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好玩的心理學(雙色)》主要內容簡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幾乎處處都要與心理學打交道,隨時都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為什麼機會越多,選擇的結果反而越差?“手錶效應”告訴我們,選擇越多越無法知道哪個選擇更好。為什麼有人不僅害怕失敗,也害怕成功?“約拿效應”告訴我們,大多數人都害怕變成在最完美條件下,以最大勇氣所能構想的樣子。為什麼人們只記得住123卻記不住456?“首因效應”告訴我們,要想給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請儘量將自己的優點和長處第一時間展示出來。為什麼高能力的人做不好低能力的事?“不值得效應”告訴我們,想要做好一件事情,首先給予其高度重視,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幽默、風趣的漫畫加上各種貼心、實用的指導,都會讓您在會心一笑的同時收穫到終生受益的知識。
編輯推薦
《好玩的心理學(雙色)》編輯推薦:輕鬆解讀生活中身邊的90個心理學現象。在漫畫中洞察經濟玄機,在幽默中體會生活真諦。看了就會笑,讀了就會懂,學了就會用。普通人也能看懂的通俗心理學,人人都能成為草根心理學家。
為什麼有時親眼所見反而不是真的?為什麼有人可以猜中別人的心思?為什麼每到星期一就發困沒幹勁?為什麼可以選擇的機會越多,選擇的結果反而越差?為什麼有時候再努力也帶不來改變?為什麼有時候明明不想那樣做卻偏偏還是做了?為什麼房價漲1000元不嫌貴,報紙漲1元就嫌貴?為什麼有人喜歡吃軟不吃硬?為什麼過多的關心反而會引起對方的牴觸心理?為什麼有人不相愛卻到白頭,有人明明相愛卻離了婚?面對這些紛繁複雜的心理現象,雖然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但實際上我們並不了解隱藏在背後的真相,如果你想了解其中的奧秘,不妨拿起這本書,它不但能為你指點迷津,更能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歡笑。
有人曾說“心理學是一門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科學”,事實也的確如此。在生活中,我們幾乎處處都在與心理學打交道.並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現象。《好玩的心理學(雙色)》蒐集了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心理現象,比如愛情、婚姻、職場、人際交往、消費等方面的心理現象,並對此進行了有趣生動的演繹和詮釋。希望《好玩的心理學(雙色)》能夠幫大家解決一些心理上的問題,學會運用心理效應和定律管理自己、管理人生。
目錄
第1章 職場這些奇特的心理現象,你都知道嗎?
1.1 為什麼事情總是事與願違?(墨菲現象)/002
1.2 為什麼女人都喜歡趕時髦?(從眾現象)/004
1.3 為什麼我的心思別人一眼就能猜中?(巴納姆現象)/006
1.4 為什麼乘電梯的時候,人們總是往上看?(私人空間現象)/008
1.5 為什麼有人圍觀卻沒人伸出援手?(責任分散現象)/010
1.6 為什麼選擇的機會越多,選擇的結果反而越差?(毛驢現象)/012
1.7 為什麼女人的第六感會很準?(直覺現象)/014
1.8 為什麼有時候不拿錢白幹活高興,幹活掙錢反而不高興?(德西現象)/016
1.9 為什麼有人不僅害怕失敗,也害怕成功?(約拿現象)/018
1.10 為什麼大多數警示牌都用紅色?(色光誘目性現象)/020
第2章 你真的了解自己嗎?
2.1 為什麼有時候自己都不了解自己?(自我概念)/024
2.2 為什麼有人喜歡“對號入座”,有人卻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自我參照效應)/026
2.3 對於別人的評價,為什麼有人依然我行我素,有人卻總是提心弔膽?(自我覺知)/028
2.4 為什麼別人想的、做的和自己想的、做的不一樣?(投射的心理)/030
2.5 為什麼有時候明明不想那樣做卻偏偏還是做了?(逆反心裡)/032
2.6 為什麼有的人潛能會超出想像,而有的人潛能卻總也發掘不出來?(跳蚤心理)/034
2.7 為什麼有人吃不到葡萄反而說葡萄是酸的?(酸葡萄心理)/036
2.8 為什麼人們常說“吃虧是福”?(甜檸檬心理)/038
2.9 為什麼人們總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糖果心理)/040
第3章 你真的明白自己的感覺嗎?
3.1 為什麼親眼所見反而不是真的?(錯覺效應)/044
3.2 為什麼有的人會無師自通?(遷移效應)/046
3.3 為什麼習慣那么難打破?(心理定勢效應)/048
3.4 為什麼人們只記得住123卻記不住456?(首因效應)/050
3.5 為什麼在專心思考問題時會聽不到別人講的話?(注意效應)/052
3.6 為什麼有時出門時明明鎖了門卻怎么也想不起來?(無意識效應)/054
3.7 為什麼有時一小時過得很快,有時一分鐘也很難捱?(時間錯覺效應)/056
3.8 為什麼人會做噩夢和怪夢?(潛意識效應)/058
3.9 為什麼相似的東西容易搞混(重疊效應)/060
3.10 為什麼大多數人記不住3歲以前的事情?/062
第4章 如何打造職場高手?
4.1 為什麼有人是炮彈,有人卻是炮灰?(鯰魚效應)/066
4.2 為什麼有的人事倍功半,有的人事半功倍?(麥穗效應)/068
4.3 為什麼有時候再努力也沒有任何改變?(瓶頸效應)/070
4.4 為什麼高能力的人做不好低能力的事?(不值得效應)/072
4.5 為什麼強者越強,弱者越弱?(馬太效應)/074
4.6 為什麼有人平時訓練有素,一上台就失敗連連?(詹森效應)/076
4.7 為什麼有的人突然間就成了職場黑馬?(瓦拉赫效應)/078
4.8 為什麼每到星期一就發困沒幹勁?(星期一效應)/080
4.9 為什麼有人偷懶卻升遷,有人拚命工作卻吃力不討好?(懶螞蟻效應)/082
4.10 為什麼有時一句誇獎就能成就一個人的人生?(期望效應)/084
4.11 為什麼小的細節會導致大的失敗?(蝴蝶效應)/086
第5章 怎樣才能做一個大家都喜歡的人?
