境學由尼爾·波茲曼創建。該理論學派從麥克盧漢的“媒介即訊息”出發,研究媒介在社會中的作用。媒介環境學(Media Ecology)是20世紀30年代在北美萌芽,在70年代形成發展起來的一個傳播學派。經過三代學者的努力,它已成為與經驗學派和批判學派鼎力的第三學派。探究媒介與人類社會文化的關係。作為媒介研究領域之一...
21、楊伯漵、吳靖、師曾志, 《“創意”與“產業”:新媒介傳播環境下創意產業的一些基本問題初探》,《中國傳媒報告》,2007年第四期,總第24期。22、《當代中國大眾傳媒的角色變遷及其文化實踐之道德正當性剖析》,《中國傳媒報告》,2006年第三期,總第19期。23、《迷人的父權制——韓國家庭劇中的現代性與男性...
在對這些不同問題的研究中,對媒介及其控制的問題的研究在其整個大眾傳播研究中占據了重要地位。但是,法蘭克福學派的“批評理論家通常不願把傳播與其他因素從它的整體系統中分離出來”[3],而更願從整體上將自己的理論稱為“批判理論”,並竭力與“實證理論”明確區分開來。霍克海默就說過:批判理論不僅“關注現存的...
張種文 化產業促進立法三問題 第五輯 文化安全與文化多樣性 胡惠林 國家文化安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策論 王岳川 大國文化創新與國家文化安全 單世聯 全球化時代的文化多樣性 章建剛 保護文化多樣性的國際趨勢 第六輯 科學技術與創意產業 熊澄字 張錚高新科技與文化產業——基於新媒體技術視角的考量37...
到了20世紀70年代,一些教師開始引進結構主義和符號學視角,媒介研究的重心也轉移到對重大政治和社會問題的討論上來。媒介素養教育開始重視媒介語言建構的現實與真實現實之間的關係和差別,要求學生正確看待大眾媒介的巨大力量了解信息是經媒介更深層次的傳播過程的特性,由此看到媒介與經濟、社會、政治之間的緊密聯繫。70...
本書從視覺哲學、視覺歷史、視覺社會學和視覺政治學等角度,融合了傳播學、社會理論、文化史、性別研究、後殖民理論、政治經濟學等學科框架,多方面探討視覺文化與中國現代意識生成之間的關係,分析的對象包括攝影、印刷、電影、電視、網際網路、產外廣告、博覽會、奧運會、大型景觀等各類視覺媒介與視覺現象。筆者希望做一...
第三章 新聞業中“性別問題”的爭論 ——來自報導前沿的經驗教訓 第四章 新聞道德 ——面向喬治·歐威爾的批判?第五章 網路上的新聞 ——正在興起的網路新聞的形式與實踐 第二部分 新聞與民主 第六章 美國與英國的新聞事業存在民主缺陷嗎?第七章 新聞與輿論:積極的公民還是沙發土豆?第八章 保衛“深度”新聞...
數字第一、內容第一、客群第——數位技術與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傳媒產業特徵及其發展趨勢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文化走出去工程政策體系最佳化研究”研究成果 產業規制視角下中國卡通片“走出去”之問題研究——以日本為參照系的考察 國家社科基金規劃項目“政府調控新媒體的公共關係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政府調控新媒體的...
陳一,男,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個人簡歷 陳一,江蘇鎮江人,現為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副教授。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廣播電視專業,獲博士學位。研究方向 紀錄片、視覺傳播、批判傳播學、青年亞文化等 獲獎情況 榮譽 2015年入選“第二屆江蘇省青年文化人才”獲2012-2013年共青團中央青少年和青少年...
政府與民主中ICT套用的增長:一種批判的視角 超越“潛能”:瑞士的城市管理和運用ICT技術進行參與 推特治理下的瑞士:探索瑞士政黨政治在推特上的代表性、結構化和內容呈現 網際網路時代的媒介所有權與新聞倡議:六國主流新聞網站的“企業報導”比較研究 智慧城市與新型社會技術治理模式 韓國“智慧城市”建設動向 整體性...
在尹鴻一本著作的後記中偶然發現一句話:“用生命貫穿學術、用學術充實生命”,非常意外地給我提供了一個理解這一問題的現實文本和某些質感元素。由此,誕生了“生命學術與學術生命”的訪談主題。人文學者 尹鴻堅持認為自己是一名從事文化研究、影視藝術研究和媒介批評的“人文學者”,儘管這些年來他似乎也從事過一些關於...
媒體組織活動:處理與呈現 媒體文化的邏輯 其他決策模型 融合文化的到來:作為生產者的消費者 小結 第五部分內容 第13章媒介內容:主題、概念和分析方法 為什麼要研究媒介內容?有關媒介內容的批判性視角 結構主義與符號學 作為信息的媒介內容 媒介表現的話語 客觀性及其測量 研究方法的相關問題 傳統的內容分析法 定量...
