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是寂寞

她只是寂寞

作者聯繫張愛玲的個人經歷,談了自己對於她人生命運的感悟和理解。重點談了張愛玲的情感世界。張愛玲是一朵花,花有凋謝的時候,但是花香可以永存。本文語句精闢,結尾段耐人尋味。《她只是寂寞》首發於新浪網,2011年發表於《中國散文精選100家》。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她只是寂寞
  • 創作年代:2009年12月
  • 作品出處:《中國散文精選100家》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邊瓊
  • 所寫人物張愛玲
全文內容
民國的照片總透著一股子說不清的韻味兒,黑白的底色雖略顯沉悶,配上或木訥或靈秀的人物倒也相得益彰,邊角處微微泛黃,勾勒出影影綽綽的滄桑。張愛玲卻不儘是如此,她人算不得頂漂亮,眼角微微上勾,帶著不屑的神情,唇薄了些。叉著腰,以一種倔強的姿態站立著,仿佛在對抗什麼,又仿佛在嘲笑什麼。
我不知道世人是如何看待張愛玲的,但一直堅信,她的形象大約就是如此了。
張愛玲誠然是個天才,當十八九歲的少男少女正在肆意揮灑青春的時候,她便以一種冷靜而犀利的態度道出了“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正如一位網友所說:“誰不羨慕生命的華美,只可惜是瞬時的煙火,絢爛在天邊。越是美的東西,越容易遭到破壞,就如同一段白綢,越想留住一片白,反而玷污了。華美的袍,都不忍脫下,直至爬滿虱子。誰也無法逃避的問題,面對現實的腐蝕又有誰能抵擋。一件華美的袍,一件爬滿虱子的袍,又有何區別?生命本來就是這樣”。
是啊,生命本就是如此,華美卻也不易久存。我們完全有理由說這是無病呻吟之句——這時的張愛玲實在太年輕——然而想想她的出身,便釋然了。
她是名門之後,貴府小姐,家世顯赫。然而傳到這一代卻不可避免地衰敗下去。母親的離去,父親的暴力,黑暗的童年,一切一切交織在一起,並未扭曲她的性格,卻深埋下她的悲觀。很喜歡這句“張愛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得如此精緻卻除此之外別無第二人可以相比”。世俗的張愛玲是可愛的,是活生生的。而世俗到精緻的張愛玲卻是令人心疼的——該是種怎樣深切入髓的寂寞才能讓一個人得到如斯形容。
張愛玲孤僻、不羈。或許她也覺得自己會一直這樣活下去——寫寫文章,品品香茗。可她錯了,拋卻所有光環後,自己也只是個普通的女人,對愛情的渴望,是無法抹掉的。所以,她遇到了胡蘭成。“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或許是探討文章瞬間目光的碰撞,或許是一個青澀一個成熟的互補,張愛玲愛上了胡蘭成——這個漢奸頭子,風流大少。胡蘭成是懂她的,準確地說——胡蘭成懂所有的女人。
她略顯草率地嫁給了這個男人,開始了人生中少有的安穩生活。然而胡蘭成的天性注定他不會在張愛玲身上吊死,理所當然的有了小周、范秀美、佘愛珍......不可否認,這一頭如飛蛾撲火般的愛情在那一頭被兜頭潑下一瓢冷水,瞬間冰裂。這個決絕里既有驕傲又有自卑的女人受傷了,她自然不會大吵大鬧,更不屑於挽回什麼,所以她只是默默地維持著這種關係,直至最後的分別。 “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夠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一顆萎謝的心是悲哀的,放在張的身上卻無故讓人絕望。她人生中最好的時光過去了,而她也因此付出了代價——急速萎謝的生命。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不知道張寫這八個字時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無奈?坦然?想來都不是。她確實原諒了胡蘭成,抑或她從未埋怨過。張愛玲是冷靜的實實在在的甚至還有些自私,所以她放棄了胡蘭成,是一種卑微的掩飾也好,心靈的疲乏也罷,當她抱緊胡蘭成痛哭的那一刻便注定他們再無交集。
男女之間的事,她或許看得透,卻始終捉不住。
這個女人寂寞,入骨般寂寞。不過幸好,還有文學長陪身邊。《半生緣》中讓令人嗟嘆的愛情與錯過,《金鎖記》悽美尖銳的女子與生活,《傾城之戀》中透著算計和世俗的糾纏,一切一切都貼著張愛玲式的標籤。“她筆下的女性注定是一大亮點:她們實實在在的、自私、城府,經得起時間考驗。就是這些近人情的角色的永恆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蒼涼的味道,反覆地強調著現今的文明終會消逝,只有人性的弱點得以長存於人間。至於她本人亦是斤斤計較的小女人: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質遠較抽象的理想重要”。
一座城市的覆滅只為成全一對男女的愛情——這么荒謬卻悽美的故事只能出現在張的筆下,換做別人定然寫不出這個神韻。
“佛家有雲,一彈指為三十個剎那,一剎那為三十個須臾,然而人漫長一生中,往往就是那稍縱即逝的一須臾間,命運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須臾的愛情過去了,張愛玲的人生黯淡不少。燈紅酒綠之下,她遠離喧囂,孤獨終身。
一九九五年中秋夜,曾經矚目中國文學界的才女張愛玲猝死於洛杉磯一公寓內,享年七十五歲。
這是個雜糅了許多矛盾的女人:“她善於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純純的享樂主義者,卻又總是對生活充滿悲劇感;她有煊赫家世,卻驕傲的宣稱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憐人,時時洞見芸芸眾生“可笑”背後的“可憐”,但實際生活中卻顯得冷漠寡情;她通達人情世故,但她自己無論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獨標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讀者拉家常,但卻始終保持著距離,不讓外人窺測她的內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紅大紫,一時無二,然而幾十年後,她在美國又深居淺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怪不得有人說“只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誠然,張就是這么個奇人。
一個偉人逝世後,我們常會嘆惋“XX的時代結束了”。然而我們不會說“屬於張愛玲的時代結束了”,只因她是如斯寂寞。
愛玲,臨花照水人,煙視媚行者,你哪一個都不是。但你是張愛玲,這就夠了,一個自私的小女人,一個曾把自己變得很低很低,低到了塵埃里。然而又讓才氣與傲氣卻不屈地探頭,從那塵埃里開出花來,喔,須加上一句——永不萎謝的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