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卷五

後秦鳩摩羅什譯,敦煌藏經洞出唐武后證聖元年寫本。捲軸裝,楷書,共23紙,總570行,行17字。卷長86.6厘米,上下邊欄寬19.6厘米。卷尾題:“大周證聖元年歲次乙未四月戊寅廿一日戊戌,弟子薛崇徽奉為尊長敬造。”卷中有武則天制字。通卷官楷,工整秀麗,為敦煌遺書中精品。此件原為大谷探險隊藏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妙法蓮華經卷五
  • 卷長:86.6厘米
  • 上下邊欄寬:19.6厘米
  • 字型:楷書
經歷,來歷,

經歷

1900年(清光緒26年)農曆五月二十二日,住敦煌莫高窟的王道士(王原祿)和姓楊的工人向往日一樣,正在清理洞窟中的流沙。忽然,姓楊的工人發現正在清理流沙的甬道一側牆壁似乎中空。待他們將中空的牆壁打開,赫然發現了一個堆滿經卷的洞窟。窟內裝滿四至十世紀的寫本書卷、彩繪佛畫和少數刻印書籍和佛畫。初始,王道士還對外保密,後來他漸漸地膽子大了起來,開始拿出一些經卷送給達官大人,以換來一點銀兩,藏經洞的訊息逐漸被外界知道。後來人們便習慣地將藏有遺書的洞窟稱為“藏經洞”,這就是現在編號為第17號窟發現的由來。
1907年,正在新疆做考察的英國人斯坦因聽說敦煌發現藏經洞的訊息後,急急忙忙趕到敦煌向王道士騙取洞中藏品,先後運回英國和印度新德里博物館的經卷就有九千餘件,畫繡美術品不計其數。 1908年法國探險家伯希和繼斯坦因之後,也來到敦煌,又騙取經卷和藝術品至少五千餘件。1909年伯希和來到北京,向中國學者展示了他的所得,中國學界才恍如夢醒,羅振玉等人亟書清廷,請將有關遺書運京。1910年,清廷命陝甘總督,將藏經洞寫經“悉數運京”。而後,十幾大車寫經浩浩蕩蕩入藏當時的京師圖書館,成為本館收藏敦煌遺書的基礎。

來歷

我們介紹的這件妙法蓮華經卷五,又有一番來歷。
1810年藏經洞藏經全部運京之前,王道士預先偷偷地將一部分經卷藏在了轉經桶里,躲過了清政府的命令。
1910年至1914年,日本西本願寺第二十二世宗主大谷光瑞第三次派出探險隊,往中國西部和中亞地區探險,其隊員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分別在敦煌從王道士手中和其他人那裡,得到大批敦煌寫經,其中一部分就是王道士私藏在轉經桶里的經卷。
這批經卷先後經過數易其手,先於1916年售於滿鐵,並轉交給1917年開館的關東都督府滿蒙物產館,即後來的旅順博物館。1948年旅博被蘇聯紅軍接管。1954年蘇聯將這批經卷移交中國。1954年文化部將這批經卷調撥北京圖書館,館方將其編號冠為“新”字,以示新中國成立以後入藏部分,本件編號為新29號。
欄目關鍵字: 善本特藏
輔助分類項: 善本特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