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齒是指已經長了牙齒,但還在用奶瓶吃奶的寶寶所患的一種齲病。日常生活中,有時可以看到一些寶寶,還不等乳牙出齊,已長出的牙卻變成又黑又尖的爛牙根了,這種現象大都是奶瓶齲所致。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奶瓶齒
- 所屬科室:五官科 - 口腔科
- 發病部位:牙齒
- 主要病因:家長沒有掌握正確的餵奶方法
- 多發群體:嬰幼兒
基本定義,形成原因,科學預防,護理方法,產生危害,處理方法,
基本定義
奶瓶齒是指已經長了牙齒,但還在用奶瓶吃奶的嬰幼兒所患的一種齲病。日常生活中,不時可以看到一些寶寶,還不等乳牙出齊,已長出的牙卻變成又黑又尖的爛牙根了,這種現象大都是奶瓶齲所致。常見於長期使用奶瓶的寶寶身上,其特徵為齲齒主要發生於上頜的門牙和第一乳磨牙,同時與此成為對比的是,下頜的門牙卻很少看到齲齒。這種蛀牙往往是因為不當的餵食習慣造成飲品中的可發酵醣類長時間滯留在牙齒周圍所致,牛奶、母奶、果汁及糖水等,都含有不同成分可發酵醣類,經變形鏈球菌利用之後而產生酸,造成牙齒表面脫鈣。
形成原因
奶瓶齲的發生往往是由於家長沒有掌握正確的餵奶方法造成的。人工哺乳的嬰幼兒,一般是使用奶瓶餵奶餵水。當餵奶時,奶嘴在寶寶的嘴裡恰好放在上下門牙的中間,奶頭頂在齶部,吮吸奶液時,幾乎能使所有門牙都浸泡在奶液里或糖水裡,這樣,在寶寶吸奶獲得營養的同時,口腔的細菌也借有利條件而生長繁殖起來。如果餵奶不定時,無限延長牙齒在奶液里浸泡的時間;或為圖省事,哄寶寶含著奶瓶入睡;或餵奶後,寶寶很快入睡,無法清理口腔,使口腔內腐蝕牙體的細菌大量繁殖,久而久之牙齒脫鈣、牙冠剝脫,形成殘根或牙渣。
科學預防
由於寶寶患奶瓶齲是因餵養方法不當造成的,最有效的預防辦法就是做到科學餵養、搞好口腔衛生護理。
護理方法
1、要科學地掌握餵奶時間和次數。每次餵奶時間一般限定在15分鐘左右,當寶寶長到7、8個月,自己抱奶瓶喝奶時,應該讓寶寶在20分鐘內喝完,不要任其邊吃邊玩拖很長時間,避免使牙齒受腐蝕的時間加長。
2、可不能為圖省事,讓寶寶含著奶瓶入睡。若已形成習慣可以用溫開水替代,且一定要糾正。
3、給寶寶喝奶要注意保持口腔衛生,每次喝畢必須用清潔棉簽或溫巾給寶寶擦拭口腔、齒齡及乳牙,即使還未出牙也要進行清洗。
4、對稍大點的寶寶儘快改用匙餵水、餵奶。逐步訓練和培養寶寶飯後漱口,過渡到自己刷牙。
5、寶寶2歲開始,媽媽可用細小柔軟的牙刷在寶寶吃過東西後及睡覺前刷牙。
6、寶寶長出乳牙後,要經常去口腔科做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問題立即得到治療。同時可以讓寶寶早日熟悉這裡的環境,在需要治療時,已經不懼怕醫生,能夠積極配合了。
7、餵奶後要注意保持口腔衛生,在適量地餵白開水,以起到清潔口腔的作用;餵奶後家長還可用消毒過的紗布蘸清水為寶寶擦洗牙面。對稍大點的寶寶儘快改用匙餵水、餵奶。逐步訓練和培養寶寶飯後漱口,過渡到自己刷牙。
產生危害
很多家長覺得,反正是要換牙的,不用補,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有齲齒以後,食物殘渣容易藏在裡面,刷牙時很難清除乾淨,而且牙齒表面的琺瑯質被破壞了,已經失去了保護層,這樣下去齲齒會越來越嚴重,還會引起炎症,如果損傷到神經後,孩子就會經常感到牙疼,不僅痛苦,還影響進食,影響營養的攝入,影響頭面部的正常發育,而且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損害。所以,一旦發現齲齒,一定要及時治療。乳牙過早破壞,不但影響美觀,更重要的是咀嚼功能不能得以完全發揮,影響頭面部的正常發育。顯而易見,奶瓶齲所帶給機體的危害是極大的。
處理方法
奶瓶齲由於多個牙齒、廣泛性齲壞,治療時首先進行藥物治療。以塗藥方法治療齲病主要適用於齲損面廣泛的淺齲或剝脫狀的環狀齲,不易製備洞形的乳牙,這類齲損常見於乳前牙鄰面和唇面,有時也可見於乳磨牙牙合面和頰面。若有條件時應儘量作修復治療,因為藥物治療並不能恢復牙體外形,僅起抑制齲蝕進展的作用。乳牙齲蝕後,可致咀嚼功能降低。多個牙牙冠破壞嚴重時,可致乳牙冠長度縮短、咬合高度降低,對頜面的正常生長發育及恆牙列的形成均帶來不良影響。故去除病變組織,恢復牙體外形、提高咀嚼功能的修復治療也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