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月未到誠齋

好事近·月未到誠齋

《好事近·月未到誠齋》是宋朝詩人楊萬里所作,此詞充分的展現出作者的文采,以借景抒情的手法充分了展現了作者居住旁邊的景色和自己的喜愛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好事近·月未到誠齋
  • 作品別名:釣船笛
  • 創作年代:南宋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楊萬里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詩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好事近
月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谷。不是誠齋無月,隔一庭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艷,看十五十六

注釋譯文

詩句注釋

①誠齋:作者字號誠齋,也是作者書房的名字。
②萬花川谷:誠齋不遠處一座苑圃的名字。
③十五十六:指十五十六的月亮。
④未是:還不是。
⑤庭:庭院。
⑥修竹:修長且直,很青翠整齊,叫修竹。

白話譯文

月亮還未照到我的書齋前,先照到了萬花川谷,不是書齋沒有月光,而是被高高的竹林隔著。現在秋月還沒到最美的時候,到了十五、十六日夜晚你再看,那才是最好的。

創作背景

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他在永州作零陵縣丞時,得見謫居在此的主戰派張浚,張浚勉之以正心誠意之學,因而字號誠齋。這首詞就是他在永州做官時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谷時望月所作。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詠月詞,不過直接寫月亮的只有“月色已如玉”一句。月的形和神,是用比較法
詞分上下闕,上闕寫詞人登萬花川谷望月之緣由,把萬花川谷周圍的風景描寫得淋漓盡致,展現出了詞人對生活的熱愛,對大自然的觀察到細緻入微。
“月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谷。”“誠齋”,是楊萬里書房的名字,“萬花川谷”是離“誠齋”不遠的一個花圃的名字。開篇兩句,明白如話,說皎潔的月光尚未照進他的書房,卻照到了“萬花山谷”。作者用“未到”和“先到”巧設懸念,引人遐想。
“不是誠齋無月,隔一庭修竹。”這兩句使懸念頓解,也說明了作者為什麼要離開誠齋跑到萬花川谷去賞月。原來,在他的書房前面有一片茂密的竹林,遮蔽了月光。本句中的“隔”字與“修”字看似平平常常,實則耐人琢磨,有出神入化之妙。試想,竹子如果不是長得鬱鬱蔥蔥,修長挺拔,怎么會把月光“隔”斷?寥寥十一字,既解開了“月未到誠齋”的疑竇,也說明了書房處於竹林深處,環境幽雅僻靜。《宋史》記載,楊萬里在任永州零陵縣丞時,曾三次去拜訪謫居永州的張浚不得見面,後來“……以書談始相見,浚勉以正心誠意之學,萬里服其教終身,乃名讀書之室曰‘誠齋’。”這樣,就可以想見楊萬里名為“誠齋”的書房是費了一番心思,作了精心的設定和安排的。
下闋通過上片一系列的描寫為讀者留下鋪墊,既而描寫登上萬花川谷後看到的月色。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兩句中只有“如玉”二字寫景,這兩字用巧妙的比喻,形象生動地描繪出碧空澄明、冰清玉潔的月夜景色。“才”字與“已”字相呼應,使人想到作者在“十三”的夜裡欣賞到這樣美妙的月景,有些喜出望外;也使人想到,儘管現在看到的月色象玉一般的晶瑩光潔,令人陶醉,但“十三夜”畢竟不能算是欣賞月色的最佳時刻。那么,何時的月色最美呢?任人皆知,陰曆的十五、十六日月亮最圓,是觀賞月光最好的日子。
“末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 未是”二字壓倒前句描寫的美妙如玉,剔透晶瑩的境界,推出一個“秋光奇絕”的新天地,指出即將來臨的十五十六才是賞月的最佳時刻。尾二句筆墨看似平淡,卻表現出一個不同凡響的藝術境界,說明作者對未來、對美有著強烈的憧憬和追求。
這是一首描寫月色的詞,一般直接寫月亮的都是直接寫月亮的景色,而作者卻用諸多寫法來襯托月亮,表現了詞人對生活的熱愛和敏銳的洞察力,作者借月寫人。寫他的園、他的竹、他的齋,這些都表現了作者生活情趣的表現,也是他精神世界的視窗,花的芬芳,竹的正直,還有書齋所象徵的博學,以及用來作比喻的玉的堅和潔都透露出一種高貴而雅潔的審美趣味,而清寒如玉的月光也就寓蘊了更豐富的人格象徵意義。

名家點評

《宋詩鈔·誠齋詩鈔》:“落盡皮毛,自出機杼”。
《謝楊誠齋惠長句》:“今日詩壇誰是主,誠齋詩律正施行”。
《誠齋詩話》:“有用法家吏文語為詩句者,所謂以俗為雅。”
《誠齋詩話》:“庚信《月詩》云:‘渡河光不濕。’杜石:‘入河蟾不沒。’《夢李白》云:‘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山谷《簟詩》云:‘落日映江波,依稀比顏色。’此皆用古人句意,以故為新,奪胎換骨。”
《誠齋詩話》:“詩家用古人語,而不用其意,最為妙法。如山谷《猩猩毛筆》是也。猩猩喜著屐,故用阮孚事。其毛作筆,用之抄書,故用惠施事。二事皆借人事以詠物,初非猩猩毛筆事也”

作者簡介

楊萬里,南宋詩人。字廷秀,學者稱誠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紹興進士,曾任秘書監。主張抗金。詩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名,稱“中興四大家”或“南宋四家”。初學江西詩派,後轉以王安石及晚唐詩為宗,終則脫卻江西、晚唐窠臼,以構思精巧,語言通俗明暢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獨具的詩風,號為“誠齋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