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拉夫·圖弗特,1976.04.27生於挪威,運動項目是賽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奧拉夫·圖弗特
- 外文名:Olaf Tufte
- 出生日期:1976年04月27日
- 身高:193cm
- 性別:男
個人介紹,2010年世界賽艇錦標賽表現,賽艇發展歷程,賽艇術語,正力(positive force),負力(negative force),劃距(stroke distance),划槳周期(stroke cycle),平槳(feathering),回槳(recovery),拉槳(drive,dull),按槳(press),槳葉入水(entry),槳葉出水(release),槳頻(tempo),倒槳(backwater,go astern),提槳(lift),
個人介紹
奧拉夫·圖弗特,這位單人雙槳比賽的世界冠軍於18歲那年放棄了他的最愛——機車越野賽,此時他已有四年的賽齡,事實證明這一決定是正確的,對挪威賽艇隊完全有利。作為2001年和2003年世界賽艇錦標賽的雙料冠軍,圖弗特的職業生涯長盛不衰,他1米93的身高充分發揮了有利作用,多次的國際比賽中都出色地為團隊贏取了榮譽。
2010年世界賽艇錦標賽表現
華奧星空訊 由李磊、余成剛、黃喆、李忠偉組成的中國隊當地時間11月6日下午參加了在紐西蘭卡拉皮羅湖舉行的2010年世界賽艇錦標賽輕量級男子四人單漿無舵手的A組決賽,最後排名第三。
英國隊以6分10秒71第一個衝過終點獲得輕量級男四單漿A組第一。澳大利亞隊前半程一直領先,後1000米維持第二的位置不變直到終點,成績是6分10秒78。
中國隊在第3道,出發時落後,第一個500米過後還在倒數第2的位置,不過在後面的1500米中逐漸趕了上來,最後以6分10秒79名列第三,比第2名澳大利亞隊僅慢了0.01秒。
義大利隊則是相反,出發時不算慢,到第一個500米處仍排在第3位。可惜後勁不足,最後一個到達終點,其6分15秒02的成績比第一名英國隊晚了4.31秒之多。排在第4、5位的是德國和荷蘭,成績分別為6分11秒27和6分11秒94。
另外,在當天下午進行的最後一項男子單人雙槳A組決賽中,中國隊張亮從出發到終點一直維持在第五的位置,最後以6分57秒58的成績名列第五。
捷克隊昂德雷吉·西內克優勢明顯,以6分47秒49獲得男子單人艇A組決賽第一名。第二至四名依次是紐西蘭的馬赫·德里斯戴爾(6:49.42)、英國的阿蘭·坎普貝爾(6:49.83)和挪威的奧拉夫·圖弗特(6:55.68)。排在最後的是斯洛維尼亞的路卡·斯皮克(7:09.44)。
在當天早些時候進行的男子雙人單漿無舵手C組決賽中,另一對中國組合王向黨/薛豐戰勝埃及對手阿庫姆/阿卜達沙菲/埃爾·巴克里·耶西亞,以7分0秒46的成績排名第一。埃及隊成績是7分03秒27。
賽艇發展歷程
賽艇運動起源於英國。
17世紀泰晤士河的船工們經常舉行划船比賽。
1715年為慶祝英王加冕,首次舉行賽艇比賽。
1775年英國制定賽艇競賽規則,同年成立了賽艇俱樂部。
1811年伊頓公學首次舉行八人賽艇比賽。
1829年牛津大學、劍橋大學首次舉行校際賽艇比賽。民眾對這種比賽非常感興趣,觀眾較多。以後又逐漸增設一系列的杯賽,參加比賽者已不限於兩校,除英國外,還有幾十個國家派隊參加。
1839年舉辦賽艇杯賽。
1846年英國人在艇舷上安裝了槳架,增加槳的長度,提高划槳效果;
1847年又將重疊板的外龍骨艇改裝成平滑的內龍骨艇,提高了賽艇速度。
1857年美國的巴布科克(Babcock)發明滑座,運動員划槳時身體能前後移動,可以有效地利用腿部力量。
1882年俄國人將封閉式槳栓改為活動式槳環,增大划槳幅度。
1890年英國制定類似現代的賽艇競賽規則。
