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關鎮

姚關鎮

姚關鎮是雲南省保山施甸縣的鄉鎮之一,位於縣境南部,距保山市82公里,距縣城17公里。總面積195.2平方公里,人口36428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姚關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
  • 電話區號:0875
  • 郵政區碼:678200
  • 面積:195.2平方公里
  • 人口:36428人
  • 方言:西南官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雲M
鄉鎮情況,基礎設施,歷史文化,特色產業,教育狀況,鄉鎮風貌,新農村建設,

鄉鎮情況

姚關鎮平均海拔1780米,地處東經99°14′,北緯24°36′之間,為北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全年極端最高氣溫29.5℃,極端最低氣溫-4℃,年平均氣溫13.8℃,年降雨量1099毫米。轄12個村委會,159個村民小組,有漢、彝、白、布朗等17個民族。屬於卡斯特地貌,有高原水鄉之美譽。明萬曆十三年(1585),建鎮姚城和守御千戶所。
姚關鎮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16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459萬元,占總收入的48.65%;畜牧業收入2166萬元,占總收入的23.6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2961頭,肉牛554頭,肉羊190頭);漁業收入30萬元,占總收入的0.32%;林業收入172萬元,占總收入的1.88%;第二、三產業收入1399萬元,占總收入的15.26%;工資性收入 859萬元,占總收入的9.4%。農民人均純收入197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畜牧業為主。

基礎設施

姚關鎮全鎮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5284戶通自來水,有2090戶飲用井水,有302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173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35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67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441戶。

歷史文化

姚關,古哀牢時有“濮人”群落。唐宋為百越民族居住地,名猛籠,意即森林的地方。元代名老窯,因老窯山燒制陶器得名,建基層政權稱老窯寨,明代萬曆十一年(1583),因隴川宣撫司記室江西人岳鳳弒主多士寧叛國,陰結木邦部耿馬土目罕虔,勾結外力,謀五路犯滇,滇西邊庭告急,雲南巡撫劉世曾、巡按董裕奏疏明庭,神宗皇帝朱翊鈞詔諭駐湖南黔陽州(今黔陽縣)武靖參將鄧子龍,南京小教場坐營中軍游擊劉綎 援滇。鄧子龍受命於危難之際,率三千精兵,遠道馳援,日夜兼程,深入滇之西,屯駐東線老窯寨,築關迎敵。時,把“窯”雅化為“姚”,始稱姚關。姚者,艷也,關者,固若金湯,永鎮姚關。姚關這個地名詞條,中國地圖可見,從明代沿用至今,從未更易,悠悠歲月,已四百餘年。
姚關小吃姚關小吃
姚關藏有明代石碑四塊,即萬曆十一年十一月,東線首戰破敵象陣,鄧子龍祝捷志勝,宰殺俘獲之大象,犒勞將士,題書《烹象處》碑;十四年十月七日,奉議大夫雲南楚雄府同知蜀內江懷山蕭茽撰《姚關偃草坡記》碑;十五年孟冬,賜進士出身奉議大夫雲南按察司分巡金滄僉事關西信亭李士達撰,賜進士出身整飾金騰兵備雲南按察司按察使南昌春宇姜忻書丹,賜進士出身中憲大夫雲南按察司分巡金滄副使餘姚雲屏胡維新篆額《恤忠祠記》碑,南明五年(清順治八年,1651),欽命姚關守備道加援游擊府江西撫州府曾先捷撰,欽命姚關守備道前鎮貴州西路總兵官都督府都督施其賢立《清平洞常住寺記》碑,郡人李根源題書《鄧將軍烹象處》碑。
姚關布朗族姚關布朗族
姚關有自然村:擺馬河尾、姚關、富陽、陡坡、大寨、瓦窯、雷打樹、豬市沖、大流水村、石壩、猴子寨、蒜園、大(小)漢莊、大(小)烏邑、吳家莊等。
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中榮獲全國敬業奉獻模範、201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楊善洲家鄉。

特色產業

隨著姚關鎮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入推進,2006年經來姚關的經濟林果產業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2006年全鎮僅核桃收入就突破350萬元,為廣大民眾發展經濟林果產業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教育狀況

姚關鎮有國小23所,校舍建築面積16018平方米,擁有教師213人,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555人,其中小學生3274人,中學生1281人。

