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永志

奚永志

研究員/主任醫師,博士生及博士後導師中國人民解放軍附屬醫院免疫室主任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免疫室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奚永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 學歷:博士研究生
  • 政治面貌:民眾
人物職位,研究方向,學術兼職,科技成就,個人榮譽,創新業績,發明專利,

人物職位

研究員/主任醫師,博士生及博士後導師
奚永志
奚永志
中國人民解放軍附屬醫院免疫室主任
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免疫室主任
軍事醫學研究院首席專家

研究方向

移植免疫、免疫耐受
奚永志
奚永志
治療性基因疫苗研創
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
體細胞治療策略

學術兼職

歐共體ARC科學基金及荷蘭DAA科學基金評審委; 國家科技獎勵評審 、國家973、863基金評審、 國家重點實驗室評審家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委;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審及人事部留學歸國優秀人員和博士後基金評審委;中國國家骨髓庫專家委副主任委員;中國免疫學會理事;全軍、北京市免疫學會常務理事等。國際《Stem Cells》、《Inter J Hematol》、《Vaccines》、《Intern J Exp Path》及《Tissue Antigens》雜誌審稿專家;《中國實驗血液學雜誌》、《中國輸血雜誌》、《中華實用醫學雜誌》、《國際輸血與血液學分冊》、 《軍事醫學》、《中國生物技術雜誌》等編委;軍隊及北京市科學基金、成果及藥品評審委; 軍隊及北京市醫療事故鑑定專家委。

科技成就

長期從事實驗血液/免疫學的套用基礎及臨床套用研究,是國內外該研究領域著名的中青年專家。在HLA結構與功能、造血調控、移植免疫、免疫耐受及分子導向殺傷腫瘤研究領域取得重要突破和進展,處於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有些為國際上首次發現和報導。
2007年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011年以第一完成人榮獲“十一五”全軍後勤重大科技成果獎1項;第43屆瑞士日內瓦/第30屆美國匹茨堡/第67屆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金獎、中國國際發明金獎。此外,還獲軍隊及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以上成果4項;主持承擔國家973、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專項、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科研課題及科技風險基金13 項,基金總額達3700萬;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96 篇,主/參編英文著作2部、副主編及著書5部。
申報獲得中國發明專利6項,申報國際PCT發明專利2項以及美英法德日發明專利各10項。2011年獲得首個國際公認具有重大藥用價值的美國基因發明專利,2012年再獲國內首個歐洲(英法德)基因發明專利,實現了我國在國際基因科學領域的重大突破,打破了歐美已開發國家在基因發明專利上的長期絕對性的壟斷。彰顯了我國在基因科學研究領域原始創新能力的實質性提升。它可用於研製開發有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RA)的基因藥物、基因診斷與基因治療。主持“習慣性流產主動免疫治療”體細胞治療技術方案獲總後衛生部臨床正式批文及臨床準入。這是迄今為止國內唯一獲得正式批文的此類第三類醫療技術

個人榮譽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9年獲得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奚永志
奚永志
軍隊優秀專業人才I類津貼
全軍“十一五”軍隊醫學科技重大貢獻先進個人
榮立個人二、三等功各一次
帶領團隊榮立集體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創新業績