1892年,在義大利都靈成立國際賽艇聯合會,當時有6個會員。當年舉行第1屆歐洲賽艇錦標賽。此後,國際賽艇比賽一直在國際賽艇聯合會的領導下組織進行。 國際賽艇聯合會目前擁有120個國家和地區的會員協會。
1962年在瑞士舉行第1屆世界賽艇錦標賽,至1974年共舉辦4屆。從1975年起每年都舉辦一屆世界錦標賽。 賽艇運動項目較多。目前,國際賽艇聯合會設立的世界賽艇錦標賽有23個項目,分4個級別。即:男子公開級、輕量級;女子公開級、輕量級。每一個級別又按運動形式分單槳和雙槳;按參加人數分單人、雙人、四人、八人賽艇;有些項目還分有舵手、無舵手。 為了簡化,各項目名稱用字母、數字和符號的組合來表示:"M"為男子,"W"為女子,"L"為輕量級,數字為槳手人數,"×"為雙槳,"+"為單槳有舵手,"-"為單槳無舵手。因此賽艇運動根據槳手人數、體重、操槳方式及有無舵手,可分成8種賽艇比賽項目。 國際賽艇聯合會主辦的比賽還有世界23歲以下賽艇錦標賽、世界殘疾人賽艇錦標賽、世界盃系列賽和世界老將賽艇比賽等。
1896年第1屆奧運會已將賽艇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但由於天氣惡劣臨時取消。1900年第2屆奧運會上舉行了賽艇比賽,設6個單項。但當時的比賽規則不完善,比賽的距離、航道和比賽細則都不明確。1934年,國際賽艇聯合會規定比賽必須在2000米的直道上舉行,寬度至少可容納3條艇比賽。 由於奧運會設立賽艇項目,並設有較多單項,促使各國對賽艇運動高度重視,推動了這項運動的發展。 歷屆奧運會賽艇比賽的項目已有多次變化,具體情況見表。 從1976年開始,允許女子運動員參加奧運會賽艇比賽。歷屆奧運會女子賽艇比賽項目變化見表。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輕量級賽艇比賽及新規則被引入奧運會,男子、女子同時設立了輕量級賽艇項目,比賽仍為14項。
賽艇術語
正力(positive force)
賽艇運動技術術語。各種類型船艇的動力來源,有的是發 動機有的是風帆。無論賽艇是發動機驅動的螺施槳或一帆滿風吹 著風帆,其動力都是連續不斷的。賽艇運動的推進力卻是斷斷 續續的,因為運動員拉槳時,槳葉在水裡有力的作用,這時產 生推進船艇前進的積極力量,這是正力。當槳葉出水後,船艇 只依靠慣性力作用,這裡正力的作用消失。
負力(negative force)
賽艇運動技術術語。賽艇運動的推進力和其它船艇不一 樣,當運動員拉槳時,槳葉在水裡可以產生積極的推進力。而 槳葉出水後就沒有推進力的作用,而且由於滑座的運動和身 體質量的方向轉換,對船艇產生一個很大的負力,這個負力對 抗前進著的船艇,是一個消極力量。賽艇技術好與差的標誌之 一,就是要限制消極力量的作用,充分利用積極力量。
劃距(stroke distance)
划槳周期(stroke cycle)
賽艇運動技術術語。指次划槳動作的全過程。賽艇運動 的划槳周期由槳葉入水、槳劃分、某葉出水、回槳所組成。從運 動員的動作來說,是提槳、拉槳、按轉槳、推槳。整個划槳周期 是連貫而不間斷的。如果以每分鐘劃40槳計算,每一槳的周 期時間約為1.5秒。 划槳節奏(stoke rhythm) 賽艇運動技術術語。是指一個划槳周期內部各階段速度 和力量的比例。在一個划槳周期中,通常要求拉槳快而回槳慢,拉槳用力而回槳時放鬆。例如,假定每分鐘劃40槳,則每 一槳的周期為1.5秒。划槳節奏要求拉槳用0.5—0.6秒,而回槳要用0.9一1秒。划槳節奏是運動員技術是否合理的標誌
平槳(feathering)
賽艇運動技術術語。是指運動員將槳葉平放在水面上,平槳時運動員身體放鬆,槳葉背面著水,槳葉的前面向天。平槳 也是一種口令,當運動員在划進中,遇到障礙物或靠近碼頭需 要停止划槳時,舵手或教練員可以用“平槳”口令,要運動員停 止划槳。
