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營長歌

《姚營長歌》是著名的政治活動家、詩人林庚白所寫的一首詩。作於“八一三”事變期間,是這場盧溝橋之後的最慘烈的戰鬥之實錄。此詩用筆凝重,賦情懇摯,立意高遠,為我們塑造出集體英烈的群像,展現了中華民族寧死不屈之國魂和抗戰必勝之信念,是抗戰詩歌中的精品,值得我們珍愛與學習。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姚營長歌
  • 作者林庚白
  • 創作年代:抗日戰爭時期
  • 作品出處:《中國抗日戰爭詩鈔》
  • 文學體裁:詩
林庚白姚營長歌
寶山城頭天如墨,突圍轉戰夜深黑。
堂堂好漢姚子青,能以孤軍一當百。
海雲低垂風怒號,危城四面炮聲高。
援絕彈盡短兵接,全營身殉無肯逃。
血肉頭顱爭飛舞,一寸髮膚一寸土。
覆巢幾見卵能完,斷脰猶聞勇可賈。
許遠張巡今見之,先聲直欲吞東夷。
但使武將不怕死,中華會有收邊時。
里閭聞報皆涕泣,壁上群胡亦於邑。
浩氣直爭日月光,雄風真使懦夫立。
古來多難乃興邦,國有干城非可降。
八公採石無此壯,行看飲馬松花江。
這首詩是中華詩詞研究院最近出版的《中國抗日戰爭詩鈔》中的作品。本詩作者林庚白(1896-1941),福建閩侯人,是著名的政治活動家,才氣縱橫的大詩人。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被推為眾議院非常國會秘書長。抗戰軍興,為救亡圖存,奔走呼號,不遺餘力。1941年被日寇槍殺於香港。
林庚白為南社健將,詩風魁奇俊邁,有“一代詩人”之譽。抗日詩作,尤為傑特,廣為傳誦。作為一個忠誠的愛國者,他對毛澤東寄望殷殷,贈詩有云:“湖南人物能開國,況出山川百戰余。天險江流知有意,翼王不渡為君驅。”(《寄延安毛澤東先生》)
這首《姚營長歌》作於“八一三”事變期間,是這場盧溝橋之後的最慘烈的戰鬥之實錄。九十八師五三八團三營營長姚子青奉命堅守寶山,痛擊來犯日軍,血戰六晝夜。在使日寇付出慘重代價後,終因寡不敵眾,全營五百健兒壯烈殉國。他們與城偕亡的壯舉,驚天地、泣鬼神,震驚了全世界。
這是一篇歌頌英雄功烈的銘誄體的作品。《文心雕龍》誄碑十二云:“周世盛德,有銘誄之文……誄者,累也;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此類文體以簡潔莊嚴述功德,致哀感為特色。庚白此詩用筆凝重,賦情懇摯,立意高遠,為我們塑造出集體英烈的群像,不愧為精品力作。
前十二句寫慘烈的戰鬥:寶山城頭天黑如墨,深夜突圍,驚心動魄。姚子青身率五百健兒與成千上萬的倭寇搏殺。海風怒號,炮彈狂瀉。戰士們隻身肉搏。“血肉頭顱爭飛舞……斷脰猶聞勇可賈”,血肉噴涌,頭顱滾動。“斷脰”,即砍斷了脖子,“勇可賈”,即餘勇可賈,意謂雖頭斷精神不死,還有多餘的勇氣可以使出來。極言其氣吞山河之壯志。正如《國殤》所云:“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它把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不屈之精魂寫到極致。
後十二句則言其歷史地位與巨大影響。許遠張巡安史之亂中抗擊叛兵的英豪。唐天寶末年、以數千兵馬死守睢陽,與叛軍接戰四百餘次,斬殺敵軍上萬,被俘不屈而死。此處以姚營烈士比之。“先聲”句言其忠勇之氣可使倭奴喪膽。繼言不但上海民眾為之痛哭,連作壁上觀的租界洋人(群胡)也為之於邑(流淚),這種精神真可與日月爭光,使懦夫奮起。有如此干城(盾牌和長城,指棟樑之材),定可多難興邦、國基永固了。最後以東晉時淝水之戰大敗苻堅八公山,南京時虞允文大勝完顏亮於采石磯兩個史事,讚美此戰的神勇偉烈,並充滿信心地預言,飲馬松花江、驅除日寇指日可待。
這首歌行以濃筆重墨、奇情壯彩,展現了中華民族寧死不屈之國魂和抗戰必勝之信念,是抗戰詩歌中的精品,值得我們珍愛與學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