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寧趾溝蛙

威寧趾溝蛙

威寧趾溝蛙(學名:Pseudorana weiningensis)是蛙科、趾溝蛙屬的兩棲動物。體型較小,頭扁平,吻端鈍尖;吻比眼徑長;吻棱明顯;鼻孔位於吻眼之間;鼓膜圓形,其直徑小於上眼瞼寬;犁骨齒左、右側略微斜置;舌後端缺刻深。前肢適中,前臂及手長略超過體長之半;指端膨大略成球狀;指較細長;掌突3個。後肢細長,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鼻孔與吻端之間;趾間蹼較發達;內蹠突窄長,外蹠突小而圓或不顯;無跗褶。皮膚較光滑體側有分散小疣,背部後端細痣粒較多;頜腺明顯;有內、外跗褶;腹面除股後下方有扁平疣粒外,其餘部位光滑。生活時背面及體側為橄欖棕色;沿吻棱、上眼瞼外側、背側褶及顳褶為金黃色紋;頭側顳部有一個很醒目的黑色三角形斑,在黑斑下面有一條淺色紋達肩部。腹面灰白色,咽喉部、胸部有棕色細點。

成體多棲息在海拔1700-2950米的溪流及河岸邊枯樹葉下或雜草叢中。所在環境一般植被較為稀少,在白天有的個體蹲於溪邊石上或沙灘岸邊。10月至翌年4月多在溪內及其附近活動,無冬眠現象。中國特有種,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現狀,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 成體
體型較小,雄蛙體長35毫米,雌蛙體長40毫米左右。頭扁平,頭長略大於頭寬,吻端鈍尖,突出於下唇;吻比眼徑長;吻棱明顯,頰部略向外側傾斜,頰面略有凹陷;鼻孔位於吻眼之間,眼間距大於鼻間距或上眼瞼之寬;鼓膜圓形,其直徑小於上眼瞼寬;犁骨齒左、右側略微斜置,相距較寬;舌後端缺刻深。
前肢適中,前臂及手長略超過體長之半;指端膨大略成球狀,腹側無溝;指較細長,第一、第四指幾乎等長,第二指最短;關節下瘤明顯,第二、第三指有指基下瘤;掌突3個。後肢細長,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鼻孔與吻端之間,左、右跟部明顯重疊;脛長超過體長之半,約為脛寬的5倍;趾端吸盤小,腹側有溝;第五趾略長於第三趾或等長,均超過或略超過第四趾的近端第二關節下瘤;趾間蹼較發達,第一、第二、第三趾外側及第三趾內側的蹼達趾端吸盤基部,第四趾蹼達遠端第二關節處,蹼的凹陷處達遠端第三關節;外側蹠間蹼窄小;關節下瘤小而清晰;內蹠突窄長,外蹠突小而圓或不顯;無跗褶
皮膚較光滑體側有分散小疣,背部後端細痣粒較多;背側顳褶及背側褶明顯,側褶間距在鼓膜處最寬約10毫米,在背中部較窄約7毫米;頜腺明顯;有內、外跗褶;腹面除股後下方有扁平疣粒外,其餘部位光滑。
生活時背面及體側為橄欖棕色,有的在兩上眼瞼內側有一斜向後中線的細斑紋,背部及體側小疣粒部位深棕色;沿吻棱、上眼瞼外側、背側褶及顳褶為金黃色紋;頭側顳部有一個很醒目的黑色三角形斑,在黑斑下面有一條淺色紋達肩部;四肢背面有棕色橫紋,股、脛部各有3-5條,跗蹠部外側亦有橫紋。腹面灰白色,咽喉部、胸部有棕色細點,有的個體股腹面遠端也有棕色斑點。液浸標本棕色或深棕色,頭側三角形斑及各部斑紋仍明顯。
  • 第二性徵
雄蛙體較小,第一指有長橢圓形的灰色婚墊;胸部有一團密集的灰褐色刺團;無聲囊;無雄性線。
  • 蝌蚪
體型較小。生活時背面橄欖色,尾部色淺,尾鰭略透明;體尾散有細小灰點;腹面可透視內臟。液浸標本灰棕色,細點明顯。蝌蚪發育到第36-38期時,跗足長為2.3-3.4毫米,一般體長13.5毫米,尾長22.4毫米左右;吻端窄,眼在頭背側,眼間距為眼徑的兩倍;出水孔位於體左側,無游離管;肛孔偏右側;尾弱,尾鰭薄,尾末端鈍圓。口小,兩口角及下唇乳突一排,口角部副突少;檢查30個蝌蚪的唇齒式:25個為Ⅰ:3+3/1+1:Ⅳ;2個為Ⅰ:4+4/1+1:Ⅳ,外側第一排下唇齒較短而弱,其餘3個標本下唇齒較為凌亂;角質頜適中。已具四肢的蝌蚪,全長32毫米,體長12.9毫米左右。剛完成變態的幼蛙體長14.2-16.9毫米,各部特徵均與成體相同,股、脛部橫紋5-6條,細而清晰。

生活習性

成體多棲息在海拔1700-2950米的溪流及河岸邊枯樹葉下或雜草叢中。所在環境一般植被較為稀少,在白天有的個體蹲於溪邊石上或沙灘岸邊。蝌蚪多生活在回水凼內爛葉下,或者在流溪邊的石縫內或靠近岸邊的泥沙上。在中國貴州威寧和四川越西、會理等地的威寧趾溝蛙常與雙團棘胸蛙Nanorana phrynoides)和無指盤臭蛙Odorrana grahami)生活在同一溪溝內。
中國貴州威寧李子溝的威寧趾溝蛙多生活在水質清澈,水底有大小石塊和泥沙、水流較緩的流溪內及其附近。該蛙10月至翌年4月多在溪內及其附近活動,在當地氣溫、水溫較低的2月份開始繁殖,即說明該蛙無冬眠現象。

分布範圍

中國特有種,分布於四川(越西、昭覺、會理、渡口、鹽邊、米易)、雲南(武定、安寧、永仁)、貴州(水域、威寧)。
威寧趾溝蛙
威寧趾溝蛙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期雌、雄蛙比為1:1.83(n=63),種群數量為1千米長度可見到30隻。該蛙的繁殖季節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2月下旬為繁殖盛期),此期雄蛙胸部有一團密集的灰褐色刺團,可發出單音節鳴聲,似“ji-ji…”,叫聲較低,雄蛙聲音較細,而雌蛙聲音較粗。交配時雄蛙的前肢抱握在雌蛙的腋胸部位,常有2雄爭抱1雌的行為。卵群呈團狀,黏附在石塊下或石縫中的占66.7%,在水底泥沙上的占33.3%;卵團長寬厚為64.0毫米×39.0毫米×14.4毫米(n=10);雌蛙的產卵量為312.5粒(141-389粒,n=10),懷卵量為345.7粒(n=10)。野外觀察該蛙幼體的發育生長情況,從卵產出至幼蛙體長25毫米左右約需1年時間,達性成熟體長時約需要2年時間。

保護現狀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9年 ver 3.1)——無危(LC)。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兩棲類)——近危(NT)。
  • 種群現狀
威寧趾溝蛙棲息地分裂和質量下降,其種群數量減少。

主要價值

威寧趾溝蛙能捕食多種有害昆蟲及其他小動物,有利於保護農林業的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