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寺(重慶市璧山區妙音寺)

妙音寺(重慶市璧山區妙音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妙音寺,又名八仙洞,位於重慶市璧山區青槓街道清明村清河1社。妙音寺地處璧山縣金劍山半山腰,相傳八仙曾雲遊至此,留戀此地秀美風景,曾於此地小住,留下八仙洞、觀景椅等景點。妙音寺現有大雄寶殿、八仙觀景殿、千手觀音殿、八仙洞等建築和景點。

基本介紹

相關詩文,吉林前郭縣妙因寺,地理位置,簡介,概況,

相關詩文

妙音寺
作者:杜榮輝
季節將栗林扮作油畫
山路更加深不可測
墓園森森,印證這方好山好水
也讓日子陡增質感,生活原形畢露
也許迂迴曲折就是平鋪直敘
也許苔衣冷石才是真實歷史
一個傳說讓村民津津樂道至今
是怎樣的別有洞天留住靈性
八仙已遠遊
蘿蔔、白菜、豆花還將繼續清歡
最是那一個妙字了得
有聲,有色,有形

吉林前郭縣妙因寺

地理位置

坐落在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草原的查乾湖畔的妙因寺,原名為“妙音寺”,後經過修繕改為“妙因寺”,是吉林省唯一一座藏傳佛教寺廟。

簡介

妙因寺建成於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原為郭爾羅斯前旗“沙卜隆”一世活佛雲丹扎木蘇為乾隆皇帝壽辰而建。後幾經修建,到清朝末年因年久失修遷至現址。原妙因寺是解放初土改時被破壞的。2000年,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重新恢復重建。妙因寺新、舊址相距約1.5公里,舊址一帶已成為民房,現為妙因寺村。2002年7月一期工程竣工並開光,成此勝景。這裡形成有佛堂、經堂、活佛齋院、北倉、東倉、西倉等建築群體,總計房屋五百餘間。

概況

如今的妙因寺,殿堂採用漢藏結合特點,依照中國傳統中軸對稱式建築格局,依次建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萬佛殿,左右建有鐘樓、鼓樓、東西僧房、東西配殿。大雄寶殿兩旁建有藏傳覆缽式白塔,左為長壽塔,右為平安塔,塔前安放著象徵寺廟天長地久的古樹化石。前院有白音敖包,寺後有額爾德尼敖包。院東南隅為龍王廟。整座寺廟占地6公頃,建築面積為8127.5平方米。
整座寺廟白牆、綠瓦、金頂,棕紅色的邊瑪牆映襯著金色的銅鏡、廟徽、寶頂和法輪。從湖岸廣場拾階而上,高高的山門上懸掛著有蒙、藏、滿、漢四種文字鐫成的 “妙因寺”木雕斗匾,兩側高聳的瑪尼桿上經幡招展,兩尊石獅佇立左右。山門為二層漢藏風格建築,宏偉壯觀。山門殿中央立一大型轉經筒,供信眾與遊人轉動。
進山門第一座殿是天王殿,左右是鐘樓鼓樓。天王殿橫匾上書“法輪常轉”,後書“吉祥安康”、“聚財有餘”。殿內供有笑口常開、大肚能容的彌勒佛和手持琵琶的東方持國天王多羅吒,手持青雲劍的南方增長天王毗琉璃,手繞辰龍的西方廣目天王毗留博叉和手握銀鼠的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韋陀護法面朝佛祖,橫杵利於彌勒佛身後。
大雄寶殿是妙因寺的中心建築,在白色的台基上聳立著三層大殿,總高19.99米。通過殿前陡峭的十九級台階(象徵長久永恆),便是由白色仿漢白玉欄桿沿大殿圍成的寬敞的轉經道。大雄寶殿主供金身三世佛。
最後一層殿是萬佛殿,是全寺最高、最大的佛殿,也稱大佛殿。因其三層藏有佛經,所以又稱藏經閣。此殿也是漢藏結合式建築,殿外有兩層台基,由仿漢白玉欄桿相圍,在一層台基形成的轉經道旁,有108個轉經瑪尼筒,殿前27步台階直通殿門。大殿內有36根方形紅柱支撐,直通樓頂。殿中央塑有木雕金漆立佛,高18.99米,寬約14米,是千手千眼觀世音像,其法身是目前東北市內第一立佛。大佛四周是佛龕,由居士供奉著觀音佛像萬尊,故此殿稱為萬佛殿。萬佛殿前兩側配殿為菩薩殿、護法神殿,供奉藏傳密宗八大菩薩,五大護法及藥師三尊等。
妙因寺博物館在東配殿一樓,面積200平方米。博物館內將展覽著藏傳佛教妙因寺的歷史,陳列有佛教文物、圖書、資料、傳說等。
龍王在藏傳佛教中也是一位護法神。為保郭爾羅斯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妙因寺特在寺內東南隅建有龍王廟。龍王廟為漢式大屋檐迴廊式建築,面闊三間,外漢白玉柱相圍,欄柱上共雕有各式紋龍118條。殿前台階中間又有一長2米,寬2.5米的雲龍浮雕,上雕二龍相戲,雲水翻騰,刻工精細,匠心獨具。殿內正中供奉龍王,兩側是財神護法和關帝護法,木雕神龕精緻,佛像肅穆。龍王廟香火旺盛,確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康之感。
妙因寺查乾湖一景,是郭爾羅斯一景,也是吉林省一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