長期從事血液免疫學的臨床套用及套用基礎研究,特別是在實驗血液學、移植免疫學自身免疫病治療新策略的套用基礎和臨床套用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詣,尤其是在人白細胞抗原(HLA)三維空間結構模建預測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發生、CD34造血乾/祖細胞的分子生物學特徵及套用、能特異性誘導免疫耐受的新型重組外毒素融合蛋白的分子設計與構建研究以及能有效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全新型治療性基因疫苗的研究中取得系列創新性成果。
1、在血液學研究方面
①揭示CD34造血細胞的細胞化學、超微結構及立體三維結構特徵,為認識造血幹細胞的形態特徵做出創新性貢獻;發現CD34造血細胞周期動力學相關大分子含量明顯低於單個核細胞,提供絕大多數CD34造血細胞處於G0期的直接證據;證明P53、C-myc及Bcl-2在CD34造血細胞上有不同水平的表達,為深入認識凋亡調控機制對正常造血細胞增殖分化的調控提供重要理論依據;建立高效免疫磁性無菌分離術,將CD34造血細胞分為八個亞群,證明其不均一特性。
上述研究獲1997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署名第1)。建立CD34造血細胞體外擴增的無基質培養系統,為套用擴增的CD34造血細胞進行移植提供可靠手段;研製成高特異性、高滴度、國內急需的鼠抗人CD34單抗。上述研究獲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署名第1)。②首次從造血調控的視角證實,骨髓單核-巨噬細胞和其分泌的前列腺素E2(PGE2)在再障貧血的發生髮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其分泌的PGE2對粒系造血起更直接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效應和PGE2的分泌量及再障貧血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消炎痛能抑止PGE2的分泌有望成為治療再障貧血的有效藥物。該研究作為核心部分獲1992年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2、在移植免疫研究方面
主持的實驗室是國內唯一通過國家科技部“認證、認可”的HLA專業實驗室。
①建立國際上唯一HLA血清學→細胞學→分子生物學→HLA三維結構四位一體的高新技術配型體系,為國內外各大移植中心進行35000多例移植供-受體HLA配型,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達10億多;首先為國內開展的臍血細胞移植、親緣異基因CD34造血細胞移植進行移植供-受體HLA配型,為我國4起重大核事故放射病患者選擇最佳移植供體,極大地促進我國放射病救治和造血幹細胞移植學科領域的迅速發展。
②率先開展基於HLA三維結構選擇最佳移植供-受體新策略的研究,提出基於HLA三維結構差異的可允許錯配和禁忌基因群並制定判斷標準,在臨床造血幹細胞移植中驗證的準確率達92.3%,使前瞻性預測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成為可能。
③建立唯一函蓋世界各人種共2800個HLA等位基因型所對應的80多萬個空間構象圖庫和80多萬個HLA整體分子間均方根偏差資料庫,研製成功首個基於HLA三維結構供-受體匹配打分系統HLAStrucMark,獲國家計算機軟體著作權
④發現具有中國人群特異性的HLA-A*110104新等位基因,獲世界WHO-HLA委員會正式命名;首次在中國漢族人群中發現10例HLA基因重組家系,為深入研究中國漢族人群HLA重組事件奠定基礎。上述研究獲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3、在自身免疫病研究方面
①研製成國際上首個全新重組B7-PE40外毒素融合蛋白(JImmunotherapy,2006)及其新型治療性基因疫苗(Human Gene Therapy,2011),探索選擇性阻斷B7: CD28系統達到特異防治GVHD和自身免疫病的新策略,獲中國發明專利並申報國際PCT發明專利。
②在國際上首次也是唯一克隆成功編碼雞II型膠原CCOL2A1全長cDNA與基因組DNA,定位於4號染色體短臂2區,繪製出進化樹,用其探索免疫耐受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策略(Gene,2006),2011年首獲國際公認具有重大藥用價值的美國基因發明專利,實現了我國在國際基因科學領域的重要突破。
③採用該基因創造性的研製成國際上首個基於異種CCOL2A1的全新型治療性基因疫苗,2011年7月獲得中國發明專利。該基因疫苗能有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RA),在動物模型中,其療效與臨床 “金標準”藥物甲氨蝶呤相媲美(Vaccine,2009;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2010);首次證明缺乏外源脯氨酸羥化酶P4Ha&b並不影響其體內效應;發現它能促進體內 CD4CD25調節T細胞, 降低T 細胞對II型膠原的特異反應,下調Th1-因子上調Th2-因子(Vaccines,2009)。目前正完善該基因疫苗新藥臨床前工作報批臨床試驗。使我國在RA生物治療新藥物研究領域尤其是在全新型治療性基因疫苗的研製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④研製成首個僅含T細胞耐受原表位CTE1和CTE2的小分子全新型重組肽, 有望成為治療RA的新型生物製劑(Mol Immunol,2009)。

