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小兒外科/小兒腹股溝疝修補術
ICD編碼
53.0004
適應症
女性小兒腹股溝疝修補術適用於:
1.腹股溝疝病兒年齡在3個月以上者,自愈機會很少,且較易發生嵌閉,一旦嵌閉,將累及腸管、卵巢或輸卵管,應及早
擇期手術。
2.嵌閉性腹股溝疝手法復位不成功者,應立即手術;手法復位成功後的擇期手術以在48h以後為宜。
術前準備
2.手術前日清潔皮膚。
3.術前禁食6~8h。
4.選擇性手術可在門診進行,儘量減少因住院或其他因素對病兒心理的影響,防止術前發生嵌閉。
5.嵌閉性疝應儘快手術,腸梗阻明顯或疑有絞窄時,須放置鼻胃管減壓,同時靜脈補充液體及電解質,必要時配血備用。
麻醉和體位
一般可採用基礎麻醉加局部浸潤或硬脊膜外阻滯麻醉,有條件時亦可用全身麻醉。
手術步驟
1.切口
在病側恥骨上沿皮膚皺紋做橫切口長約3cm。也可做
腹股溝韌帶上方與之平行的斜切口,自腹股溝韌帶中點至恥骨嵴。
2.顯露深筋膜,尋找外環
小兒皮下脂肪較厚而淺筋膜很薄且不明顯,在嬰兒尤其切開皮下組織時,隨時注意辨認是否達到深筋膜,其特點是表面白色閃亮,切開後其深面無脂肪,其內面更顯白亮,可見纖維方向。確認腹外斜肌腱膜,沿其纖維方向切開,慎勿損傷其深面的髂腹下及髂腹股溝神經,向內側打開外環。在嬰兒手術,因其內環與外環很近,也可不打開腹外斜肌腱膜及外環,直接經外環處理疝囊,方法簡便,但必須辨認外環位置。
3.橫斷疝囊
切開疝囊後可見
子宮圓韌帶(round ligament of uterus)與疝囊後壁緊密黏著,無法與疝囊分離,橫斷疝囊時應與疝囊後壁一併切斷,與疝囊壁一起處理。
4.還納疝內容物
女性腹股溝疝的疝內容除小腸外,多見為卵巢及輸卵管。卵巢可以與腸管一併還納;輸卵管常位於疝囊固定部與游離部交界處,縫扎疝囊時應防止損傷。若輸卵管構成疝囊後壁的一部分時,即為滑動性疝的一種,此時欲還納之則須將其周圍疝囊剪開,使輸卵管游離,方能還納入盆腔。待將輸卵管還納後,縫合修整被剪開的疝囊頸後壁,再行內荷包縫合,高位結紮疝囊。多餘的疝囊邊緣與圓韌帶一併切除。
如內環口較大時,可間斷縫合腹橫筋膜數針,以縮小內環,減少復發機會,然後逐層間斷縫合切口。一般不需要加強前壁的修補。
術中注意要點
1.強調熟悉局部解剖,操作準確。在判斷筋膜層次、外環位置及尋找疝囊時減少盲目性。避免將腹股溝部組織關係弄亂,造成操作困難及不必要的損傷。過多盲目分離可造成術後水腫及血腫。
2.切開腹外斜肌腱膜時,勿傷及髂腹下及
髂腹股溝神經,以免引致腹壁軟弱及皮膚感覺異常。
3.疝囊極薄,在橫斷及分離疝囊時,操作務必輕柔,仔細辨認,儘量避免撕破疝囊頸部腹膜。
4.疝囊高位結紮後,殘端無須懸吊固定。疝囊遠端不必剝離及切除,但其斷緣止血要完善,疝囊遠端應敞開以免積液。
5.嵌頓性疝,對腸管生命力的判斷要認真,既不輕易切除未壞死的腸管,又不圖僥倖遺留壞死腸管造成後患。
6.在恥骨上操作容易誤傷膀胱,甚至將膀胱認為疝囊。術前應令病兒排尿。術中有懷疑時可穿刺。一旦損傷膀胱,應當即縫合修補,並留置導尿管1周。
術後處理
小兒腹股溝疝術後可早期活動,不必用沙袋壓迫。門診手術麻醉清醒後即可回家。注意傷口保護,避免污染。嵌頓性疝伴腸梗阻或有腸絞窄及壞死者,要注意全身的治療和護理。
併發症
1.外陰部水腫或血腫
多因手術操作對組織損傷過重、止血不完善所致。一般可自行吸收,而血腫吸收需時較長。如血腫進行性增大、疼痛加重,應立即打開切口,清除血腫、止血、引流,再縫合。
3.復發
由於錯將其他組織誤認為疝囊,而疝囊並未處理,疝囊並未橫斷又將疝囊切口提起縫合,誤以為高位結紮;漏診滑動性疝;疝囊結紮不完全;腹股溝部肌肉筋膜過於薄弱未加修補。以上原因均應避免。
4.手術錯邊
強調術者術前檢查病兒並與病歷及家長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