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劇情簡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電影評價
據佐佐醒雪的《日本情史》說,南北朝(十四世紀)的《吉野拾遺》中記里村主稅家從人與侍女因失了託身之所,走入深山共伏劍而死,六百年前已有其事。“這一對男女相語曰,‘今生既爾不幸,但願得來世永遠相聚,’這就成為元祿式情死的先蹤。自南北朝至足利時代(十五六世紀)是那個‘二世之緣’的思想逐漸分明的時期,到了近世,寬文(1661——72)前後的伊豫地方的俗歌里也這樣的說著了:
‘幽暗的獨木橋,郎若同行就同過去罷,
掉了下去一同漂流著,來世也是在一起。’
“元祿時代(1688——1793)於驕奢華靡之間尚帶著殺伐的蠻風,有重果敢的氣象,又加上二世之緣的思想,自有發生許多悲慘的情死事件之傾向。”
電影中一個藝伎說,如果要殉情,男方要先挑斷腳筋。為什麼要這么說呢,大抵情死不成者,多半女死男獨活,是以絕退路。比如李碧華《胭脂扣》里的十三少,也許你要說這是小說電影,假的。好在李敖這個人蒐集資料的功夫太大了,關於情死他也做過文章舉過例子,我現拿來一用。《宋稗類鈔》里文天祥講的劉玉川,《類苑》所記的楊孜。你要說這個太遠了。1950年,陳素卿、張白帆十三號水門案。女的上吊後,男的卻脫逃。判決書說張白帆“虛允同逃於前,幫助自殺於後,復異想天開,於遺書中借死者之口吻,對自己百般讚揚,欺世惑眾,情節可惡”。
在古代我們非但不嘲笑情死,反而認為這是唯一的出路,而且日本的宗教認為,死後都能成佛,情死另一個目的就是為了來世續前緣。
又變成筆記了,完全和電影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