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824年,威爾基·柯林斯出生於倫敦。12歲時,他隨父母遷居義大利,三年後又回到英國,就讀於一所私立寄宿學校。17歲時,他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先在茶葉公司工作五年,其間他創作了首部作品《艾奧拉尼》(Iolani),但這部小說在150年後的1999年才得以出版。柯林斯對在茶葉公司的工作和生活並不滿意。後來他進入倫敦的林肯法學協會學習法律,希望從事律師職業。
1847年,他的父親去世,柯林斯為父親寫了傳記——《威廉·柯林斯傳》,在此期間裡,他還進行繪畫,考慮過以繪畫為生,甚至參加過畫展。
1850年,他的小說《安東尼娜》發表。這是一部以6世紀羅馬生活為背景的歷史小說,雖未引起轟動,但卻開啟了柯林斯作為真正作家的創作生涯。
1851年,柯林斯通過朋友介紹,結識了當時的文豪狄更斯。兩人一見如故,很快成為莫逆之交和合作夥伴。與狄更斯的結識是柯林斯文學創作生涯的轉折點。從此,他成為狄更斯主編的《家常話》雜誌的編輯,同時為狄更斯主辦的周刊《一年四季》撰稿。這兩本刊物在當時極為風行。柯林斯的多部長篇小說都先在狄更斯主辦的周刊上以連載形式發表,然後再出單行本。
從1851年至1859年,柯林斯陸續寫出《鐵道外的漫遊》(Rambles Beyond Railways,1851)、《貝錫爾》(Basil,1852)、《捉迷藏》(Hide and Seek,1854)、《天黑之後》(After Dark,1856)、《一個流浪漢的一生》,1857)等多部小說。
1860年, 《白衣女人》(The Woman in white)的出版使柯林斯登上事業成功的頂峰。此後10年間,他又創作了《無名氏》(NoName,1862)和《月亮寶石》(The Moonstone,1868)等小說。此外,他還和狄更斯合作創作了《禁止通行》(No Thoroughfare,1867)等作品。柯林斯後來患上一種嚴重的關節炎,只能靠鴉片來止痛。久而久之,他對鴉片產生了依賴,有時產生幻覺,聲稱有一位“鬼魂威爾基”與他如影隨形。據說在創作《月亮寶石》的過程中,他深受這種幻覺困擾,稱自己不記得怎樣寫出的這部作品。
1889年9月,柯林斯卒於倫敦。
個人生活
威爾基·柯林斯的父親威廉·柯林斯是當時的風景畫家,柯林斯在濃厚的藝術氛圍中長大。柯林斯終生未婚,但曾與不同女性交往,並生育了幾個子女。
威爾基·柯林斯和加羅琳·格雷夫斯,自相遇後後者便成為柯林斯的終身伴侶。更奇特的是,柯林斯在與加羅琳同居的期間,同時還另有一個非正式家庭。瑪莎·路德與柯林斯同居多年,並為他生了3個孩子。在當時的維多利亞社會,這種關係不為社會所容,因此柯林斯自己實際上過著三重生活。一方面他是作家,與社會名流來往頻繁,這是他的公開身份;另一方面他同時又分別跟兩個情婦過著一種秘密生活。因此,“我是誰?”的自我確認問題始終伴隨柯林斯,並在他的創作中留下了深深的影響。
主要作品
中文名 | 英文名 | 首版時間 | 體裁 |
---|
《威廉·柯林斯傳》 |
|
| 傳記 |
《鐵道外的漫遊》 | Rambles Beyond Railways | 1851 | 小說 |
《貝錫爾》 | Basil | 1852 | 小說 |
《捉迷藏》 | Hide and Seek | 1854 | 小說 |
《天黑之後》 | After Dark | 1856 | 小說 |
《一個流浪漢的一生》 |
| 1857 | 小說 |
《白衣女人》 | The Woman in white | 1860 | 小說 |
《無名氏》 | NoName | 1862 | 小說 |
《禁止通行》 | No Thoroughfare | 1867 | 小說 |
《月亮寶石》 | The Moonstone | 1868 | 小說 |
《艾奧拉尼》 | lolani | 1999年 | 小說 |
創作特點
作品主題
威爾基·柯林斯從青年時期便是反叛者。他在自己的那些情節曲折、扣人心弦的故事裡抨擊社會不平;他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識,揭露當時許多法律條文的不合理,特別是那些涉及婦女、非婚生子女或弱智人權益方面的法律。對婦女地位和權利的關心貫穿他的全部著作。柯林斯筆下的婦女形象,無論是受迫害的“白衣女人”,還是“無名無姓”的復仇女神麥達琳,都從正面或反面強烈地提出了女性的地位和權利問題。柯林斯也最早揭開家庭內幕,讓其中的性暴力和種種罪惡與醜聞曝光。這還聯繫到柯林斯作品中的另一個重要特點,即他對一切隱蔽的神秘的東西和反常、病態心理的特殊興趣。他的許多作品中都有一個自我確認的問題——“我是誰?”也就是說,他的那些跌宕情節的背後是人心的秘密和人的複雜性。總之,柯林斯在19世紀小說家中,可以說是位超前的人物。
