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建築
奈河橋,指的是建在奈河之上的一座橋。在奈河橋上,會有一名被稱作孟婆的年長女性神祇。
“
奈河”,是道教和民間所說的地獄中的河名。據《
宣室志》第四卷的記載:“行十餘里,至一水,廣不數尺,流而西南。觀問習,習曰:‘此俗所謂奈河,其源出地府。觀即視,其水皆血,而腥穢不可近。”因河上有橋,故名“奈河橋”。橋險窄光滑,有
日游神、夜遊神日夜把守。橋下血河裡蟲蛇滿布,波濤翻滾,腥風撲面。生前有罪的要被兩旁的牛頭馬面推入“血河池”遭受蟲蟻毒蛇的折磨,而生前行善的死者則可以簡單的過橋,然後在奈河橋上喝下由孟婆調製的孟婆湯,以遺忘前世記憶,投胎到下一世。另外,在中國古代著名神話小說《
西遊記》第十回中也有描寫奈河橋,原文寫到:“銅蛇鐵狗任爭餐,永墮奈河無出路”。
民間傳說
據民間傳說描述,凡人死後亡魂都要過奈河橋,善者有神佛護佑順利過橋,惡者被打入血河池受罪。
《豐都宗教習俗調查》一書對此有過詳細的描寫:“橋分三層(或三座),善人的鬼魂可以安全通過上層的橋,善惡兼半者過中間的橋,惡人的鬼魂過下層的橋,多被鬼攔往橋下的污濁的波濤中,被銅蛇鐵狗狂咬。每年香會時,香客爭以紙錢或銅板擲入池內,並以炒米撒入池中,以為可以施給餓鬼。許多老年香客,喜歡從上走過,以為走過此橋,死後可以免去過奈河橋之苦。”由此可見,建國前一些善男信女到橋前燒香化紙,施捨錢物的虔誠,只求死後佛能護佑過奈河橋。廟裡僧尼們更是生財有道,為了撈取更多錢財,故意在青石橋面塗上桐油、蛋清,使過橋香客,尤其是老人和小腳女人行步更難,常常摔倒在橋上,人人誠惶誠恐,只好拿錢消災。從而加深了奈河橋的神話色彩。
世上本無鬼神,在科學技術發展的今天,人們更不會被鬼神所迷惑。奈河橋是歷史的見證,是人們良好心愿的象徵,旨在教化人們多做好事,行善積德,造福人類。這正是:行善自有神佛佑,作惡難過奈河橋。為人不作虧心事,走過奈河橋不驚。
現實存在
酆都奈河橋
現 在,人們也將奈河橋的中間一座橋用來驗證好人和壞人。年輕單身者須三步跨過橋面,男性先邁左腳,女性先邁右腳。夫妻或戀人手牽手一起九步走過橋面(男左女右,腳步邁法男先左腳女先右腳),必天長地久。年幼者或年長者可三步以上跨過(腳步邁法男先左腳女先右腳),但必須是單數,如5步、7步、9步等等。如平安跨過者為好人,則死後魂靈就不會落入血河池,順利通過奈河橋,免受銅蛇鐵狗狂咬之苦。
左邊橋是
金橋,右邊橋是銀橋。下山時,請各位朋友走兩邊的橋,過“金橋”的能升官,走“銀橋”的會發財。
右上角圖片中的奈河橋是重慶市
豐都縣名山寥陽殿前的,有並列的三座
石拱橋。三座橋均建於平地,大小、形制完全相同。每橋寬僅四尺許,兩側護以雕花石欄,橋面略呈弧形,用青石鋪砌,兩端各有兩級踏道。橋下跨一方形池,池底及橋壁均為條石嵌砌。據資料記載:該橋建於明代
洪武年間,為明朝蜀獻王
朱椿建在寥陽殿前的觀瞻物,距今已500餘年,後被佛教徒改為“奈河橋”,橋下石池稱“血河池”。
泰山奈河橋
據
顧炎武《考古錄》雲,
泰山自從周朝末年便有了關於神仙的傳說,東漢時,由於道教的產生,社會上隨之出現了“泰山治鬼說”,泰山神便掌管了天下生殺大權,古代帝王降禪之壇,一變而為閻王殿。再以後,人們甚至把泰山周圍的奈河及奈何橋附會古代傳說中位於陰間的同名河流和建築。
過去泰山的下面,古城的西南邊,有一個小山坡叫
蒿里山。史載,蒿里山,又名高里山、
英雄山,海拔198米。位於
泰山火車站南,為古代帝王的禪地之所。漢以前稱作“高里山”。《漢書》中多處記載了漢武帝“親禪高里”。約到魏晉時期,出現“蒿里”之稱。自元至清,蒿里山神祠的修建一直在繼續。元甲申,先是原東平行台嚴實委
張志純重修毀於金時兵亂中的蒿里山神祠,未完而嚴實去世;
玄門掌教
祁志誠又助志純繼續葺修,建成祠宇百二十楹,並募資塑
七十五司神像。至是翰林集賢學士
徐世隆為撰《蒿里山神祠記》中,敘述了蒿里山陰曹地府的歷史。明成化,鄉眾重修蒿里山神祠;光緒十九年,
泰安知縣
毛澄重修岱麓蒿里山神祠。近代以來,軍閥混戰和歷次戰爭徹底毀掉了蒿里山。查典籍可知:1928年奉系
張宗昌據蒿里山挖戰壕、設炮兵陣地,毀山林並
文峰塔。1931年,十五路軍
馬鴻逵部在蒿里山頂修“烈士祠”和“紀念碑”,擬建“泰安公園”(未成),山林部分損壞;同年,蒿里山曾出土
唐玄宗、
宋真宗禪地玉冊,今藏台灣故宮博物院,“前者15枚(分為三版),每簡長29.2-29.8、寬3、厚1厘米,刻字填金一行書,為白色大理石(
漢白玉)。後者16枚,每簡長29.5-29.8、寬2、厚0.7-0.75厘米,刻字填金一行書,為白色閃玉。兩者都是唐宋時期的一尺簡。1938年,日軍侵占泰安,於蒿里山設瞭望所、碉堡群,山林盡毀。在解放戰爭中,國共兩軍圍繞泰城,共進行四次爭奪。蒿里山成為主戰場,山林全毀於戰火。新中國建立後,為紀念泰安古城的最終解放,
泰安市地方政府將蒿里山,更名為為“英雄山”。
蒿里山曾建有規模宏大的蒿里山神祠,又名
森羅殿。世人皆知重慶
豐都為鬼城,殊不知,在佛教傳入中國前,蒿里山已然是典型的鬼城代表。在佛教未傳入前的傳統信仰認為,普通人死後亡魂會歸於泰山之下,泰山神東嶽大帝為冥界主宰。後來認為豐都為冥界入口之一。 從泰安古城西南門出去,到達蒿里山,在蒿里山的左邊,有一條小溪,就叫奈河,而且在這條小溪的一個支流上有一座橋,就叫奈河橋。古代人認為。一旦經過此處的奈何橋,進到那個區,就屬於陰間了。十八層地獄,閻羅王——過去這個地方塑造了這樣一些東西。這個叫陰間地府了,現在這沒有了,就剩個蒿里山。過去皇帝祭地的時候,要在蒿里山祭的,祭地在下面祭。因為蒿里山這個主要是佛教觀念搞出來的,佛教有陰間,道教沒有這一說。這樣就把這個泰山形成這樣,陰間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