發明專利

七一前夕,喜傳捷報。日前軍事醫學科學院附屬307醫院免疫室及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免疫室主任、我國著名血液免疫學家奚永志教授收到美國國家專利商標局的公文通知:根據美國專利法35 U.S.C.101\112中第一款以及103(a)之規定,撤銷在此前5年實質審查期間美國審查官員對由奚永志教授申報的《編碼雞II型膠原CCOL2A1全長基因及其用途》美國基因發明專利申請所作出的一切不實的駁回理由和其錯誤結論,決定正式授權美國基因發明專利,批准認可該發明專利申請中的全部權項要求。至此,圓滿地結束了該基因發明專利長達5年之久的實審-答疑、再實審-再答疑、反反覆覆總計八次艱苦卓絕針鋒相對地抗爭博弈,實現驚天大逆轉,最終是以中國科學家的勝利而告終,笑到了最後。據悉,這是我國迄今為止獲得的國際公認具有重大藥用價值的首個美國基因發明專利,它可用於研製開發有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RA)的基因藥物、基因診斷與基因治療。由此實現了我國在國際基因科學領域的突破性進展。這一重要成果的獲得也為慶賀黨的90周年華誕獻上了一份特殊的禮物。
這真是長纓在手,敢於刺破美國政府在基因發明專利領域設下的道道艱難“天險”,奚永志成為了在高科技領域敢向美國政府專利與商標局叫板的中國第一人。5年抗爭,奚永志跋涉於爭奪國際基因發明專利的艱難之旅,咬住青山不放鬆,在國際基因科學這一高科技領域的博弈中笑到了最後,成為美國基因發明專利爭奪戰的最終完勝者,成為了中國光復國際基因發明專利“版圖”嚴重“失守”的鬥士。從此顛覆了中國在國際基因發明專利領域將成“北洋水師”的預言。8次博弈,奚永志始終堅定信念昂楊鬥志,在國際基因發明專利的博弈舞台上鑄就了中國的“堅船利炮”,勇作國際基因發明專利的擁有者, 不做“世界基因來料”的加工打工者,更不做國際基因發明專利的“北洋水師”
能夠在基因科學研究領域獲得具有我國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美國基因發明專利的正式授權標誌著我國在基因科學研究領域真正意義上的突破,彰顯了我國在基因科學研究領域原始創新能力的實質性提升,打破了歐美已開發國家在基因發明專利上的長期絕對性的壟斷。尤其是該基因發明專利是在美國國家專利商標局重新修改《專利法》後,嚴格規定不允許把純粹的基因序列作為發明專利授權,極大地提高基因發明專利授權的門檻,最大限度地遏制基因發明專利申請過程中業已出現的過簡、過亂的大背景下被正式授權的,因此就更顯得極為珍貴意義非凡。
據了解,美國專利商標局之所以要重新修訂基因發明專利的嚴格審查與授權標準,其核心問題就出在涉及基因發明專利的“不明顯性”或稱“創造性”與“實用性”上。《專利法》中“新穎性”標準是要求專利申請與現有技術不同,而“創造性”則是要求專利申請與現有技術不盡相同,也就是說專利申請與現有技術有著實質性區別。申請基因專利的“創造性”判斷比“新穎性”的判斷更加困難,由於基因技術相伴隨的生物是自然產物,再加上近二十年來基因科學相關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使基因的克隆、測序及表達技術在發明創造性上更加難以有所突破。
自1977年第一代基因測序技術的問世以來,與基因科學相關的各種高精尖儀器設備的不斷完善更新,迄今已誕生了第二代和第三代測序技術;有關基因克隆、分離、純化和表達等相關技術的完善成熟已成為普通技術。眾所周知的是,在分子生物學領域,一本由美國科學家薩姆布魯克等人編著的《分子克隆實驗指南》手冊會詳細指導生物/生命科研人員如何完成所有特定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包括全基因組測序、外顯子測序如此等等。在過去,要用幾年到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時間才能發現、克隆一個基因,而現在這套程式已完全自動化,一天至幾天之內就可能完成。而一項發明專利必須滿足“創新性”的要求,也就是說,只有當一個新的發明與已有的發明存在相當的差異,而不是該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可以很明顯地發現的,才能獲得發明專利。這是為了保證只把發明專利賦予技術的真正進步,而不是對現有技術的簡單修改。當克隆一個基因需要花上幾年時,還可以說是具有“創新性”,而在一天至幾天就可以全自動克隆測序一個基因的今天,則就根本算不上“創新性”!這也就意味著今後再拿著新發現的基因去美國、日本和歐洲申請基因發明專利能被授權的機率和可能將越來越難了。