不難發現,柯林斯的作品是十九世紀文學中的一個“歷史中間物”,同時也是一個融合了多種因素的大雜燴。在他一側,是簡·奧斯丁、狄更斯們創造的文學經典,在他另一側,則是通俗小說繼續發展並且越來越“專門化”的產物——二十年後,柯南道爾和他的“歇洛克·福爾摩斯”登上了英國文壇。柯林斯的作品,既涉及到了奧斯丁式的對英國家庭糾紛、財產、感情、婚姻問題的表現,也涉及到了偵探小說中對犯罪現場的描寫,和對犯罪細節、動機、過程的推理判斷。
藝術特色
作者柯林斯的兩部小說《白衣女人》和《月亮寶石》,都曾被稱為“重要的維多利亞經典著作”。柯林斯的小說別出心裁、勇於探索,顯示了一定的寫作功力和技巧,並出色地塑造了福斯科伯爵這樣栩栩如生的人物。柯林斯在渲染氣氛、設定懸念方面用心頗深,著力為作品在多角度的展開做出努力;同時,柯林斯選擇了眾多敘述者輪流敘述這樣的方式來構建小說,並試圖將很多不同因素納入到一個整體中來。
柯林斯的作品包括27部長篇小說、50多部短篇小說以及至少15部戲劇。他的小說大多以偵破犯罪事件為題材,在當時被稱為“驚悚小說”,即今天的偵探小說或懸疑小說。柯林斯的筆調既辛辣又幽默,作品的情節神秘莫測、錯綜複雜、離奇曲折。作者以犀利的筆鋒,對故事進行層次分明的剖析,逐漸撥開疑雲,揭開謎底。讀者只有讀到最後一頁才能了解全部真相,放下懸掛已久的心。柯林斯認為,要達到吸引讀者的目的,作家必須是講故事的高手。換句話說,作品需要營造一種使人焦慮、迫不及待的氛圍,有“叫他們(讀者)等,叫他們笑,叫他們哭”的故事。因此,在他的作品裡總有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和數不勝數的懸念。
除了精彩的故事,柯林斯的敘述技巧也令人耳目一新。他採用多角度敘述手法,喜歡讓不同人物從各個不同角度敘述同一故事。這一手法使得故事的展開面面俱到,絲絲入扣,生動誘人。這種技巧得益於柯林斯的律師經歷。在法庭上,每個案子的審判需要以被告、原告、證人等許多不同方面的陳述和辯解為基礎。柯林斯認為,小說的敘述也一樣,需要從不同人物的視角出發,多方位地展開故事,才能使整部書的層次豐富,情節誘人。柯林斯在與狄更斯的通信中,經常涉及小說創作的技巧問題。
柯林斯的寫作計畫中包含了很多彼此矛盾的東西,而偵探小說這一容器又不可能包羅萬象地裝下所有的內容。所以,當小說發展到最後,作者無力兼顧所有因素,只能任由作品變成一個雜揉的拼盤。當然,這些創作中的偏差是可以理解的,如讀者所見,正是柯林斯對偵探小說這一文類及其修辭方式的探索,使後人更好地運用技法並規避疏漏。
人物影響
威爾基·柯林斯被譽為英國偵探小說之父,他亦是世界偵探小說史上一位不可缺少的作家。是他第一個將短篇偵探小說引向長篇的創作,也是他第一個塑造了機智、勇敢、真摯、善良的官方偵探——克夫探長。
《月亮寶石》長達40萬字,在破案過程中,分頭敘述不同的故事,然後串聯起來,散而不亂,錯綜複雜,顯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學功力。柯林斯的第二個貢獻,突出了“文學是人學”的基本創作原則。他在寫破案的同時,塑造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並突出了克夫探長的個性以及心理特點,這就大大提高了偵探小說的文學性。
柯林斯在生前極負盛名。有評論家稱他為懸疑和偵探小說的先驅。尤其在精心編織故事方面,後世不少推理小說家從柯林斯那裡學到很多有益的經驗。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柯林斯逐漸失去了圍繞在他頭上的光環。除掉他的格言式創作原則“叫他們等,叫他們笑,叫他們哭”仍為人們念念不忘之外,他的作品多已成為歷史,能流傳後世,進入大學課堂的作品只有《白衣女人》和《月亮寶石》。
人物評價
威爾基·柯林斯在技巧方面為英國小說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特別是在克服小說結構和敘述的凌亂無序、奠定層次精巧的敘事標準方面,柯林斯的作品具有很好的參照價值。
(中國南開大學及美國關島大學教授常耀信《英國文學通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