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屯山

奎屯山

奎屯山,阿爾泰山的一處高峰,是成吉思汗為它命名的,意思是“多么寒冷的山岡”。

奎屯山,位於阿爾泰山脈主脈與支脈賽留格木嶺相連處,山頂最高點海拔4082米。奎屯山頂最高點是中國、蒙古、俄羅斯三國國界交界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奎屯山
  • 海拔:4082米
主體介紹,辯析一,辯析二,辯析三,

主體介紹

阿爾泰山第一高峰叫“奎屯山”,這是成吉思汗為它命名的,意思是“多么寒冷的山岡”。
奎屯山,位於阿爾泰山脈主脈與支脈賽留格木嶺相連處,山頂最高點海拔4082米。奎屯山頂最高點是中國、蒙古、俄羅斯三國國界交界點。

辯析一

阿爾泰山脈走向大致呈西北---東南走向。但在奎屯山一帶,阿爾泰山脈並非這樣:從奎屯山向西延伸部分為中俄邊界,從奎屯山向南延伸部分為中蒙邊界;兩段分別位於中俄邊界、中蒙邊界的山體,在這兒形成一個口朝西南(我國著名的喀納斯自然景觀保護區就在這裡)的巨大直角。另外,阿爾泰山脈從奎屯山向東方向延伸出一支脈------賽留格木嶺。賽留格木嶺現為俄蒙邊界。以奎屯山為中心,其向西延伸和向東延伸的高山連綿數百里,山頂終年積雪,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在歷史上起到阻擋沙俄由此入侵的作用。儘管沙俄先後一次次以不平等條約吞占中國大片領土,由於受地理因素制約以及愛國人士的英勇抗擊,奎屯山一直屹立在中俄邊界上。外蒙獨立後,直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蒙正式勘界,位於中蘇(俄)邊界上的奎屯山,在成為中蒙邊界最西端點的同時,也成為中、蒙、蘇(俄)三國界交界點。
奎屯山之所成為國界交點,與其獨特的地理形勢有關。奎屯山及由此向三個方向延伸的山體形成“丁”字形:向西南延伸的山脈形成中俄邊界;向東北延伸的山脈形成俄蒙邊界;而向南延伸的山脈則形成中蒙邊界。應當指出的是:由奎屯山向三個方向延伸的山脈,皆為山勢險峻、難以逾越的分水嶺;位於“丁”字形山體核心的奎屯山,山的北坡屬鄂畢河流域,位於俄羅斯境內,山的西南坡屬額爾齊斯河流域,位於中國境內,山的東南坡屬科布多河流域,位於蒙古國境內。奎屯山是阿爾泰山脈中惟一具有“一山分三水”特點的大山。
1994年1月27日,中國、蒙古、俄羅斯簽署三國國界交界點協定;協定規定,中蒙俄三國西端交界點位於奎屯山頂4104米高地;締約三方商定,此點所在高地不設標誌。

辯析二

友誼峰不在中、蒙、俄“三國交界處”。
友誼峰位於奎屯山以南約3公里處,海拔4374米。因為山峰位於南北走向的山脊之上,所以源出這座山峰的水流或是向東流,或是向西流,向東流者匯入蒙古國的科布多河,向西流者匯入中國的布爾津河。友誼峰比奎屯山更高更雄偉,尤其是讀者接觸較多的普通地圖大都標有友誼峰,所以它在讀者中的知名度比奎屯山高得多。由於普通地圖均屬小比例尺地圖,無法顯示友誼峰距三國國界交界點尚有一定距離,結果導致相當多的人把友誼峰誤解為中、蒙、俄三國交界點。
值得慶幸的是,《阿勒泰地區志》在“邊務”編中,詳細介紹了阿勒泰地區與周邊國家的邊界走向。在這一編中,還特設“中蒙俄三國國界交界點”一節。這一節介紹道:1994年1月27日,中國、蒙古、俄羅斯簽署三國國界交界點協定;協定規定,中蒙俄三國西端交界點位於奎屯山頂4104米高地;締約三方商定,此點所在高地不設標誌。《阿勒泰地區志》在“附錄”部分收錄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科布多界約》等條約全文。這些條約是沙俄割占中國領土的產物,導致大片國土的喪失。其中所闡述中俄邊界走向均提到:順賽留格木嶺至奎屯山,即往西行。由此可見,中、蒙、俄1994年所簽署“三國國界交界點”協定,是在遵循歷史上所訂條約基礎上形成的。

辯析三

奎屯山與奎屯市相距上千里,奎屯山屬於準噶爾盆地北緣的阿爾泰山脈;奎屯市位於準噶爾盆地西南緣天山山脈北麓,東與塔城地區沙灣縣接壤,西與塔城地區烏蘇市毗鄰,北與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相接,南與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相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