在此需指出的是,奚永志教授獲得這項美國基因發明專利是擁有國際標準的“三方專利”優勢,則就更價值連城。按照國際慣例,“三方專利”是指在歐洲專利局和日本專利局都提出了申請並已在美國專利商標局獲得發明專利權的同一項發明專利。在“三方專利”的擁有上,我國與多數已開發國家的差距非常巨大。據2010年統計,在39個擁有“三方專利”的國家中,我國所占份額僅為0.3%。由於“三方專利”在很大程度上表示一項發明專利擁有原創性技術以及未來在國際市場上較高的潛在商業價值,因而更能反映一國科技產出的質量和競爭力。
奚永志教授坦言,回首5年,太多的是無奈與感慨!“八連勝”來之極為不易,按照國際慣例,一項發明專利的實審,美國國家專利商標局審查官員只給予申請者二次答疑抗辯的機會,不是被授權就是被“槍斃”。奚永志教授為此付出了大量寶貴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據奚教授介紹,這項發明專利爭論的焦點主要有兩方面:其一是這個基因太有科學意義、製藥與治療經濟價值了,如果授權給你中國人,這是人家美國肯定不心甘的。第二則恰恰涉及到美國專利商標局剛剛重新修訂基因發明專利有關 “創造性”的嚴格審查與授權標準上。
面對美國國家專利商標局審查官員們一次次車輪大戰,尤其是一而再再而三、反反覆覆、不厭其煩、挖苦心思、煞費苦心地對我方這個具有重大藥用價值基因發明專利提出一系列毫不相干、張冠李戴、指鹿為馬式的極其低級“異議”,乃至赤裸裸地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地挑釁和踐踏國際PCT公約和美國發明專利法的醜陋行徑,奚永志教授單槍匹馬積極應對,同美國審查官員們進行了艱苦卓絕百折不饒針鋒相對有理有據有節的博弈。並對美方審查官員這種全然違背事實真相、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百般刁難的這一強盜邏輯和行為表示極大的憤慨和抗議!說實話,能像奚永志教授一樣笑到最後的中國科學家和企業在國內是屈指可數的。因為,西方國家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有200多年的歷史,已經非常成熟,在智慧財產權這個問題的較量上,他們每天都在打不同類型的官司。因此,這就要求中國科學家和企業要有“志氣”加大自主創新的力度和深度,搞出真正過硬的原始創新發明來,而不是一味的追摹趕抑或me-too式的科研或研發,只有這樣才能在國際上各類智慧財產權的爭議中獲勝。如果沒有過硬的創新性發明,再好的律師和法官都不能保證你能笑到最後。
據悉,該基因是國際上公認的具有重大藥用價值的稀有“珍貴基因”,可用於研製有效治療RA的基因重組類藥物、基因治療的靶基因和治療性基因疫苗。歐美已開發國家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就開始研究該天然蛋白的分離提純及其生物學功能。從七十年代初就不惜重金致力於該編碼基因的克隆。在長達30多年的不懈探索下,到八十年代中末期至九十年代初期,處於該領域遙遙領先地位的美國Upholt WB教授研究團隊也僅僅陸續克隆獲得編碼該基因的2個相互重疊的小片段。然而恰恰是在期間,美國Upholt WB教授及其它幾個研究團隊卻先後克隆出了其它幾乎所有重要物種編碼II型膠原的全長cDNA和膠原超家族中所有其它的42個編碼基因。僅以編碼II型膠原的全長cDNA為例,諸如1984-1985年克隆成功編碼大鼠II型膠原的全長cDNA,1987-1989年克隆成功編碼人II型膠原的全長cDNA,1991年克隆成功編碼小鼠II型膠原的全長cDNA才被成功克隆,2000年克隆成功編碼犬II型膠原的全長cDNA。。。。。。
然而,在面對如何能克隆成功國際上公認的具有重大藥用價值可用於研製有效治RA的稀有“珍貴基因”---編碼雞II型膠原的全長cDNA面前,即便是已有了採用第一、二代測序技術已經幫助人類完成了從噬菌體基因組到人類基因組草圖等海量測序工作的基礎上,尤其是在2003-2004年國際上又首次成功測繪並組裝出雞的基因組序列草圖,繪出的草圖中約包含10億個鹼基對以及雞的遺傳差異圖譜的大背景下,全世界的科學家們依然束手無策。正如國際上該領域最權威的先鋒專家Upholt WB教授在國際著名的《美國科學院院刊》中撰文坦承,他們無法克隆編碼雞II型膠原的全長CCOL2A1基因序列,這個基因結構太複雜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末期,奚永志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開始探索誘導免疫耐受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被稱之為“不死的癌症”RA這一世界性重大難題。