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端夫

孫端夫

孫端夫(1911年—1974年6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河南商丘市梁園區劉口鄉孫場村人。1935年參加一二·九運動。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等。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74年6月8日,因心臟病去世,享年63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端夫
  • 別名:孫正誼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劉口鄉孫場村
  • 出生日期:1911年
  • 逝世日期:1974年6月8日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高等軍事學院
  • 信仰:共產主義
  • 軍銜:少將(1955年)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建國之後,所獲榮譽,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清朝宣統三年(1911年),孫端夫出生於歸德府商丘縣劉口鄉孫場村。10歲時就讀於北京培根國小。15歲考人北平平民中學,18歲轉入大同中學,19歲高中未畢業便考入北京大學法學院

土地革命時期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一·二九”運動,孫端夫被選為法學院學生代表。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月,北平學聯組織學生南下宣傳抗日,孫端夫是領隊之一。在濟南,他們向山東省學聯介紹北平學生運動情況,以濟南第一鄉村師範為核心,開展募捐和宣傳活動。2月,孫端夫於北平大學法學院畢業,從教年余,步入軍政生涯。

抗日戰爭時期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孫與中共膠東特委書記理琪接觸,接受馬列主義,立志革命。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參加膠東特委領導的威海起義,起義勝利後,被任命為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第一大隊大隊長。2月初,第三軍西下攻打牟平。孫端夫指揮一大隊率先攻入城內,活捉縣長宋健伍,繳獲一批武器彈藥。不久,第三軍遭到日軍重兵圍攻,被迫轉移到蓬(萊)、黃(縣)、掖(縣)地區。一大隊到黃縣後,和當地游擊隊合編成第八支隊軍政委員會,孫任委員兼交際處處長。8月,改任蓬萊縣縣長。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1月,日軍占領蓬(萊)、黃(縣)縣城。八路軍蓬黃戰區指揮部成立,孫端夫任指揮,統一領導兩縣的游擊戰爭。同年9月,山東膠東軍區北海軍分區成立,孫任司令員兼蓬萊縣縣長。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春,膠東特委命孫端夫前往文登、榮城、牟平一帶,組織建立東海軍分區,並任司令員兼東海區專員。經過一年工作,東海區大塊根據地建立。
民國三十年(1941年)9月,黨組織調孫端夫任北海軍分區司令員兼專署專員。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冬,日軍糾集萬人對膠東大掃蕩。孫端夫帶領部隊堅持原地鬥爭,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日偽軍的據點多被拔掉,迫使敵人由全面進攻改為重點防守。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戰進入大反攻階段。是年初秋,孫端夫回北海區指揮作戰,經月余戰鬥,克龍口、下蓬萊、黃縣,解放膠東重鎮煙臺,孫兼任煙臺市長。

解放戰爭時期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9月,孫任膠東軍區警備第三旅旅長,轉戰膠濟路沿線,先後攻克靈山、埠東、祚山等地。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4月,孫任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第二十七師師長,率師參加魯中、孟良、南麻、臨朐等戰役。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3月,率部攻克周村,接著攻打濰縣。在濰縣戰役中,所屬團榮獲軍委授予的“濰縣團”光榮稱號。同年9月,濟南戰役時,九縱隊擔任助攻任務,孫端夫在傳達戰鬥命令時,把“助攻”變“主攻”,同兄弟部隊一起攻下濟南。年底,孫端夫率師南下,參加淮海戰役。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孫端夫改任八十一師師長。4月,率師參加渡江戰役和解放上海的戰鬥。

建國之後

1950年11月,參加抗美援朝,任八十一師師長兼政委。在第一次戰役中,八十一師於新興里殲滅美七師三十一團、三十二團和一個坦克營,首戰獲勝。
1951年9月,在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中,孫親自到先頭連指揮,率領二四二團在照陽江南岸水內里、泉村一線突破南韓偽軍的防線。途中大小戰鬥10餘次。一夜穿插60公里,提前56分鐘到達指定地點,俘南韓偽軍千餘,攔腰斬斷偽軍退路。全軍受到志願軍司令部的通電嘉獎。孫受志願軍第九兵團通令嘉獎,榮立二等功。
1952年9月,任27軍代軍長、軍長。
1958年11月,入高等軍事學院學習。
1960年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高射炮兵指揮部副司令。
1969年9月,調北京軍區任空軍副司令員。
1974年6月8日,因心臟病去世,終年63歲。

所獲榮譽

1951年9月,受志願軍第九兵團通令嘉獎,榮立二等功。
獲朝鮮二級國旗勳章、二級自由獨立勳章。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