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併再生障礙性貧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是由於生物、化學、物理等多種因素導致造血組織功能減退或衰竭而引起全血細胞(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血小板)減少,其臨床表現為貧血、出血、感染等症狀的一組綜合徵。妊娠合併再障的發生率國內報導為0.03%~0.08%。妊娠不是再障的原因,但妊娠可使再障的病情加劇,再加上妊娠期間生理性血液稀釋,易發生貧血性心臟病,甚至心力衰竭。再障孕婦發生妊娠期高血壓、感染和出血的幾率增加,是孕產婦的重要死因。妊娠嚴重貧血(血紅蛋白<60g/L)對胎兒不利,可導致流產早產胎兒生長受限死胎和死產等。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婦產科
  • 多發群體:青壯年
  • 常見病因:由於生物、化學、物理等多種因素導致造血組織功能減退或衰竭
  • 常見症狀:進行性貧血,感染、出血等
病因,臨床表現,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因較為複雜,半數病人系原因不明的原發性再生障礙性貧血。再障好發於青壯年,占全部病例的70%以上,少數女性患者在妊娠期發病,分娩後緩解,再次妊娠時再發。動物實驗證明,大劑量雌激素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因此,有人認為再生障礙性貧血妊娠有關。但是多數學者認為妊娠再生障礙性貧血兩者之間並無必然的聯繫,而是偶然巧合。
繼發性再生障礙性貧血常與以下因素有關:①物理、化學因素。②藥物因素。③感染因素。④其他因素:部分再生障礙性貧血病人與免疫機制存在一定關係。有的與遺傳因素有關,如遺傳性再生不良性貧血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除骨髓增生不良外,可伴有多種先天性畸形和染色體異常。
再障的主要發病環節在於異常免疫反應,造血幹細胞數量減少和(或)功能異常,支持造血的微環境缺陷亦介入了再障的發生髮展過程。①異常免疫反應損傷造血乾/祖細胞。②造血幹細胞減少或缺陷。③造血微環境的缺陷。

臨床表現

妊娠合併再生障礙性貧血以慢性型居多。急性型者病情重,貧血呈進行性加重,常伴嚴重感染、內臟出血,而慢性者起病緩慢,主要表現為進行性貧血,感染、出血等症狀均相對較輕。
一般為進行性貧血,主要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所致,少數病人可能存在無效性紅細胞生成現象,即骨髓尚有一定的造血功能,但生成的幼紅細胞從骨髓釋放到周圍血之前已被破壞。孕婦血液相對稀釋,使貧血加重,易發生貧血性心臟病,甚至發生心力衰竭
2.出血
主要因血小板生成障礙所致,可發生在皮膚、牙齦、鼻、胎盤、消化道等各內臟器官和顱腦部。
3.感染
產後的出血和創傷很容易發生產道或全身性感染。主要因粒細胞和單核細胞減少,機體的防禦功能下降所致,此外也和γ-球蛋白減少和淋巴組織萎縮有關。產後感染是造成再生障礙性貧血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
4.妊娠併發症
再障孕婦易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使病情進一步加重。分娩後宮腔內胎盤剝離,創面易發生感染,甚至引起敗血症。這些易引起胎兒生長受限胎兒宮內窘迫早產死胎等。

診斷

注意起病緩急,有無疲倦、乏力、出血及感染等。體檢注意貧血程度,有無皮膚淤點及齒齦、口腔、鼻黏膜及眼底出血,有無肝、脾、淋巴結腫大,有無胸骨壓痛,並注意尋找感染病灶以及生物、化學、物理等因素,是否曾套用氯黴素、苯製劑、抗癲癇藥、氨基比林、抗甲狀腺藥、抗癌藥及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有無放射性物質接觸史以及近期病毒感染史,如肝炎病毒、微小病毒等。
診斷標準與依據如下:
1.外周血呈現全血細胞減少,包括白細胞計數(以中性粒細胞為主)、紅細胞計數和血小板均不同程度減少。
2.骨髓象示增生減低或重度減低,非造血細胞增多。骨髓活檢示造血組織減少,脂肪組織增加。
3.無肝脾大。能除外其他全血細胞減少的疾病(如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急性造血停滯、骨髓纖維化、低增生性白血病惡性組織細胞病等)。
4.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除臨床表現急進外,還需中性粒細胞絕對值<0.5×109/L、血小板<20×109/L及網織紅細胞絕對值<15×109/L。

鑑別診斷

需與其他血象異常的疾病鑑別,主要通過骨髓活檢結果進行鑑別,包括:
3.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
4.急性造血停滯。

治療

妊娠合併再障無特效治療方法,以支持治療為主。在病情未緩解之前應避孕。若已妊娠,應在早期做好輸血準備的同時行人工流產。隨著再生障礙性貧血治療手段的進展,近50%慢性再障病人經恰當治療後病情緩解,可以妊娠。但妊娠期間病情可能加重,因此孕期應嚴密監護,注意休息,減少感染機會,間斷吸氧,少量間斷多次輸血,以保證母兒安全。
1.對症治療
糾正貧血和血小板減少,以少量間斷輸血為主,有感染者控制感染。嚴重貧血可使母體氧含量減低,引起胎兒生長受限胎兒宮內窘迫早產死胎;孕婦易於發生貧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母體對失血耐受性降低,易於發生失血性休克;降低孕婦抵抗力而誘發感染。血小板嚴重減少可誘發出血,甚至顱內出血,危及孕婦生命。
2.妊娠足月以後
如無產科指征,應儘量陰道分娩,減少手術產,最好實行計畫分娩。在宮頸成熟以後,經過輸全血或成分血,血紅蛋白達到80g/L左右,血小板達到20×109/L(2萬)以上,在準備足夠新鮮血的情況下促分娩發動。縮短第2產程,防止第2產程用力過度,造成腦等重要臟器出血。可適當助產,分娩時儘量避免組織損傷,仔細檢查並完善縫合傷口。產後及時地使用宮縮劑,加速胎盤剝離和排出。有效地促進子宮收縮,減少產後出血。臨床產後常規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在產褥期更應密切觀察有無感染的臨床表現,繼續予抗生素,輔以適當的促進子宮復舊的中藥治療。有產科手術指征者行剖宮產術。
3.避免接觸及套用損害骨髓造血功能的物品
防止濫用對造血系統有損害的藥物,特別是氯黴素、保泰松等一類藥物。必須使用時,加強觀察血象,及時採取適當措施。長期接觸能引起本病的化學、物理因素的人員,應嚴格執行防護措施,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防止有害的化學和放射性物質污染周圍環境。
4.藥物治療
妊娠期由於藥物對胎兒的潛在不良影響,一般再障常用的雄激素、免疫抑制劑等孕期禁用。對於有明顯出血傾向者給予糖皮質激素治療,有刺激紅細胞生成的作用。
5.脾摘除術
經治療無效的慢性病例,骨髓增生程度尚好,雖無明顯出血,但對輸血要求日漸增加者,可在中孕期考慮作脾摘除術。

預防

雖然再生障礙性貧血不是妊娠的禁忌證,但在妊娠時的危險性比非妊娠時大得多,對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病人的妊娠和分娩問題,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和認真考慮。一般認為,再生障礙性貧血病人病情未緩解應嚴格避孕,不宜妊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