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佩特森

威廉·佩特森

Paterson.Willian.N.J(又譯威廉·帕特森) (1745~1806)

佩特森生於工商業者家庭,父親經營白鐵工藝品。

佩特森畢業於新澤西學院,和美國第四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是校友,以精通法律著稱。制憲會議之前擔任過新澤西議會議員、新澤西檢察總長等職。

制憲會議期間,參與協商和提出了與會議主流方案相抗衡的“新澤西方案”,為以新澤西為首的小邦集團取得了利益。佩特森和同伴們的據理力爭使得制憲會議不至於偏向極端的國權主義,在國家中適當地保留有邦權,一定意義上對於美國國家的奠定有著不可磨滅的的貢獻。另外,佩特森也是堅定黑奴貿易反對者,對制憲會議中南方蓄奴邦的罪惡行為給予了嚴肅地批判。為會議上南方與北方達成關於蓄奴問題的妥協,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制憲會議達成“偉大的妥協”後,積極支持聯邦憲法。會後擔任第一屆聯邦參議員、第二屆新澤西州長、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威廉·佩特森
  • 外文名:Paterson.Willian.N.J
  • 國籍:美國
  • 出生日期:1745
  • 逝世日期:1806
  • 職業:政治家,銀行家
政治家,銀行家,生平,貨幣思想,著作,

政治家

出席1787年美國制憲會議紀要
提要 出席會議時42歲。1787年5月25日到會。
6月9日  佩特森與布瑞利聯手對"維吉尼亞方案"發起反攻,指責按人口比例分配席位的方案是打擊小邦的存在。甚至指責制憲會議非法,揚言寧肯臣服於專制暴君,也不願意落到被大邦支配的下場。
威廉·佩特森
6月14日  佩特森提出希望能給出一點時間,讓他們認真考慮全體委員會的報告,以便整理出一份“恰成對照”的方案,並提議把討論全體委員會報告的工作推遲一天。
6月15日  佩特森向大會提交一份由康乃狄克、紐約、新澤西和德拉瓦代表團協商制定的"新澤西方案"。並由大會將該方案提交全體委員會。提出"維吉尼亞方案"也重新提交全體委員會討論。
6月16日  佩特森闡述"新澤西方案"精神,強調平等主權是邦聯的基礎,任何人無權改變。
7月2日  佩特森當選“11人委員會”成員,參與設計折中方案。
(附:7月5日“11人委員會”提出"康乃狄克妥協案"。該案主要提出了第一院(眾議院)按人口比例分配席位,但第二院(參議院)按每邦席位平等。)
7月7日  會議討論國會第二院(參議院)每邦席位平等問題。佩特森態度強硬地表示,只在這個基礎上和大邦談判。(雙方爭吵激烈,大邦不同意妥協。)
7月9日  佩特森提出黑人由於沒有公民權,不能算人口參與第一院席位計算,只能算固定資產。況且也不能間接鼓勵奴隸貿易。(第二個“11人委員會”成立,佩特森未當選)
(附:7月12日通過決議,奴隸應該納入徵稅規則,席位則與稅收直接掛鈎,黑人算作3/5人口。)
(附:7月16日達成“偉大的妥協”,即同意第二次“11人委員會”修改後的"康乃狄克妥協案"。其中第一院(眾議院)按人口比例分配席位,但第二院(參議院)按每邦席位平等。)
7月19日  佩特森和魯弗斯·金主張行政官可以連任,由選舉人選舉。
7月23日  佩特森因故離會。
(制憲會議繼續進行)……
9月17日  佩特森趕回制憲會議,在《聯邦憲法》草案上籤字。

銀行家

威廉·佩特森爵士(Sir William Paterson,1658年4月-1719年1月22日)是一位蘇格蘭商人銀行家。他出生於蘇格蘭鄧弗里斯-加洛韋廷瓦爾德,逝世於英格蘭倫敦西敏

