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奉化溪口博物館
- 類別:歷史類
- 地點:武山南麓
- 開放時間:1988年
建築布局,第一展廳,第二展廳,第三展廳,館藏文物,石硯,船鼓,花轎,千工床,發展歷史,地理位置,參觀信息,地圖信息,
建築布局
第一展廳
第二展廳
介紹溪口及寧波一帶的風俗人情,為博物館的主要部分。內容以節日風俗和婚嫁風俗為主,陳列實物49件。有迎神賽會指揮樂隊用船鼓,新娘乘坐花轎及千工床等;實物中船鼓、花轎、千工床、台亭鑼鼓等四大件雕琢細緻,鑲嵌精巧。船鼓雕刻重樓疊閣,人物花鳥,為大型傳統工藝品中的珍品。
第三展廳
介紹奉化市的工藝品。主要有翻簧竹器、竹樹根雕、木珠門帘、 紅木鑲嵌、 玻璃漆畫、小動物模型、竹編、刺繡、摺扇等。 這些古色古香的文物,顯示著浙東地區古時候勞動人民的生活習俗和勤勞智慧。
館藏文物
石硯
其一:“石硯”
天下勝景,離不開奇岩怪石。溪口武山廟裡有一塊“石硯”,看的人無不稱奇。石塊雖不是遠古遺物,但它的出處相當珍稀,它是晉代書聖王羲之文房四寶之一。石硯上“伴我山民”幾個字,乃清朝大書法家毛玉佩手書。石硯曾一度下落不明,1988年一場大水,使它重見天日。當今,無人不知王羲之辭朝官躬耕淡泊名利、六次拒詔的故事,王羲之的高風亮節已為人們所傳頌。他喜好田野山水,愛養大白鵝。而真正使他成名的是一手好書法。從這塊石硯上不難發現,王羲之留給後人的一筆財富——“勤奮”兩字。只要勤奮,天下沒有辦不到的事。王羲之長期練書法,墨塊在石硯上磨出個坑,可知王羲之練習書法花費了多少心血和功夫。天下人都欣賞他的“一筆鵝”,那並非什麼“神筆”寫出來的,而王羲之的汗水換取來的。
船鼓
其二:“船鼓”
浙東一帶興船鼓,這與地處沿海水網有關。過去,江南各村莊大都有廟,廟裡自然塑有各種各樣的菩薩。每當菩薩生日,舉行廟會,人們抬著菩薩,船鼓行進,船內站著樂隊,邊走邊吹拉彈奏,觀者如潮,無比熱鬧。可見,船鼓是菩薩出行時用來供樂隊奏樂的器具。溪口武山廟裡有一隻船鼓,造價相當高,來歷很不尋常。50年代曾作為罕見的高級工藝品,運往北京博物館展出,觀賞者無不稱奇。都說這隻船鼓世上少見。
歷史傳說
其實,這隻船鼓是一個寡婦造的。奉化石柱村有一個寡婦,有一次,她擠在人叢里看船鼓行進,看得十分投入,問邊上人:“這隻船鼓值多少錢?”邊上人冷笑:“你問這乾什麼?反正你又造不起!”這寡婦既要面子,又十分好強,聽後相當不悅,決心不惜一切代價,造一隻船鼓,留在世上,爭回這口氣。她取出家裡歷年來所有積蓄,賣掉十多畝良田,造了這隻船鼓。這隻船鼓的質地和工藝技巧都有別於其他船鼓,因此,一直保留了下來。使遊客大飽眼福。
花轎
其三:“花轎”
花轎是舊社會用來抬新娘子的交通工具。以前,交通不發達,有錢人騎馬坐轎,無錢人雙腳步行,坐轎也分許多等級。但江南一帶新娘出嫁,除了吹吹打打,鼓瑟鞭炮齊鳴外,還坐花轎,新娘子穿戴誥命夫人才可以享受的鳳冠霞帔。
歷史傳說
南宋皇帝趙構有一次被金兵追得暈頭轉向,相當危急,身邊一無護兵,二無謀臣,三無刀劍,眼看要成瓮中之鱉。追兵呼喊“活捉趙宋皇帝”的聲音不絕於耳。但他求生心切,仍拼著老命逃跑。也是他命不該絕,逃到江南水鄉一個曬穀場邊,看見一個姑娘在曬穀,邊上放著縫補衣服。趙構顧不得自己身份,朝那姑娘深深一躬,要求對方救他一命,那姑娘相當機智,面對險情而不懼,身處危急而不驚,抿著嘴對趙構說:“來吧!”提起一隻籮筐,喊聲:“快蹲下!”一下子將趙構扣在籮筐下,她往籮筐上一坐,若無其事地做起針線活。金兵搖旗吶喊追過來,發現逃走的趙構一下子沒了蹤影。如此到手的肥肉丟了,豈非可惜?便在曬穀場四周尋找,有個手提大刀、滿面胡茬、瞪著銅鈴雙眼的人走到姑娘跟前,喊聲:“說,剛才那個逃犯看見沒有?”那姑娘抬起頭,臉不變色心不慌,點下頭:“看見了!”對方的刀尖對著那姑娘,威脅道:“說,他逃到哪裡去了?你不告訴我。先斬了你!姑娘手指著大路回答道:“他往那邊跑了!”金兵信以為真,喊聲:“追!”十多名兵卒手提刀槍,餓狼似的朝大路撲去。姑娘救了趙構一命。趙構從籮筐底下爬出來,打聽姑娘姓名、住址。姑娘搖搖頭。笑而不答。趙構問姑娘要官還是要錢,姑娘笑著答道:“什麼都不要.只要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趙構向姑娘深深鞠躬:“如有清平之日.不忘救命之恩!”趙構死裡逃生,到了臨安(今杭州)又做起了皇帝。金兵退後,他派人四處尋找那位救命恩人。欽差回報都說沒找到那位曬穀姑娘。趙構悶悶不樂,寫了一道聖旨:“凡江南一帶女子出嫁,都乘坐花轎.穿戴鳳冠霞帔。”並手提毛筆寫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八個大字送到江南各知府、郡縣。聖旨一下,百姓歡呼雀躍。從此,江南姑娘出嫁穿戴鳳冠霞帔成為傳統風俗留傳下來。
