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中毒,中醫病證。委中毒是發生在胭窩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其特點是胭窩部疼痛,皮色不紅,小腿屈伸不利,愈後可有短期屈曲難伸。相當於西醫的胭窩部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
基本介紹
- 中醫學名:委中毒
- 發病部位:膕窩部
- 相關西醫疾病:膕窩部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
- 主要病因:寒濕侵襲、濕熱下注
- 疾病分類:外科—瘡瘍
- 傳染性:無
名詞解釋,與西醫病名的關係,病因,病機,臨床診斷,辯證論治,其他療法,預防調護,歷史文獻,
名詞解釋
委中毒是指發生在胭窩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其特點是胭窩部疼痛,皮色不紅,小腿屈伸不利,愈後可有短期屈曲難伸。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委中毒相當於西醫的胭窩部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
病因
本病多因濕熱蘊阻經脈,經絡阻隔,氣血凝滯所致。
病機
患肢潰破、足跟皸裂、凍瘡潰爛、足癬、濕疹等感染毒邪,以致濕熱下注,流於脈絡,氣血凝滯而成。
臨床診斷
臨床表現:初起委中穴處木硬疼痛,皮色不變或微紅,形成腫塊則患肢小腿屈伸困難,行動不便。伴惡寒發熱、納差等症狀。如腫痛加劇,身熱不退,約2-3周后則欲成膿。潰破後2周左右而愈。膿成後切口過小或位置偏高,或任其自潰,膿出不暢,則影響瘡口收斂。瘡口癒合後,患肢仍屈曲難伸者,經功能鍛鍊後,約2-3個月可恢復正常。
辯證論治
1.濕熱蘊阻證
證候:委中穴處木硬腫痛,小腿屈曲難伸;伴發熱,口乾納差;舌質淡紅,苔黃膩,脈數。
治法:清熱利濕,和營消腫。
方藥:活血散瘀湯合五神湯加減。
常用藥:川芎、當歸尾、赤芍、蘇木、牡丹皮、枳殼、瓜蔞仁(去殼)、桃仁(去皮、尖)、檳榔、大黃(酒炒)。
2.氣血兩虧證
證候:起發緩慢,膿成難潰,潰後膿出如蛋清狀,瘡口收斂遲緩,小腿屈伸不利;舌質淡,苔薄或薄膩,脈細。
治法:調補氣血。
方藥:八珍湯加減。
常用藥: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生地、白芍、川芎。
其他療法
1.初起用金黃膏,或金黃散以冷開水調成糊狀外敷。熱盛者,可用玉露膏或玉露散外敷,或太乙膏外敷,摻藥均可用紅靈丹或陽毒內消散。
2.成膿宜切開排膿,以得膿為度。
3.潰後先用藥線蘸八二丹插入瘡口,3~5日後改用九一丹,外蓋金黃膏或玉露膏。待腫勢消退十之八九時,改用紅油膏蓋貼。膿腐已盡,見出透明淺色黏液時,改用生肌散、太乙膏;或生肌白玉膏或生肌玉紅膏蓋貼。
4.有袋膿者,可先用墊棉法加壓包紮,如無效可擴創引流。
預防調護
1.經常保持局部皮膚清潔。
2.平素少吃辛辣及肥甘厚膩之品,患病時禁食菸酒、辛辣、魚腥發物。
3.有全身症狀者宜靜臥休息,並減少患部活動。
歷史文獻
《靈樞·癰疽》云:“癰者,其上皮薄以澤。此其候也。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然不能陷,骨髓不為焦枯,五臟不為傷,故命曰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