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業

奶業

中國繼續深化奶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奶業生產結構繼續調整, 奶牛規模養殖比重和單產水平穩步提升。但國內奶業仍面臨成本高、收益低、產業鏈脆弱等問題, 奶牛存欄和牛奶產量繼續下降, 行業整體仍較蕭條。未來, 可從種養結合降成本、發展高附加值產品促國內外奶資源分工、健全利益分配機制等方面著力, 促進奶業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奶業
  • 外文名:Dairy industry
  • 領域:農業科學
我國奶業發展進程,2017年奶業發展特點,奶業結構加快調整,養殖行業仍較蕭條,奶牛存欄繼續下降,2017年奶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我國奶業發展進程

1997年, 我國奶業開啟第一個十年發展黃金期。
2008年, 我國奶業因三聚氰胺事件陷入困境, 民族品牌信譽嚴重受損。
2018年, 浴火重生後的我國奶業產量居世界第三位, 原料乳和乳製品的質量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民族奶業的全面振興可期可待。

2017年奶業發展特點

奶業結構加快調整

近幾年, 國家加大奶源升級建設, 在政策引導和市場作用下, 生產管理水平低下、抗風險能力較差的散養戶大量退出, 奶牛養殖環節規模結構日趨合理。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 2017年百頭以上奶牛規模養殖比重超過56%[1], 比2016年提高約3個百分點, 是2008年的近3倍。同時, 隨著規模化、標準化、組織化水平的不斷提高, 奶牛單產能力繼續提升。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 2017年每頭成年奶牛年平均單產提高至7 t[1], 比2008年增長53%。

養殖行業仍較蕭條

2017年國內乳製品消費市場回暖, 拉動上游奶牛養殖有所轉暖, 但養殖業仍較低迷, 尤其是上半年生鮮奶收購價格持續走低, 拒收、限收現象時有發生, 大型牧業公司整體經營慘澹, 上游陷入全行業性虧損狀態, 市場呈蕭條局面, 仍處於“寒冬”。據上游大型養殖企業年報數據, 2017年中國聖牧虧損9.86億元, 現代牧業虧損9.75億元, 西部牧業虧損3.65億元, 原生態牧業虧損6 790.70萬元。

奶牛存欄繼續下降

自2014年以來, 奶價大幅回落, 並長期處於低迷態勢, 奶牛養殖效益較差, 散養戶基本全部退出, 中小規模牧場作為現階段奶牛養殖主體, 受經營壓力影響也開始逐漸退出, 奶牛存欄量減少。《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 2017年牛奶產量3 545萬t, 同比下降1.6%, 連續兩年累計減少5.6%, 且處於10年產量均值 (3 621.14萬t) 以下 。
牛奶價格低位波動
由於2017年終端乳製品消費基礎不牢固, 加上一些企業庫存尚未消化, 原奶市場供給整體依然較為寬鬆, 尤其是上半年生鮮乳價格持續下跌, 總體呈上下小幅波動態勢, 全年均價微幅上漲, 但仍處低迷態勢。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 2017年國內主產區生鮮奶平均價格為3.48元/kg, 同比上漲0.3%, 但仍比2014年頂峰 (4.05元/kg) 低14%。

2017年奶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1. 產品價格與國際“倒掛”, 受進口衝擊大
與國外牛奶主產國相比, 國內奶牛養殖成本偏高, 同時受地理資源、生產水平、管理能力等綜合因素影響, 國內優質奶源較少, 國內外原奶價格長期倒掛。此外, 由於國內允許使用復原乳再制優酪乳、常溫奶, 導致進口乳製品尤其是大包奶粉對國內上游奶牛養殖業衝擊很大。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 等機構數據顯示, 2017年全球牛奶平均價格為0.365 3美元/kg, 折合人民幣約2.47元/kg, 國內原奶價格與全球牛奶平均價格的價差為1.01元/kg, 相差幅度為41%。其中, 紐西蘭牛奶收購均價為0.521 9紐元/kg, 折合人民幣約2.50元/kg, 與我國奶價相差幅度為39%;美國牛奶收購價格為17.63美元/英擔, 折合人民幣約2.34元/kg, 與我國奶價相差幅度為48.5%。據估測, 2017年我國進口乳製品折合生鮮奶約為1400萬t, 相當於近200萬頭成年奶牛“被失業”, 約占國內成年奶牛數量的1/4。
2 利益分配不健全, 養殖業高投入、低收益
伴隨著國內奶業由小農奶業向現代奶業發展, 土地、飼草等資源緊缺的問題日益凸顯, 加上牧草、防疫、配種等產業配套發展體系尚未建立, 造成養殖成本快速上漲。總體上看, 奶牛養殖業整體規模偏小、生產管理能力相對低下, 與國內設備和技術先進、規模化發展的加工業明顯不匹配, 市場話語權小, 抗市場風險能力差。同時, 與乳製品加工業利益聯結機制不緊, 處於利益鏈條最底層。從產業鏈投入、收益角度看, 養殖環節投入占比達70%左右, 而利潤分配比例僅為10%左右。現代牧業年報數據顯示, 作為國內最大的奶牛養殖企業, 其養殖成本占企業原奶收入的比重高達72.9%。當前受國內土地、飼草資源緊缺等影響, 養殖成本下降空間有限。而高投入、低收益不利於國內奶牛養殖業平穩、健康發展。
3 奶業產業鏈脆弱, 抗市場風險能力差
紐西蘭、歐洲等很多牛奶主產國 (地區) 的奶牛養殖是以合作社模式為主, 合作社建立併入股乳製品加工企業, 監督其生產經營並參與分紅, 產業鏈關係緊密。國內雖然建立了一些奶牛養殖合作社, 但是與乳製品生產企業整體經濟實力相差甚遠, 加上奶牛等活體不能作為股本參股、入股, 產業鏈條較為脆弱, 導致國內奶業發展長期陷入“奶源緊缺—乳企搶奶—奶價上漲—養殖擴群增產—奶源過剩—乳企拒收和限收—奶價下跌—倒奶殺牛—奶源緊缺”的惡性循環。同時, 由於乳製品企業尤其是大型乳製品企業以追求利益最大化、提高國際競爭力為目的, 近年來更熱衷於全球配置奶源, 因此, 國內奶業更易受到國際市場的衝擊。
此外, 國內原奶標準尚未形成“優質優價”長效機制, 行業處於“劣幣驅逐良幣”不良發展狀態。為降低原奶價格低迷給企業經營帶來的風險, 近年來, 很多規模養殖場開始向下游拓展, 如現代牧業、聖牧高科均依託自身原奶生產優勢, 推出以自有優質奶源為原料的液態奶產品, 進軍國內液態奶市場。但由於國內液態奶市場同質化高, 市場競爭激烈, 價格戰屢見不鮮, 導致產品整體盈利能力不強。據行業資訊, 2017年下半年現代牧業旗下常溫奶產品已在超市下架, 高端白奶五折低價促銷, 全年自有品牌液態奶業務同比下滑55%, 養殖企業依靠拓展下游市場抵抗風險能力仍較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