千工床
其四:“千工床”
武山廟裡放著一張“千工床”。這張木床,需千個工日做成。床的結構、造型和木頭都很別致,不管誰看了,都說做工“精雕細刻”,另有韻味,從這張床鋪的造型、雕刻可以看出浙東地區的手工業很早就相當發達。“千工床”價值千金,床分三個拱門。能進第一個拱門的自然是貼身女子,進第二個拱門的是小老婆或小妾。妻子才可睡第三個拱門裡面床上。可見,這種男尊女卑等級制度何等分明! 武山廟裡還陳列著其他許多文物,廂房大廳里展出溪口的地理位置、山光水色以及溪口的發展和演變;還有個大廳里擺放著過去溪口百姓的生活用品,展現了一年到頭十大節候、禮節。同時,讓人們了解以前溪口人彼此之間關係以及質樸的生活特色和社會風貌。
發展歷史
武山廟始建年代無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集資修葺,僅在原來基礎上動工、維修,沒有拓展、擴大。清朝末年,蔣介石的父親蔣肅庵當上“廟首”,他動了許多腦筋。採取辦學、收租、建立商攤等做法,使武山廟積蓄了大筆款額,廟產大增。然後,蔣肅庵召集五姓族長,提出擴建武山廟的主張,眾人一致推舉蔣肅庵領頭,大興土木,建成如今這樣規模的廟宇。
民國初年。武山廟辦起了“武山國小”,成為當時溪口最像樣的學堂。不久,蔣介石出資建廟,對武山廟的廟宇再次修理、擴大,請來上好的雕刻匠對廟裡的菩薩重新雕塑,親自開光。學校設施更加完善,不少大家子弟都到這個國小讀書,蔣介石的大兒子蔣經國也在這裡受啟蒙教育。因為武山廟菩薩是蔣氏雕塑和開光,蔣氏全家老小對廟裡的菩薩格外相信。
30年代,蔣介石的原配夫人毛福梅思子心切,到武山廟替遠在蘇聯的兒子蔣經國求籤,她摸了一張,展開一看,上面寫著:“秀才出門,狀元回家”。她手拿簽書,怎么也猜不透意思,只好怏怏回家。西安事變第二天,蔣介石的哥哥蔣介卿正好在武山廟看戲,突然得知訊息,嚇得大汗淋漓,回家一病不起,到1937年春,命歸黃泉,在4月14日大辦喪事。過了13天,到4月27日,蔣經國攜妻兒返回溪口。毛福梅請人解說簽意,才知蔣介卿是清末稟生,便是秀才,她的兒子留學蘇聯,自然是狀元了。“秀才出門,狀元回冢”,即:蔣介卿病故抬出門,蔣經國凱旋迴故鄉。從此,毛福梅逢人就說武山廟菩薩靈驗。
西安風波平息後。蔣介石在南京沒住幾天回溪口,他一下車,首先到武山廟菩薩面前燒香叩拜,以為這條命是武山廟菩薩給保下來的。後來,他遇有不順心的事,不能親自到武山廟求籤,就托人到菩薩前燒香許願。1949年1月,蔣介石下野回到溪口,走進武山廟,求了個下下之簽,見簽書上寫著:“蜻蜓飛舞力已盡,碰見蛛網更傷心:未知明日怎了結?客居他鄉過光陰。”蔣介石看後,當即臉色發白,語無倫次,心想撕毀簽書,但他轉念一想,這是菩薩給他指點迷津,不敢撕毀,長嘆一聲,走出武山廟。一直跟在他身邊的蔣經國發現父親臉色如此反常,勸道:“父親,僅僅求籤嘛,何必這么認真?”蔣介石苦笑:“武山廟的菩薩是很靈的。大勢去也!”
1988年2月17日(農曆正月初一日)武山廟改建為溪口博物館,對外開放,但當地人仍然稱它為“武山廟”,廟裡正廳和兩廂房的菩薩已無存。
地理位置
溪口博物館位於武山南麓,原為溪口鎮上蔣、張、單、宋、任五姓氏族共同享用的眾廟,用於紅白喜事。故名武山廟,因坐落在武山南邊腳下而得名。廟屋結構完整,分前後兩進,東西兩廂廊廡,中間天井設戲台,後進前廊增設盤龍石柱,保持清中葉前江南廟宇建築風格。
參觀信息
參觀地址:奉化市溪口鎮武嶺路33號
交通線路:寧波至溪口40公里,奉化至溪口20公里,有便捷的中巴車運送。
開放時間:7:45—17:30
地圖信息
地址:寧波市奉化區武嶺西路15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