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門種姓(Brahman Caste)是2012年公布的世界歷史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婆羅門種姓
- 外文名:Brahman Caste
- 所屬學科:世界歷史
- 公布時間:2012年
婆羅門種姓(Brahman Caste)是2012年公布的世界歷史名詞。
婆羅門種姓(Brahman Caste)是2012年公布的世界歷史名詞。定義印度瓦爾那制度的第一種姓或第一等級,其職業是“充任祭司”等。出處《世界歷史名詞》第一版。1...
南布迪里婆羅門,是印度喀拉拉邦的婆羅門種姓。婆羅門的影響在一世紀時已存在於喀拉拉邦,8世紀左右這些人大量湧入,出任入侵當地雅利安諸國王的祭師,謀士和大臣。當地原住民多數原本信仰佛教,婆羅門為維護自己的信仰和立場。佛教寺廟多數被...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一張根據《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繪的瓦爾那等級: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
佛教術語,指印度婆羅門種姓之修行僧,或原信仰婆羅門教之外道,轉而依佛陀出家入佛道者。例如佛陀弟子中智慧第一之舍利弗,其母為摩揭陀國王舍城一婆羅門論師之女,初依外道刪闍耶毗羅胝子出家學道,後遇佛陀弟子阿說示(馬勝比丘)為...
薩拉斯瓦蒂婆羅門,是婆羅門種姓中一個亞種姓。歷史 他們宣稱自己來自一個婆羅門薩拉斯瓦蒂牟尼,但一般相信他們是印度河-薩拉斯瓦蒂河文明原住民,已有6000年歷史、他們今天分布於哈里亞納邦、喜馬偕爾邦、旁遮普邦、拉賈斯坦邦。
婆羅門教(Brahmanism),是起源於古印度的宗教,也是現在的印度國教印度教的古代形式,以《吠陀經》為主要經典,以把種姓制度作為核心教義,崇拜三大主神而得名。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4世紀是婆羅門教的鼎盛時期,公元4世紀以後,由於佛教和...
《尼泊爾山區的婆羅門、切特里和職業種姓》是多爾·巴哈杜爾·比斯塔劉興武創作的期刊。摘 要: 尼泊爾的婆羅門和切特里人在政治上以及在無所不包的社會和宗教各方面,對於現代尼泊爾王國的形成比其他任何一個民族所起的作用都大。按傳統,...
如《中阿含》卷三十九《婆羅婆堂經》以剎利、梵志、鞞舍三種姓的出家者為沙門。《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卷下謂剎帝利境界、婆羅門境界、毗舍境界、首陀羅境界及沙門境界中,以沙門為最尊最上。此意謂四姓以外,別有沙門種。
廓爾喀人(Gurkhas),專指居住在廓爾喀等地的人,又稱尼泊爾人。在尼泊爾國內,一般稱其為婆羅門、切特里、職業種姓人。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山區的廓爾喀、帕爾帕和加德滿都谷地。民族文化 廓爾喀人,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使用尼泊爾語,屬...
佛陀住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時,有婆羅門集合在拘薩羅,共同談論著:婆羅門的種姓最殊勝,其餘種姓都不及婆羅門;婆羅門種姓最潔白,其餘種姓都是污黑;婆羅門能得清淨,非婆羅門不能得到清淨;婆羅門是梵天之子,從梵天的口中出生,無比...
吠舍是印度種姓的一種,是古代印度社會中的普通勞動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階層,包括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他們必須向國家繳納賦稅。向神廟上供,供養第一、第二等級。古代印度人被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為了...
又據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卷下載,於剎帝利境界、婆羅門境界、毗舍境界、首陀境界、沙門境界等五類境界中,以沙門為最尊最上。繫於四姓以外,另立沙門種姓。[雜阿含經卷二十、長阿含卷六小緣經、增一阿含經卷二十一、北本大般涅盤經...
這一努力正反映了雅利安人三種姓的界限在最初並不是不可逾越的事實。例如:不屬於剎帝利種姓的,如果當了王,便可以通過宗教儀式,而取得剎帝利身分;如果本是婆羅門種姓,還可以用婆羅門、剎帝利的雙重身分取得合法地位。
婆羅門種姓的社會地位最高,維迪耶種姓次之。迦耶斯特種姓有文化,往往身居高位,出了許多社會活動家和宗教領袖,甚至有許多迦耶斯特人戴上了只有婆羅門才能佩戴的聖線。首陀羅是社會地位最低的種姓,包括工人、農民、手工藝人、傭人等。信...
婆羅門種姓的社會地位最高,維迪耶種姓次之。迦耶斯特種姓有文化,往往身居高位,出了許多社會活動家和宗教領袖,甚至有許多迦耶斯特人戴上了只有婆羅門才能佩戴的聖線。首陀羅是社會地位最低的種姓,包括工人、農民、手工藝人、傭人等。信...
印度國民大會黨溫和派領袖。婆羅門種姓家庭出身。畢業於加爾各答大學,20歲時通過印度文官考試,1871年任錫爾赫特(今屬孟加拉國)市副市長,1876年組織印度協會,1879年主編《孟加拉人》報,1885年12月印度國民大會在孟買舉行成立大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