鄉鎮風貌

姚關有獨特的地理條件,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自然風光優美。2005年被雲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生態鄉鎮”稱號。姚關鎮轄地中心——姚關壩子,系高原型古湖岩溶溶蝕丘陵盆地,其間,獨特的卡斯特地貌與陸藪交錯的古湖遺址(俗稱海子)共存,機構了一組奇秀特異的濕地自然景觀。
鳥瞰姚關古鎮鳥瞰姚關古鎮
據現有的考古調查資料表明,在地質第四世紀末期,即距今兩萬年左右,姚關古湖從黑龍河尾切割外泄,原為湖水覆蓋的大部分面積開始逐步暴露,唯有今天的山邑壩因其地勢低洼,湖水未能盡泄面成濕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代歟相傳,形成了今天的山邑濕地。海中礁石突兀,錯落 別致,有大、有小、有高、有低,玲瓏秀美。四面青山環繞,陸藪交錯,夏日荷花盛開,一望未可盡收。不可勝數的野鴨、白鷺等鳥類棲棲繁衍其間,各種魚類在海中穿梭嬉遊,形成了海中有山,山中有樹,山水相映,渾然一體,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構成了山邑濕地一派天然詩情畫意的迷人景色。遠道而來,探親訪友或慕名而來觀賞的不少文人墨客,看後,無不為之驚嘆,真不愧為大自然神功鬼爺之佳作,奉獻給姚關人民如此美妙的風水寶地,故而,姚關人將其稱之為“迤西小桂林”。
姚關鎮姚關鎮
姚關因小河、溪流眾多的緣故,被賦予了“高原水鄉”的美稱,“姊妹河”堪稱姚關一絕,每到夏日,河邊楊柳依依,河水清澈見底,與古鎮一起給姚關增添了無限的魅力。大尖山萬畝生態茶園也是人們品茶休憩的好去處,該茶園出產的里畿茶,光緒年間被選為進貢朝廷之珍品。一九五三年作為雲南名茶選送北京中南海,一九九九年榮獲第五屆國際食品博覽會“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姚關火星山
驅車行駛在施甸縣姚關集鎮上,西邊一座高聳的山峰會突然闖入你的視線中,這就是姚關火星山。火星山山勢陡峭無比,山頂怪峰突兀,令人望而生畏,卻是攀岩的絕佳之地。在這裡,你不僅能體驗到攀岩帶來的驚險刺激,而且可以感觸到8000多年前姚關人在這裡生活的痕跡。
石柱酷似白色水牛
從山腳步行上山需經水泥鋪設的一條彎曲的便道,接下來的路途卻變得艱難,怪峰峭壁接踵而至。記者不得不用手和腳一起著地,蠕動著前行。火星山主峰海拔1993米,登高后極目遠眺,頗有些“山高人為峰”的壯觀,同時,也讀懂了詩人杜甫名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境。
火星山中有一山洞叫藏賢洞,最上面的佛像就是藏賢峰。唐末時,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於公元907年即可汗位,公元916年稱帝,建立了當時的契丹,也就是大遼王朝,綿延200餘年。相傳,藏賢峰夫婦到此後,由於這裡特別安靜,可以聆聽清脆的鳥鳴,清風拂面,讓人感覺如身在“世外桃源”一般,便決定定居於此。藏賢峰死後,人們為了祭奠他,為他修祠立碑。每逢大年初一,香客眾多。
相傳,有兩隻鳥在此地築巢居住,鳥巢還可以看到。當地人講,這是藏賢峰夫婦的化身,鳥巢下面的石柱在上世紀80年代前都是很長的,而且在月亮出來的時候會發光,發出的光倒影到下面的湖裡,像是湖裡有頭白色的水牛。洞內牆上的兩個佛像也有1000多年的歷史,相傳是藏賢峰夫婦的畫像。
有人類居住過的痕跡
據施甸縣文物管理所所長楊升義介紹,火星山遺址群涉及火星山及其周圍溝谷台地、岩夏台地、風吹洞、仙人樓、山邑岩子腳、馬家岩房等地。1987年3月經調查清理,文化層可分五層,第二、四兩層為文化堆積層,均含火塘、燒結土、灰燼、燒骨,並出土石、骨器和哺乳動物骨骸。第四層出土51件打制石器,第二層則出土石錛、石斧、礪石等磨製石器。該遺址第四堆積層出土之石制工具、動物化石和骨骸石化程度同於塘子溝和萬仞岡,其年代亦大致相同為距今8000年左右。第二堆積層和風吹洞緩坡所見石、陶器均較原始,未發現較為精細的磨製石器和紋飾陶器,其年代距今5000年左右。
火星山頂上奇異無比的嶙峋怪石,許許多多都烙有被烈火燒過的、如同蜂巢網狀一樣的紋絡或凹陷痕跡。如果你沒有勇氣和能力攀上山頂,那么在孤峰突兀的火星山腳下,北方有一座形似岩房的“房頂”,奇形異狀的石頭布滿了這些凹凸不平的紋絡。

新農村建設

姚關集鎮建設自2002年以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2年投資160萬元興建了文化廣場,2003年投資80萬元修建了農貿市場,2004年投資40萬元修建了牌坊,2006年投資30萬元修建了荷花池。先後架設路燈176盞,硬化了集鎮全部路面,使集鎮進一步得到了亮化美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