眾所周知,RA是嚴重危害人類身體健康並影響勞動力的慢性全身性、多發性、常見性、致殘率很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國際上總患病人數約為6000萬-1億,我國總患病人數也逾400-600萬左右。由於迄今對於該病的病因認識不清,對其病機了解不透,目前尚無任何特異性根治療法。以美國為例,僅1992年一年耗費在骨關節炎醫療、保健和勞資方面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高達14904億美元(相當於96876億元人民幣,遠高於2010年我國全國稅收77390億元的總收入)。奚永志教授不畏艱險,首先將目光聚焦到克隆編碼雞II型膠原CCOL2A1全長cDNA與基因組DNA這一焦點難點問題上。因為只有在世界上首先克隆獲得這個重要的cDNA,並申報屬於自己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基因發明專利尤其是美日歐“三方專利”,才能在進行該稀有“珍貴基因”相關基因藥物、基因疫苗、基因治療等的開發和利用的國際競爭中搶得先機拔得頭籌,才能取得市場獨占權,從而保障更高層次的創新。特別是1993年美國科學家首次發明並在世界最著名的學術期刊《科學》報導用天然雞II膠原治療RA患者獲得巨大成功的研究結果更加堅定了奚永志教授團隊沿著這條艱險之路走下去的決心。因為在《科學》期刊上報導臨床治療結果這還是絕無僅有的,由此可略見一斑。
機遇和成功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機遇和成功總是鐘情有眼光、有能力的人。歷經無數次的失敗、失敗再失敗,天酬人勤,功夫不負有心人。奚永志教授科研團隊終於率先在國際上克隆成功長度為4837bp的編碼雞II型膠原CCOL2A1全長cDNA(包含4260bp開放閱讀框和520bp 3’和5’的非翻譯區),由1420個胺基酸構成,包含有信號肽、N-前肽、N-端肽、三螺旋區、C-端肽及C-前肽六個部分;從雞基因組DNA文庫中篩選克隆到長度為12523bp的CCOL2A1基因組DNA序列,其中包含54個外顯子和53個內含子;採用染色體FISH技術,將編碼CCOL2A1的基因定位於4號染色體短臂2區;所克隆的CCOL2A1全長cDNA及其相應胺基酸序列與從GenBank資料庫中檢索到的犬、人、斑點魚和小鼠等不同種屬的II型膠原三螺旋區cDNA序列及胺基酸序列進行了同源性比較與分析,繪製出相關進化樹;率先在國際上表達純化成功這個關鍵重組蛋白,因為膠原蛋白的重組表達生產是生物體內各種蛋白質中最為複雜最棘手的,涉及到翻譯後加工、糖基化、羥基化等多種步驟,至少需要8種酶的參與,其中脯氨酸羥化酶P4Ha、b兩個亞基的羥基化作用尤為重要。目前所使用的絕大多數原核和畢赤酵母表達系統都缺乏脯氨酸羥化酶P4Ha、b兩個亞基,而其它絕大多數真核表達系統如昆蟲表達系統和動物乳腺生物反應器中僅含微量的脯氨酸羥化酶P4Ha、b兩個亞基,因此遠不足以用來表達成功重組膠原蛋白。
正是奚永志教授團隊解決了國際上長達30年都未能成功克隆和表達能有效治RA的這個稀有“珍貴基因”的世界性難題。造成編碼全長cDNA難以克隆的原因主要在於CCOL2A1的基因組DNA和全長cDNA結構極其複雜特殊,其成分和結構特點為:
序列長,全長cDNA4837bp,基因組DNA全長12523bp;
②GC含量高,三螺旋區GC含量達71%,個別區域GC含量高達80%;
③重複序列多,高達95-98%,克隆鑑定時難以分辨;
④引物非特異結合部位非常多,由於編碼II型膠原基基因組比較大,具有高GC含量,這必然會導致COL2A1具有複雜的二級結構,非常容易找到在大量mRNA有與上下游引物相似的區段,這必然可能會產生非特異結合和擴增,得到PCR產物即為非特異性的。這也就是國際上所有學者迄今未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國家自然基金重點課題以及“十一五”國家“重大新藥創新”科技重大專項的資助支持下,奚永志教授採用這個稀有“珍貴基因”又率先原創性地研製成功國際上首個基於異種CCOL2A1能有效治療RA的全新型治療性基因疫苗。也恰恰是在2011年的7月5日,這個國際上第一個全新的治療性基因疫苗獲得了中國發明專利。歷史就是這么的巧合!目前該課題組正在積極完善新藥臨床前相關研究和進行臨床試驗報批工作,力爭早日用於臨床造福於社會。
連結-------------
1、全軍五大醫學生命科學最高研究機構軍事醫學科學院、解放軍總醫院、第二、三、四軍醫大學中迄今都沒獲得有關基因科學領域的國際發明專利。而獲得有關醫學生命領域的國際發明專利寥寥無幾。
2、國內三大基因科學最高研究機構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國家人類基因組北方研究中心及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迄今無一獲得有關基因科學領域的國際發明專利