回槳(recovery)
賽艇運動技術術語。槳葉出水後,運動員兩手輕快流暢地 把槳柄向前推出。當兩臂完全伸直把槳柄推過膝蓋後,滑座 才起動向前移,同時上體也隨著自然前到下一槳的預備姿勢。 整個回槳過程中,槳葉水平地在空間前移,離開水面約15—20厘米。回槳時要求身體平穩、自然、放鬆,動作比拉槳的速 度相對要慢,回槳與拉槳的時間比例約為2:1。如果一槳的 周期為1.5秒,則回槳約需0.9—l秒,而拉槳為0.5—0.6 秒。由於回槳時較為放鬆,使運動員每次拉槳都能得到短暫的 體力恢復。因此可以認為回槳與拉槳是放鬆與用力的交替。
拉槳(drive,dull)
賽艇運動技術術語。槳葉入水後,運動員的體重通過腿部 用力傳遞到腳蹬架上,與此同時運動員動用各部分肌肉積極 地拉槳。從肌肉用力的順序看,一般認為拉槳開始時主要依靠 腿部力量,然後是背部肌肉,最後是肩臂積極用力。蹬腿拉槳 開始時,滑座在滑軌上向艇首移動,這時要求運動員充分利用 自身體重,有如懸掛在槳柄上以便把力量全部傳遞到槳葉上 去。從另一方面看,槳葉在水中的移動越小,划水的效果就越 好。在整個划槳周期中,拉槳階段是使賽艇推進的動力階段, 這個階段要使運動員充分發揮其體能。
按槳(press)
賽艇技術名詞。拉槳後,兩腿在轉道上蹬直,軀幹在滑座 垂直位置後仰35度左右。雙臂曲拉至膈肌部位,雙手用掌心輕 奪槳柄移至腹部,用手腕關節作弧形下按動作,使槳葉迅速垂 直出水。要求乾淨利落,動作快而輕巧。否則,槳葉掠水,會影 響速度。這是賽艇划槳動作進入第2周期的準備過程 。
槳葉入水(entry)
賽艇運動技術名詞之一。運動員在回槳以後,自然地使兩 臂充分向前,槳葉的正面即划水面從向上已轉向向前,槳葉與 水面垂直或稍微前傾,利用槳葉的首身重量下落,兩臂和兩手 則同時自然上抬.使槳葉切入水中,形成槳葉和槳頸沒入水中 的最佳深度。這時運動員通過抬體和手臂牽拉,迅速使槳葉抓 住水,同時把自身體重和力量完全傳遞到腳蹬架上,使船艇受 到力的作用而推動向前進。槳葉入水是一個划槳周期的開始, 要求動作迅速而不是猛力,要求沒有水花飛濺。
槳葉出水(release)
賽艇運動技術術語。在兩腿蹬直拉槳結束時,上體後仰大 約25度,同時屈臂拉槳至膈肌部位。這時用掌心和掌根輕輕 壓槳柄,作弧形的按轉動作,使槳葉從水中垂直地跳出水面, 並迅速轉成水平狀態。這一按轉槳的動作要求輕柔而迅速,使 槳葉出水時乾淨利落,沒有挑水或停頓的現象。因為拉槳結束 後,船艇獲得了推進力,正以最快的速度在滑行。如果槳葉出 水的動作慢於艇速.就形成了槳葉擋水,從而影響艇的前進速度。
槳頻(tempo)
賽艇運動技術術語。指單位時間內的划槳次數。即比賽全 程所劃的槳數除以比賽成績。從生物力學觀點看,船速是由劃 槳頻率和劃距決定的。這兩個變數又受到技術和器材等方面 的影響。因此提高船速主要從劃距和槳頻兩個方面提高,但是 槳頻不可能無限地增加,更不能為了增加槳頻而降低划水的 效果。賽艇比賽的槳頻從30—40槳/分不等。以男子八人賽 艇的槳頻為最高,尤以起航時的槳頻更為突出,甚至高達48 槳/分。在訓練中不同的槳頻往往可以反映出不同的訓練強度。
倒槳(backwater,go astern)
賽艇運動技術術語。賽艇正常划行時,運動員把槳葉放在水中,以槳葉正面拉槳,船艇則背著運動員方向前時。倒槳時,正好相反,運動員把槳葉放在水中,以槳葉正面推槳,船艇向著運動員前方即尾方向划進。倒槳通常在離、靠碼頭或其它應急情況時運用。
提槳(lift)
賽艇技術名詞。將槳葉對水面轉為垂直角度時立即提槳柄,槳葉自水面插入水中,深至槳頸為止。人體重心從蹬腳板上用力蹬腿迅速後移,手臂與背肌同時間後用力牽拉。要求動 作迅速有力,扎住水的支撐點,使舟艇受水支撐點的反作用力 而被推向前進,是周期性划槳時發力的第一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