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因寺(甘肅省永登縣寺廟)

妙因寺(甘肅省永登縣寺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該寺初建於 正德六年(1441),是元末平章政事脫歡後裔魯土司管轄區內的主寺。它與東大寺、西大寺、古城寺、尕達寺(石屏山尕達寺)、宣化寺、塔爾寺、宗家寺、顯教寺等8座寺院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寺院群。經清代三次擴建,成為青海、甘肅藏區和內蒙古一帶頗負盛名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妙因寺
  • 建立時間 正德六年(1441)
  • 景點:鷹王殿、金剛殿
  • 優點:交通便利
歷史,主要建築,地圖信息,

歷史

該寺初建於 正德六年(1441),是元末平章政事脫歡後裔魯土司管轄區內的主寺。它與東大寺、西大寺、古城寺、尕達寺(石屏山尕達寺)、宣化寺、塔爾寺、宗家寺、顯教寺等8座寺院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寺院群。經清代三次擴建,成為青海、甘肅藏區和內蒙古一帶頗負盛名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主殿是多吉強殿(金剛持之意),其次是格爾袞殿(多吉強護法)、嘛尼殿、卻典拉章(塔爾殿)、德松桑吉殿(萬歲殿)、措欽堆康(大經堂)、池康(禪僧殿)、瓊拉昂(鸞王殿)等,均規模宏大、富麗堂皇。此還建有外地活佛昂欠多處。據藏文史籍記載,清康熙時,達賴六世被統治西藏的蒙古和碩特首領拉藏汗廢黜後,在雲遊途中曾於妙因寺後的宣化寺下榻,得到當地魯土司的熱情相待,他在這裡宏揚佛法,被稱為達寶佛。寺內原設扎倉(學院)兩處,分別研習佛教哲學和密宗學科,培養了一批高僧,還曾邀請松巴佛、土觀佛、華銳饒布薩等著名學者來此寺講學,使妙因寺成為連結西藏、內蒙古兩地紐帶上的一顆明珠。該寺原為永登縣所屬寺院,1956年連同賽什斯等地劃歸天祝縣,現今為甘肅省永登縣管轄,所在地址為甘肅省永登縣連城鎮。
妙因寺妙因寺

主要建築

妙因寺位於衙門西側,為魯土司所建立的影響最大、塑像最多、壁畫最精的一處寺院。始建於明代,清鹹豐年間做過大量修整,主要建築物有:牌坊(已拆)、山門、鷹王殿、萬歲殿、古隆官殿、金剛殿、多爾經堂、禪僧殿、大經堂、佛塔以及兩座活佛囊和若干僧舍。
妙因寺妙因寺
1、鷹王殿:以供有鷹王畫象而得名,兩側塑哼哈二將,中有明景泰元年探花黃諫撰《敕賜大通寺記》石牌一座(已毀壞)。
2、金剛殿:也叫轉輪殿,正中從樑上到地下安裝有高二米餘,直徑一米餘的八角轉輪一座,四面鑲有拉環,供人拉轉,西側塑四大金剛像。
3、萬歲殿:正中蓮台塑佛祖釋迦牟尼和交殊、普賢菩薩像。供桌上原供有朱元璋畫像,設有木製"當今皇帝萬歲萬萬歲"牌位,供土司朝拜之用。殿后座南朝北塑有觀音人像,又稱四臂倒坐觀音。四周穿廊畫壁上,繪有釋迦牟尼生平故事,形象生動,工藝精緻。
4、古隆官殿:古隆官相傳是妙因寺護法尊神。原殿甚小,由十七世土司魯如皋於清鹹豐十年增修。殿內原放有達官截只手一隻,供人觀賞,以後手不知失落何方。
5、塔爾殿:正中豎有木製定心的塔座,中供白玉觀音,周圍壁上有彩繪佛像
6、多爾經堂:為妙因寺的正殿。中間塑有西方金剛首菩薩等三佛,千首千眼佛及八菩薩二護法塑像肅立兩旁,銅製鍍金大小佛像布滿供桌,周圍壁上分別畫著唐僧取經故事,塑著小佛法相,殿內還藏有各種經典500餘部,用黃色包裹,木板夾裝,寬頻密扎。另外還有供印佛像及經文的木質刻若干套,現已散失。
7、大經堂:座西面東,內寬24米,長28米,重檐歇山頂,頂棚為三百七十六塊繪畫方格天花板,畫棟雕梁,寬敞別致,別具風格。內供宗喀巴像,堂中設活佛講經座床。南北廊下柱空間設有支架小轉輪25個,供轉寺的人們拉轉。
8、禪僧殿:與大經堂相對,殿內有壁畫佛像,布設供桌,實為僧眾舉行小型佛事,講經學習的小經堂。
9、活佛囊二處,即活佛官舍。其中勘布囊設有整齊雅致的佛舍三間,古塔三座,獨立佛龕四處,系明代建築
10、塔兒,面對山口,在塔爾殿背後有高約十米的磚塔一座,以紀念釋迦牟尼
妙因寺在青海省藏族地區和內蒙古自治區的部分地區,深有影響,過去每年春夏之交,信徒們成群結隊,長途跋涉來這裡朝拜貢獻,轉寺磕頭,以示篤信虔。

地圖信息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連城鎮魯土司衙門西1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