3、有鑒於基因專利權紛爭愈演愈烈,美國國會目前正在考慮修法,使之更易應對基因專利權的挑戰。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已就此問題發布了一份136頁的報告草案。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也已舉行了多次聽證會。2009年5月12日,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批准了相關法案。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也已舉行了聽證會,但尚未達成一致意見。如果該法案獲得通過,這將是美國50多年來對專利法的首次重大修改。
4、自1990年人類基因組計畫以及所包含的人類五種模式生物基因組計畫的開展,使人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認識到了這個地球上最後、最大的一片“金礦”———基因。由於基因科學明顯的技術進步特徵和產業化套用優勢,使得其研究成果更主要地是以發明專利保護為主。美國、歐洲、日本等已開發國家在這方面處於絕對的優勢。
5、世界上第一個與基因相關的發明專利是在1980年授權的,美國最高法院以5:4的微弱多數,宣布授予第一個生物遺傳工程專利 ---- 一種用來吞噬泄漏到海洋中的石油的微生物。隨之,在1982年美國專利商標局就首次批准了第一個與人類基因相關的發明專利——在細菌中表達的人絨毛膜生長催乳素(chorionic somatomammotropin)基因。1990年之後,無數與基因相關的專利申請雪片般飛向美國專利商標局。迄今,單單已知在美國提交的就有超過三百萬條與基因相關的專利申請。而在人類大約3~4萬個基因中,到了2010年美國專利商標局已經正式授權4382多個基因發明專利,另有上萬個正申請實審中,如果把其他重要物種的基因也算進去,那就更多了。
6、隨著美國、歐洲、日本等已開發國家搶注人類及重要動植物基因發明專利大戰的白熱化,目前這些國家的更多從事生命科學的研究單位和企業已經在試圖通過控制重要的人類及動植物基因庫來控制未來人類社會的資源,其影響遠比微軟對PC作業系統的控制要更加深遠。尤其是重要的人類及動植物基因是一種十分有限的不可再生資源,它不同於其他人類的智力成果可以無窮無盡。比如人類基因的數量只有3~4萬個左右,從某種意義上說,基因申請一個也就少了一個。而且,在基因組中都存在"熱點"和大片"荒漠",亦即基因組上大約有1/4的區域並沒有基因。
在所有的基因中,只有1%-1.5%DNA能編碼蛋白,這也就意味著在基因組中98%以上序列都是所謂的“無用DNA”。而其中真正具有能夠開發成藥物的數量是少之又少極為稀有。以至於有人甚至斷言,一個重要的基因就將是一個產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人們熟知的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的基因發明專利。這也是目前產業化最成功的一例。美國Amgen公司依賴EPO基因發明專利的開發套用,從一個瀕臨破產的企業一舉成為美國乃至世界生物工程醫藥領域的領頭羊,基因重組EPO僅在1998年的銷售收入就達到13.6億美元,而EPO的全球市場現已達到34億美元的銷售額。
7、基因發明專利本身的轉讓費也是價格不菲高的驚人。例如國際上一個肥胖基因的轉讓費就要1.4億美元;參與免疫調節的生長激素的基因則為10億美元;1997年阿目金公司轉讓一個與神經中樞疾病有關的基因淨賺3.92億美元;1998年5月成立的私人公司塞萊拉,與人類基因組計畫競爭並數度領先,股價已經超過了微軟。。。。。。正因為如此,基因已成為世界各國尤其是各開發中國家的一種不可輕估的戰略資源。歐美日已開發國家已經在全球範圍內開展了一場以搶奪基因資源為目的“圈地運動”大戰。由此我們可借鑑的是,一個真正有價值的基因發明專利足以打破現在我國基因產業長期處於落後低迷的尷尬境地。