生平

早期
威廉·佩特森出生在他父母於蘇格蘭廷爾韋德其中一區Skipmyre的農舍,佩特森隨父母一起生活直到他十七歲。他年輕時移居到布里斯托接受教育,但後來他遠渡重洋到了北美洲波士頓,跟一位長老會牧師寡婦伊莉莎白·端納結婚。他又移民到了巴哈馬,並在這裡第一次構思了達連計畫,這個計畫得名於巴拿馬達連省,它力圖為獨立的蘇格蘭王國在海外建立殖民地,使其建立貿易網路。威廉·佩特森計畫在巴拿馬地峽建立一塊殖民地,協助遠東地區的貿易活動。
威廉·佩特森
事業 威廉·佩特森回到了歐洲,他企圖說服名義上由詹姆斯二世統治的的英格蘭政府資助達連計畫,但英格蘭政府拒絕了佩特森的提案。佩特森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先後去了歐洲大陸的神聖羅馬帝國荷蘭共和國分別提請自己的殖民巴拿馬的方案,兩國政府對他的計畫不感興趣,結果還是無功而還。
後來佩特森無奈地回到倫敦,不過他開始走運了:他透過泰勒商業公司在西印度貿易活動發了財。1694年,他創辦了英倫銀行,他發行了一本小冊子《一個關於成立英倫銀行的解釋簡述》提倡成立英倫銀行作為英格蘭政府銀行家。他建議民間籌資120萬英格蘭政府,參與出資的投資者被賦予發行債券的特權,作為對他們的回報。佩特森建立英倫銀行的建議之所以能夠獲採納,在於英國正苦於跟法國路易十四開戰,急需大量資金支持曠日持久的戰事。1694年7月27日,英倫銀行獲得皇家特許狀
佩特森回到久違了家鄉蘇格蘭,他首先到了首都愛丁堡,因為他被允許說服蘇格蘭政府執行達連計畫,並對計畫在1695年成立蘇格蘭銀行的構想產生影響,這銀行將成為蘇格蘭王國中央銀行。佩特森等待多年的理想終於在1698年實現,他跟隨遠征巴拿馬蘇格蘭殖民者出發,然而這次遠征的結果卻是災難性的,殖民者抵受不了當地的氣候和熱病,不少人死於當地。那些死亡者包括佩特森的妻兒,極少人連同身染重病的佩特森在內僥倖地存活,他於1699年12月逃回蘇格蘭。他積極參與有關英格蘭蘇格蘭合併的活動,推動了《1707年聯合法案》的通過。佩特森選擇在西敏度過生命最後的日子,1719年1月於當地逝世。有關佩特森的葬地仍然是一個謎,大多相信(包括英倫銀行的官方說法)他下葬在鄧弗里斯-加洛韋的新修道院村的甜心修道院內。

貨幣思想

威廉·佩特森是一名紙幣論者,他主張可在一定的額度內發行以政府證券為擔保的紙幣,儘管已貴金屬保證紙幣價值的金本位制仍需保留。英倫銀行透過貸款給英格蘭政府,獲得了貨幣發行權。為這些貨幣作支付能力擔保的就是英格蘭政府的信用,這種不太健全的貨幣思想啟發了晚輩約翰·羅,後者不但主張國家全面採用紙幣,還加入了使用土地貴金屬作紙幣價值擔保的元素,當然更重要的是他吸納了威廉·佩特森創辦英倫銀行兼扮演英格蘭中央銀行的經驗,他在法國也“複製”了這計畫,建立了法蘭西皇家銀行。
馬克思研究經濟史的時候,對威廉·佩特森評論道:“真可以稱為羅一世。”

著作

《建議書和建立貿易理事會的理由》(1701年),一個有關建立蘇格蘭貿易理事會以刺激蘇格蘭經濟和貿易的計畫,部分地討論了廢除出口稅。《一份關於在達連建立殖民地,並幫助印第安人對抗西班牙及對南美洲所有民族開放貿易的建議書》(1701年),一個倡議達連計畫的寬闊版本,意圖在中南美洲進行自由貿易。《星期三俱樂部對聯合的討論》(1706年),一系列虛構的對話,佩特森藉此談論自己對合併的意念。佩特森認為萬一蘇格蘭英格蘭統一,蘇格蘭必須獲得同等的稅收權力、自由貿易國會內合比例的議席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