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仲明,新中國第一代外交家。參與組織領導的黑鐵山起義,曾任八路軍團政委、煙臺市長、濰坊市長、濟南市長。建國後調到外交戰線。歷任駐緬甸首任大使,駐印度尼西亞大使、外交部條法司司長,文革後任文化部副部長。退居二線後,任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長、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是中共七大候補代表,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姚仲明
- 別名:姚夢齡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省東阿縣韓家堂村
- 出生日期:1914年
- 逝世日期:1999年12月26日
- 職業:外交家
- 畢業院校:山東省立第一鄉村師範學校
- 信仰:共產主義
- 代表作品:《同志,你走錯了路!》
- 政黨:中國共產黨
參加革命,投身抗戰,擔任市長,外交戰線,人物著作,挽留人才,邊界談判,
參加革命
姚仲明農民家庭出身,1930年考入濟南的山東省立第一鄉村師範學校。在校參加讀書會,接受進步思想。1931年9月在濟南民教館做宣傳工作。參加組織宣傳抗日救國運動,發動組織學生南下請願。193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負責團支部工作,創辦進步刊物《柔鋒》,負責濟南反帝大同盟的宣傳工作。1933年和上級黨組織失掉聯繫。1934年畢業於濟南鄉村師範學校。後回家鄉開展工作,發展黨員,建立東阿縣第一個黨支部,促進山東黨組織的恢復和發展。1936年7月被捕入獄。
投身抗戰
1937年10月被黨組織營救出獄。當年10月底,受中共山東省委派遣,赴長山縣開展抗日武裝起義工作。同年12月,與廖容標、趙明新、馬耀南等人成功領導了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他任政委,率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1938年6月,率第五軍一部改編為八路軍山東抗日游擊第四支隊第四團,任團政委。1939年任任八路軍山東縱隊政治部聯絡部部長。參與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
1939年被選為中共七大候補代表。1940年到達延安,進馬列學院學習。後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並任黨校一部文教主任、四部文教主任。和陳波兒共同創作的話劇《同志,你走錯了路!》受到好評,被評為文化勞動模範。1945年4月至 6月作為山東代表團成員參加中共七大。
擔任市長
1946年2月至1948年任山東解放區派駐聯合國分署代表、軍調部中共駐青島小組首席代表。
1946年10月至1948年3月任山東煙臺市市長,1946年11月至1947年11月任中共煙臺市委副書記,1947年6月至9月任煙臺市人民武裝指揮部第一指揮。
1948年12月至1949年2月任中共濟南特別市常務委員、濟南特別市政府副市長(至1949年5月)。1949年4月至9 月任中共濟南市委街道工作委員會書記。5月至9月任濟南市人民政府市長、中共濟南市委第一副書記。
外交戰線
1950年3月調外交部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 1972年至1978年底任外交部國際問題研究所籌備組組長。1978年7月至1981年2月任文化部副部長、黨組成員。1981年3月至1982年5月任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為加強中國與國外的文化交流,繁榮發展中國的文化藝術事業做了大量工作。1984年受黨中央委派,擔任整黨聯絡組負責人,指導江蘇、安徽等地整黨工作。1999年因病在北京逝世。
人物著作
姚仲明愛好文藝創作,編有《同志,你走錯了路!》、《記憶猶新》、《烏雲難遮月》等劇本。撰寫有大量歷史資料。
1940年,姚仲明作為山東代表來到延安準備出席黨的“七大”。1944年初,他在延安寫出了話劇《同志,你走錯了路》,他執筆創作了劇本,後陳波兒參與了劇本的修改和定稿。《同志,你走錯了路》在延安公演後引起了強烈反響。各機關學校和部隊把它作為整風學習的輔導內容,要求幹部、學員都去看。一連幾個月,演了幾十場,場場爆滿。大家一致認為它緊密配合抗日戰爭後期的形勢,是一部思想內容嚴肅深刻、藝術水準較高的好戲。周揚在為劇本寫的序言中,稱它是“驚心動魄”的好作品,具有民族化、大眾化的特點。“七大”代表回去時,劇本還被帶到了華東、華北和東北各解放區去公演。
因為創作了《同志,你走錯了路》,姚仲明和陳波兒在延安獲得了“勞動模範”的稱號,出席了中直系統和邊區的英模大會並受到獎勵。後來,《解放日報》約請他們談創作的體會。於是,姚仲明寫了《<同志,你走錯了路>的創作介紹》一文。
1944年12月19日這天,姚仲明意外地收到了周恩來的來信。周總理寫給他和陳波兒的信被他裱糊珍藏了50多年。“文革”中,有人為了反對周恩來,硬逼他交出這封信。面對批鬥,面對叫罵和恫嚇甚至拳打腳踢,他堅決不交。這封信已被收入《周恩來書信選集》。
1945年9月姚仲明從延安回到山東後先在青島做解放區代表,與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代表談判,後又做軍調部青島小組組長,與美軍官員打交道,做煙臺市長時繼續與美國人打交道。這些經歷,使他寫出了以反對美國支持蔣介石打內戰為主題的話劇《記憶猶新》。
挽留人才
徐韻聲原籍河北霸縣。她擅演老生,是名副其實的名角。1947年,徐韻聲來濰,在永樂大戲院演出。濰縣解放後,與濰坊特別市市長姚仲明的一次談話對徐韻聲震撼最大。姚市長說:“你是人民的教師,是人民靈魂的工程師,而不再是‘戲子’了。”這樣稱讚藝人的話,她以前從未聽到過,更不用說還是姚市長這樣身份、地位的“大官”對她說的。徐韻聲說:“我從‘下九流’變成了一個‘人’。”她決定留在濰坊,把自己的一切全部貢獻給濰坊的京劇。
邊界談判
姚仲明在1961年任解決中緬邊界首席代表時獲緬方頒發勳章。
1960年6月27日至7月5日,根據中緬邊界問題協定成立的中緬邊界聯合委員會,在緬甸首都仰光舉行第一次會議,就中緬邊界進行必要的勘察、豎立新界樁和修訂、改立舊界樁等事宜,商討具體細節,確定日程安排。談判中方首席代表是中國駐緬甸大使姚仲明,雲南軍區副司令員丁榮昌任談判首席顧問。緬方由緬甸國防軍副總參謀長昂季任首席代表,緬北軍區司令官山友準將任首席顧問。
中緬雙方在談到勘界警衛問題時,姚仲明根據周恩來的授意向緬方表示:雲南解放之際,國民黨殘部千餘人竄逃至緬甸,盤踞貴邦地區。他們不時騷擾中國邊境,對緬甸居民為非作歹,還可能在帝國主義唆使下破壞中緬聯合勘界。為保護勘界人員的安全,必須對國民黨殘部給予必要的打擊。
緬方代表聽了姚仲明這番話,非常受感動,他們認為周恩來把問題看透了,緬甸政府對國民黨殘軍干擾破壞勘界也深感憂慮。雙方一致認為,中緬應攜手打擊緬甸境內的國民黨殘軍,以絕後患。
1960年底至1961年初,中國邊防部隊與緬甸國防軍在中緬邊境“金三角”地區前後兩次實施了聯合清剿國民黨殘軍的作戰行動,史稱中緬聯合勘界警衛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