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起義

威海起義

威海起義是1938年1月15日,中共膠東特委及威海地方黨組織在威海成功發動的抗日武裝起義。起義的成功,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在膠東的聲威,打擊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動氣焰,激發了人民的抗日熱情,對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的迅速發展和膠東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鞏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威海起義
  • 發生時間:1938年1月15日
  • 發生地點:威海
  • 主要人員:理琪、呂志恆、孫明光、孫端夫、曹漫之
事件背景,事件經過,事件結果,社會評價,

事件背景

早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後, 中共膠東臨時工委就在威海做了武裝起義的大量準備工作。中共膠東臨時工委書記呂志恆與威海“民先”(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骨幹孫端夫袁時若、趙冶民等人一起,在威海積極宣傳、發動民眾抗日救國,收集武器,為抗日武裝起義奠定了基礎。
1937年10月,山東省“民先”隊部根據山東省委的指示,派出一批“民先”隊員到各地開展統戰工作,省民先隊員孫明光因其胞兄孫璽鳳在威海任國民黨威海衛管理公署專員,便到威海開展工作。孫璽鳳是山東高苑(高清縣)人,民主人士,思想開明。他曾留學法國,專修法律,回國後任韓復榘的軍法處副處長,1936年任威海專員。孫明光與中共膠東特委委員李紫輝接上了“民先”的關係,向特委匯報了來威的任務,又通過李紫輝等人的介紹,與威海中學教員、威海“民先”隊部的負責人袁時若、趙冶民,國民黨第三路軍威海衛政訓處總幹事孫端夫,國民黨駐威海軍第三艦隊教導隊中隊長郝道逵、周軍需官等人接上了關係,經常聯繫,為武裝起義積極地進行醞釀磋商。孫明光還到海軍教導隊講課,闡明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激發了愛國官兵和人民民眾的抗戰熱情。
當時,日本侵略軍已渡過黃河,占領濟南、泰安,並沿膠濟路東犯。威海社會各階層抗日與投降的矛盾日趨尖銳,以商會會長劉福堂和常委戚仁亭為首的威海商會,他們妄圖以出賣威海為見面禮,投靠日本當漢奸;警察局長鄭維屏,思想反動,仇恨共產黨,手下有幾百名警察,與商會聯合,反對與共產黨聯合抗日;駐威海的國民黨海軍第三艦隊教導隊的官兵有愛國之心,中隊長郝道逵和周軍需官等人是“民先”隊員,傾向中共的抗日主張,屬於一股中間力量;管理公署衛隊傾向於起義。國民黨第三路軍威海衛政訓處總幹事孫端夫及政訓處官兵、威海“民先”隊部負責人袁時若、趙冶民等人及一些進步教師、青年學生,是一批滿腔熱血的愛國青年,他們回響黨的號召,通過“抗敵後援會”等組織,打擊親日派,發動民眾抗日救國,是武裝起義的主要力量。幾股力量對專員孫璽鳳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但影響最大的是以孫明光、孫端夫、袁時若為首的抗日力量。
中共膠東特委根據威海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利用矛盾,發展統戰,壯大自己”的方針。黨組織和“民先”組織,團結政訓處,爭取海軍教導隊,孤立商會和公安局等反動勢力,促使孫璽鳳支持膠東特委發動武裝起義。
1937年11月,膠東特委派特委委員林一山到威海開展統戰工作。當林一山聽取海軍教導隊周軍需官等人匯報軍用物資和器材仍放在劉公島上時,便提議將物資器材立即從島上搬到陸地,以免資敵。海軍教導隊採納了建議,將一批軍用物資轉移到柳林、草廟子一帶。林一山經孫明光的引薦與專員孫璽鳳進行了幾次談判,他向孫璽鳳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分析了抗戰形勢,指出只有抗戰才是唯一的正確的出路,代表膠東特委向孫璽鳳提出了發動威海起義,共同抗日的主張。孫璽鳳感到國難當頭,表示贊同共產黨的抗日主張,但考慮到自身處境困難,是離開威海還是隨起義部隊到農村打游擊,尚未能下定決心,顧慮重重。
1938年1月上旬,理琪等膠東特委領導成員相繼到達威海,研究威海起義有關事宜,對起義作了大量周密的安排。由於孫明光、孫端夫等人的活動頻繁,引起了警察局長鄭維屏和商會頭頭的注意,鄭維屏用威脅的口吻對孫璽鳳說:“你弟弟有共產黨的嫌疑,外界輿論很大,你得叫他走。”並誣衊他行為不軌。孫璽鳳對鄭維屏的反動面目看得比較清楚了,便經常與孫明光研究對策,把專員衛隊緊緊掌握起來,以防有變。
理琪同志雕像理琪同志雕像
威海衛各階層抗戰與投降的矛盾已到了相當尖銳的程度,海軍教導隊對起義的態度仍是不置可否,鄭維屏則加強與商會的勾結,密謀策劃,妄圖扼殺威海起義,在專員辦公處與孫端夫宿舍之間布了暗哨進行監視。膠東特委當機立斷,決定爭取海軍教導隊中立和支持武裝起義,孤立和監視鄭維屏的警察隊伍,聯合孫璽鳳和一切愛國力量,於1938年1月15日舉行威海起義。

