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邑村隸屬於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碧雞鎮龍門村委會,該村屬於半山區。位於碧雞鎮的南邊,距離村委會近1公里,距離鎮近3公里。國土面積2.57畝,海拔1886米,年平均氣溫16 ℃,年降水量1200毫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邑村
- 外文名:Mountain city village
- 人均耕地:0.05畝
- 主要:種植玉米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姚關鎮山邑村,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村務公開,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5畝(其中地25畝),人均耕地0.05畝,主要種植玉米、蠶豆等作物;擁有林地3450畝;荒山荒地240畝,其他面積15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 通電視、通電話,有路燈。全村有139戶通自來水。有139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3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99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3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7戶(分別占總數的96%和70%)。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1輛,機車8輛。
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42戶。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2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97萬元,其中:畜牧業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8頭);第二、三產業收入166萬元,占總收入的84%;工資性收入26萬元,占總收入的13%。農民人均純收入4560元,農民收入以第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人(占勞動力的3%),在省內務工7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第三產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6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84%。該村發展商貿特色產業及旅遊休閒產業。
人口衛生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農戶139戶,共鄉村人口443人,其中男性213人,女性230人。其中農業人口187人,勞動力186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437人,白族3人,其他民族3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17人,占人口總數的94%;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6人,參合率51%;享受低保2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徐霞客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碧雞中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3公里,距離中學5公里。截止2006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6人,其中小學生18人,中學生8人。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農村集體資產。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到2006年底,集體總收入156萬元,有固定資產72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22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數字貼上公告方式公開 。
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姚關鎮山邑村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施甸縣姚關鎮,地處姚關鎮西北邊,距鎮府所在地5公里,到鎮政府道路為彈石路面,交通方便,距縣17公里。東鄰姚關村,南鄰萬興蘿蔔莊、姚關鎮富陽村,西鄰萬興長浪壩、甸陽鎮五福村,北與蒜園毗鄰。下轄1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903戶,有鄉村人口3920人,其中農業人口3848人,勞動力311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675人。
全村國土面積14平方公里,海拔1840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1200毫米,適合種植糧食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656 畝,人均耕地0.68畝,林地13100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93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656畝(其中:田1942畝,地714 畝),人均耕地0.68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131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6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17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44畝,其中養殖面積240畝;草地160畝;荒山荒地1000畝,其他面積3640畝。有鐵礦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903戶通自來水,有90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903戶通電,有26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2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28.79%和91.6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6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9戶(分別占總數的18.27%和2.1%)。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公里,距離集貿市場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7輛,農用運輸車5輛,拖拉機47輛,機車209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86.4畝,有效灌溉率為55.9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1486.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8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0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3戶;建有小水窖59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36戶。全村有1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5 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5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3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98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80.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90.40萬元,畜牧業收入350.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242頭,肉牛43頭,肉羊0頭); 林業收入15.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240.00萬元, 工資性收入116.6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93.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16.6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82人 ,在省內務工312人,到省外務工27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27.8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旅遊業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03戶,共鄉村人口3920人,其中男性1953人,女性1967人。其中農業人口3848人,勞動力3115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11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5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5.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372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0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695.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710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3.63萬元,有固定資產18.64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15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仍以糧為主,發展項目單一。
2、建設性項目少、投資少、山、水、林、田路需要大量投資管理。
3、集體經濟沒有,農民收入低,資金性困難,無能力投資產業發展。。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以本村所有的農業生態旅遊觀光為依託、為主,緊緊依靠各級黨委政府,加快招商引資步伐;
2、以核桃產業為主,加大發展力度,力爭在3年內把核桃面積發展到50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