6. 劉濤:《超越“象徵之殤”:物質邏輯與圖像闡釋的媒介視角——通往“以媒介為方法”的圖像闡釋學》,《探索與爭鳴》(CSSCI),2022.12(獨立);7. 劉濤:《視覺框架分析:圖像研究的框架視角及其理論範式》,《新聞大學》(CSSCI),2022.3(獨立);8. 劉濤:《傳播修辭學的問題域及其研究範式》,《南京...
理論主要特色:1.有破有立;2.從剖析公共領域的消解一破;3.到通過交往行動重建公共領域——一立,其思想理論具有連貫性和完整性;4.從政治的角度研究交往,關注西方民主憲政的實現問題;5.繼承傳統又勇於創新,具有哲學與傳播學的雙重特徵;6.致力於批判學派傳播模式的構建;7.對以語言為媒介的人際交往尤為關注。
第十五章客群理論與研究傳統323 第十六章客群的形成與經驗342 第七部分效果 第十七章媒介效果的過程與模型373 第十八章社會—文化效果392 第十九章新聞、公共意見與政治傳播411 結語 第二十章大眾傳播的未來439 第一部分前言 第一章緒論 一、 研究目的 二、 本書結構 三、 大眾傳播研究中的主題和問題 四、 研究...
批判文化學派的後期發展:伯明罕學派82 性別與大眾媒介83 通俗文化“救贖”86 商業化89 傳播技術與文化90 媒介的邏輯與傳播的傾向性91 涵化以及認同的中介93 文化全球化94 大眾媒介與後現代文化95 第6章新媒介—新理論99 新媒介與大眾媒介機構99 信息社會的崛起102 “新媒介理論”的重要問題105 “新媒介理論”的...
一種文明只能在很罕見的歷史時期內達到傳播媒介的空間傾向和時間傾向之間的平衡,比如古典的希臘、文藝復興的義大利和伊莉莎白時期的英國。在英尼斯看來,西方文明由於不能處理好時間持續問題而處於分崩離析的極端危險之中。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地經驗告訴他,西方文明是咄咄逼人的文明,是擴展擴張的文明。英國、德國、美國...
”所以媒介價值中無可辟免的隱含有一些傾向性的價值觀。而當這種傾向性的價值觀傳播給客群時,並起到了話語權的現實作用。媒介傳播內容中隱喻的價值觀 議程設定理論認為客群對前重要的判斷與大眾傳媒反覆報導和強調的問題之間,存在著一種高度的對應關係。這是我們在研究電視傳播活動中運用的一個重要的理論。英國的...
由於是在隱蔽的策略性活動中進行著政治反抗和文化批判,當代西方文學批評的實踐活動又往往是診斷性的。這種診斷性突出表現在當代西方文學批評的理論和方法選擇往往依賴於它所提出的問題,而問題又依賴於它們的語境或背景。問題意識和語境意識使文學或文化研究者們往往採取一種診斷性的閱讀方式和分析方式進行文化或文學分析...
社會認識論的倫理問題主要關注社會因素導致的認識不公(epistemic injustice),以及如何實現認識正義(epistemic justice)。關於認識不公或認識正義問題的討論可分為個體視角和體制視角。從個體視角出發,認識不公可分為證言性不公(testimonial injustice)和解釋性不公(hermeneutical injustice)。證言性不公指偏見導致聽...
①維護現行的社會制度傳播制度。②為大眾傳播媒介充分實現政治、經濟、軍事功能服務。③實用性、經驗性明顯。歐洲批判學派 ①從哲學、社會學質化分析角度探討傳播與社會結構各要素之間的關係。②利用對現有的傳播狀況的研究改變既有事實社會變化。研究焦點 美國傳統學派 ①關於如何傳播、如何有效傳播之類的問題。②致力於...
湯林森(J. Tomlinson)於1991年出版了《文化帝國主義》一書,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全面的論述。在這裡,他將有關文化帝國主義的論述分為四個層次或是途徑來加以解剖和分析,而其中,現代性批判是其關注的焦點。第一,不平等的信息流,即作為一種媒介帝國主義論述的文化帝國主義。第二,對民族國家文化認同的威脅,即作為...
4.2016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後期資助重大項目《網際網路群體傳播引發的社會問題研究》,項目號16JHQ011。5.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符號中國(英文版)》,項目號15WXW001。結項證書號20196018。6.2015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部級社科研究項目《網際網路群體傳播對媒介環境的影響》, 項目編號GDWT1509。結項證書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