8、“看到國外這些掠奪性的資源競爭,倍感我們一定要保護自己的基因資源,而且要加快我們的基因開發進度。如果中國沒能拿到自己的專利基因,那么下個世紀中國的生物工程產業,特別是醫藥行業,將猶如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這是我國遺傳學界的奠基人談家楨先生1997年7月寫給江澤民總書記的一封信。這句話並非駭人聽聞。事實上,我國在國際基因發明專利的現狀也的確如此令人堪憂!據了解,我國雖然抓住了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興起的基因科學,在開展的時間與空間上與已開發國家幾乎同步。中央及各級政府和企業自“八五”至今已投入巨資專項資金,在該領域建設了一批國家重大學科、重大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以及基因技術企業。經過20餘年的努力,我國基因科學領域也取得了相當的進展,諸如參與了國際1%人類基因組計畫,在某些疾病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定位以及血吸蟲、水稻、大熊貓和家蠶等基因組方面取亦取得了重要進展,完成了數十萬條基因片段(EST)的初步分離,克隆了數千條人類新基因的全長cDNA。。。。。但是,在有關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際基因發明專利上卻屈指可數鳳毛麟角顯得十分蒼白無力,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極為令國家和民族十分惋惜和痛心的事!有些基因雖然在國內申請了基因專利(授權很少),卻沒有在國外申請。而專利是有地域性的,如果一項發明只在中國申請專利,那么它在別的國家則不受法律保護,這項發明在別國可以無償使用。長此以往,中國現在和未來的基因產業都正在和將面臨很恐怖的狀況。的確已經到了我們應該醒悟的時候了!
9、對此尤為應該引起國家科研管理層注意的是,在基因科學領域,目前國內大量的基金、人力、物力、財力被“熱衷”地用在了各物種全基因組測序、人類疾病全基因關聯分析(GWAS)這些不需創新思維、不需高深水平、不需嚴謹設計、只需繁重體力、只需大量病例、只需進口貴重儀器與試劑的研究上,以致業內戲稱之為“人家老外賺走了數以千萬億的錢財,中國人賺到了夢寐以求的高影響因子的paper”的燒錢研究。用一位業內人士的話“因為所作的所謂“基因研究”僅僅是用進口試劑和進口設備將不同來源的基因組打成碎片,然後用進口的基因測序儀對這些基因碎片進行測序,最後只需要用美國公司提供的軟體將這些基因序列合理地組合拼接起來,這些工作很機械,就算將中國的所有生物的基因組都測序一遍,沒有任何創新,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此話講得很入骨很直白!這也就難怪在2010年3月4日發行的一期《Nature》雜誌的兩篇新聞寫到:搞不懂中國的基因科學是“基因測序工廠,還是研究所呢?”因此,坊間戲稱之為“世界基因測序工廠”,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巨大的諷刺與 譏嘲 !這也更應值得我們科技管理部門和基因科學從業人員從中不得不深思引以為戒的重要問題。。。。此外,十多年來國內媒體對基因科學研究的持續熱衷報導,少數從業人員不科學不嚴謹的忽悠,科研管理層巨觀調控的問題,使基因研究始終顯得非常“高深”,事實上現在的情況遠非如此。。。。。。
10、眾所周知,智慧財產權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我們應該看到的是,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綜合國力的競爭越來越體現為智慧財產權的競爭:誰擁有更多的自主智慧財產權,誰就將會在世界市場上取得更多的控制權。能否創造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發明專利成果,已經關係到了我國經濟發展的興衰。發明專利是科學技術創新的產物,我國專利申請少,表明我國科學技術創新能力弱。
據有關數據表明,在生物工程領域,已開發國家擁有95%的專利權,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僅占5%;在醫藥領域,美國擁有51%的世界專利,歐洲為33%,日本為12%;加入WTO後,智慧財產權的作用已愈加突現。現在我國生產的化學藥品(西藥)大多是照搬西方的,絕大多數藥還在模仿別人的專利,或者是等別人的專利過期。加入WTO以後,按《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協定》的相關規定,如果未經許可仿製國外專利藥品,藥廠將被巨額索賠。因此中國企業不能隨意仿製國外專利保護的藥品。這給中國製藥行業和醫療市場帶來巨大衝擊。只有我們自己清楚的知曉,在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藥品目錄的近2000種藥品中又有幾種是我國自己原創的!因此,中國企業不能隨意仿製國外專利保護的藥品。這將給中國製藥行業和醫療市場帶來巨大衝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