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寨大橋位於琴江下游五華縣新縣治水寨鎮,是梅州市石拱橋建設中規模最大、造型最為美觀的一座。建橋以前,兩岸靠一棧浮橋溝通,每逢墟期,趕集人群擁擠,不慎跌落河中者甚多。每遇洪水,便中斷交通,人們望河興嘆,叫它“奈河橋”。
1959年經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建設大橋決定,由地方自辦、國家補助投資修建。大橋全長237.7米,由主拱和立體交叉旱拱二部分組成。跨渡琴江的主拱橋長155.3米,4孔淨跨40米,立交旱拱與主橋接線長42.7米,立體交叉跨越城市公路長38.2米。橋面為雙車道,寬6.8米,兩側設人行道各寬0.75米。橋高17米,主拱圈為五分之一拱矢度等截面圓弧拱,厚度為1.2米,採用強度1000公斤/平方厘米的花崗岩粗料石砌成。每個主拱上建有6個空腹小拱。立體交叉旱石拱橋,位於河西岸,離主橋72米,一孔淨跨20.3米,拱圈厚0.8米,亦是用花崗岩粗料石砌成。主橋兩邊台基埋置在深度為2.5米的密實砂粘土層中,設有中墩2個(採用沉井基礎),橋面採用60×30×20厘米的石板鋪砌,橋欄採用石板石柱砌結,欄板刻有花紋圖案,每段欄桿立石燈柱,照明線路均暗藏於圓柱石孔之中。橋兩端及中部建有石板崗哨亭3個。東岸設有大石獅兩尊,高二米有餘,雄踞橋台兩側,獅口含石珠,取之不出,探之滾動自如。立交橋兩側設人行石台階,拾級而上,入口處各設石麒麟兩尊,栩栩如生。遊客至此,必駐足參觀,嘆為鬼斧神工之作。此橋由省公路工程隊工程師李适憲設計。
建造大橋採用各種不同規格的石料1.3556萬立方米。自1959年11月8日動工至1961年2月11日竣工,歷時1年3個月。實際工作天數378天,每天平均出勤535人,總計29.21萬個工日。全部工程實際成本116.1萬元,每米造價計4915元。
大橋建成後,原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為大橋命名並題“水寨大橋”四字。在“文化大革命”中,橋名、燈柱、石獸等裝飾物均被毀或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