事件經過

1938年1月14日,膠東特委的領導成員分頭活動,通知參加起義的人員趁趕威海集之機,到指定的地點參加起義,對起義人員做了細緻的分工,由孫端夫負責組織政訓處官兵30多人,立即戒備,隨時準備行動;由張修己、於烺等人在文登組織20多名黨員和青年連夜趕到威海參加起義;由姜繼盛帶領羊亭等郊區的國小教師和農民參加起義;由袁時若通知在威海市區的“民先”隊員參加起義,並由威海中學的車學藻組織二三十名學生待命行動。
1月15日凌晨,參加起義的文登、威海方面的中共黨員、威海民先隊員及部分學生、農民100多人,都到曹鳳山大車店集結,膠東特委做好了關於起義前的戰鬥部署。上午9點多鐘,起義部隊集結到了管理公署,膠東特委書記理琪與孫璽鳳作最後的談判,孫璽鳳對威海起義表示支持,願意把公署倉庫的一部分槍枝、裝備交給起義部隊,他自己則要帶著印鑑和公款取道香港去武漢向國民黨政府辭職。理琪當即表示:“專員在威海期間,我方保證安全,專員要走,我們護送出境。”警察局長鄭維屏見事不妙,將市區大街小巷布置了警察。下午3時,商會糾集一夥暴徒,在公署大門口鬧事,蠻橫地叫嚷要孫專員把公署的槍枝和倉庫的鑰匙交給他們。中共膠東特委馬上採取緊急措施,由袁時若等人組織參加起義的學生和農民將暴徒驅散,海軍教導隊的郝道逵和周軍需官也帶人趕來支援。孫璽鳳指責鄭維屏不維持社會治安,讓暴徒聚眾鬧事是嚴重的失職。孫明光提出槍斃鄭維屏,孫璽鳳沒有同意,認為殺人要符合手續。當時鄭維屏的態度老實,畢恭畢敬。此時,軍火倉庫已打開,取出一百多支槍和軍裝、軍毯等軍用物資,裝備了起義隊伍。在緊急而嚴肅的時刻,理琪當即命令曹漫之向空中打三槍,以示起義。在公署附近的另一個院內,孫璽鳳正集合他的部下和衛隊的官兵開會,對他們做最後一次訓話,訓話結束時,他高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
威海起義舊址——威海衛管理公署專員辦公室威海起義舊址——威海衛管理公署專員辦公室
16日晨,起義的隊伍集合在專員官邸前召開大會,孫明光主持會議,在開會前他領導大家唱救亡進行曲,接著,理琪講話。他大聲疾呼:我們是一支抗日的隊伍,要聯合一切抗日的力量,打鬼子,保家鄉,我們要到農村去,發動民眾,組織民眾,武裝保衛家鄉,保衛膠東!並要求大家提高警惕,防止反動分子破壞和搗亂。最後,理琪號召起義人員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和全國人民一道,奪取抗戰的最後勝利。
16日下午3時,起義部隊護送孫璽鳳一行到碼頭,孫璽鳳同孫明光登上了開往香港的英國太古輪。下午4點半,起義部隊一百多人帶著兩大車軍用物資,在呂志恆的率領下,向文登溝於家村進發。

事件結果

威海起義的成功,使在“嶺上事件”中遭到嚴重損失的“三軍”人槍倍增,軍威大振,壯大了中共膠東特委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力量。威海起義的成功震撼了反動勢力,國民黨文登縣縣長李毓英在威海起義的當天,即挾款攜眷倉皇潛逃,國民黨文登政府即日將“嶺上事件”中被捕的宋澄等26人釋放。
1月17日,威海起義部隊到達文登縣溝於家村。19日,中共膠東特委決定成立“膠東軍政委員會”,同時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司令部、政治部,理琪任軍政委員會主席兼任“三軍”司令員,呂志恆任軍政委員會副主席,林一山任三軍政治部主任。特委將天福山起義和威海起義的兩支起義部隊重新整編為“三軍”第一大隊,孫端夫任大隊長,宋澄任政委,司紹基任副大隊長。不久, 文登、榮成起義部隊赴大水泊與“三軍”會合,又成立“三軍”第二大隊,於得水任大隊長,林乎加任政委。

社會評價

威海起義是抗戰初期膠東四大起義之一,是一次有組織、有計畫的獨立起義,是各階層人士的共同起義,是中共膠東特委正確運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一法寶,取得抗日武裝起義勝利的範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