5.1 為什麼與人交往,有時走得太近反而傷感情?(刺蝟效應)/090
5.2 為什麼有人喜歡吃軟不吃硬?(南風效應)/092
5.3 為什麼愛笑的人總是受人歡迎?(微笑效應)/094
5.4 為什麼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相似效應)/096
5.5 為什麼人們喜歡獎勵和讚揚不斷增加,而不喜歡不斷減少?(阿倫森效應)/098
5.6 為什麼有人喜歡和自己截然不同的人交朋友?(互補效應)/100
5.7 為什麼見面的時間長不如見面的次數多?(多看效應)/102
5.8 為什麼過多的關心反而引起對方的牴觸心理?(超限效應)/104
5.9 為什麼聰明人有時需要裝糊塗?(犯錯誤效應)/106
第6章 到底是什麼成就了愛?
6.1 為什麼有的人越看越喜歡,有的人越看越討厭?(暈輪效應)/110
6.2 為什麼男愛美女,女愛金錢?(優勝劣汰效應)/112
6.3 為什麼“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吊橋效應)/114
6.4 為什麼“男女搭配,幹活不累”?(荷爾蒙效應)/116
6.5 為什麼有人日久才能生情,有人卻一見就能鐘情?(好感效應)/118
6.6 為什麼現在流行“姐弟戀”?(俄狄浦斯效應)/120
6.7 為什麼“剩男”、“剩女”堅持寧缺毋濫也不濫竽充數?(完美情人效應)/122
6.8 為什麼越有人反對,愛情反而越堅定?(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124
6.9 為什麼和不喜歡的人分手了,還是會痛苦一段時間?(契可尼效應)/126
第7章 結婚是開始還是結束?
7.1 為什麼年輕人想結婚又害怕結婚?(恐婚現象)/130
7.2 為什麼有人結了婚還對初戀情人念念不忘?(初戀效應)/132
7.3 為什麼有人婚前如出一轍,而婚後南轅北轍?(掩飾效應)/134
7.4 為什麼有人不相愛卻相守到白頭,有人明明相愛卻離了婚?(危機效應)/136
7.5 為什麼面對“七年之癢”有人安然無恙,有人卻以分手告終?(疲勞效應)/138
7.6 為什麼有人明明不愛了,卻還是不肯離婚?(完滿心理)/140
7.7 為什麼有人付出越多卻得不到愛?(蹺蹺板效應)/142
7.8 為什麼結婚後,丈夫越來越懶?(習慣效應)/144
7.9 為什麼妻子花錢越來越沒有節制?(得寸進尺效應)/146
第8章 如何鍛造健康心態?
8.1 為什麼倒霉的總是我?(悲觀心理)/150
8.2 為什麼我事事不如人?(自卑心理)/152
8.3 為什麼有人不撞南牆不死心?(偏執心理)/154
8.4 為什麼有時一根稻草就可以壓死駱駝?(壓力心理)/156
8.5 為什麼有人就喜歡宅在家裡?(封閉心理)/158
8.6 為什麼有人因為小病死了,而有人得了癌症卻活了下來?(暗示心理)/160
8.7 為什麼有人忙碌之後會大病一場?(應激心理)/162
8.8 為什麼有人張嘴就說“鬱悶”?(抑鬱心理)/164
8.9 為什麼人在無助邊緣總會萌生自殺心理?(孤島心理)/166
第9章 如何主宰自己的心情?
9.1 為什麼人會時喜時悲?(情緒周期)/170
9.2 為什麼面對同一件事情,有人歡喜,有人憂?(情緒ABC)/172
9.3 為什麼有人看見別人不高興,自己也會不高興?(情緒傳染)/174
9.4 為什麼有時會出現莫名其妙的焦慮?(情緒壓抑)/176
9.5 為什麼男人的脾氣總比女人大?(易怒情緒)/178
9.6 為什麼女人生氣時喜歡摔東西?(攻擊情緒)/180
9.7 為什麼有時借酒澆愁,愁更愁?(憂愁情緒)/182
9.8 為什麼樂觀的人開心又開懷,悲觀的人傷心又傷身?(積極情緒)/184
9.9 為什麼有時大哭一場,心情反而好了?(情緒宣洩)/186
9.10 為什麼女人會出現更年期?(更年期情緒)/188
第10章 如何做聰明的消費者?
10.1 為什麼所有的推銷員都先向顧客介紹貴的產品?(認知對比效應)/192
10.2 為什麼有的人可以得寸進尺?(留面子效應)/194
10.3 為什麼消費水平上去了就下不來?(棘輪效應)/196
10.4 為什麼原本打算買一件上衣,最後卻買了一整套衣服?(配套效應)/198
10.5 為什麼我們在購物時表面占了便宜,實際卻吃了虧?(霍布森選擇效應)/200
10.6 為什麼很多人只買貴的,不買對的?(凡勃倫效應)/202
10.7 為什麼房價漲1000元不嫌貴,報紙漲1元就嫌貴?(貝勃效應)/204
10.8 為什麼物以稀為貴?(短缺效應)/206
10.9 為什麼起初不願意買的商品,嘗試過之後就想買?(互惠效應)/208
10.10 為什麼網購那么流行?(網購現象)/210
10.11 為什麼多數商品的價錢都以“9”結尾?(尾數定價策略)/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