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主根稍明顯或不明顯,側根多數;
根狀莖 稍粗,直徑3-5毫米,彎曲,斜向上。莖單生,稀2至少數,高80-150厘米,具縱棱,黃褐色或紫褐色,初時被微柔毛,後漸脫落;上半部有分枝,枝彎曲,斜向上或略開展,長5-15厘米。葉厚紙質或紙質,上面綠色或淡綠色,初時微有疏短柔毛,後無毛,背面黃綠色,初時微有蛛絲狀綿毛,後脫落;下部葉卵形或長卵形,稀倒卵形,不分裂或先端有數枚淺裂齒,先端銳尖或長尖,邊緣具細鋸齒,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具短柄,葉柄長3-5毫米;中部葉卵形、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9-12(-15)厘米,寬2.5-4(-5.5)厘米,先端銳尖或長尖,邊緣具細鋸齒,基部圓形或寬楔形,葉柄長2-4(10)毫米;上部葉與苞片葉小,無柄。
頭狀花序 長圓形或卵形,直徑2-2.5毫米,無梗或近無梗,在分枝上端或分枝的小枝上排成密穗狀花序,並在莖上端組成狹窄或稍開展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半膜質至膜質,背面淡黃色,無毛,外層總苞片小,卵形,中、內層總苞片長卵形、長圓形或橢圓形;雌花4-6朵,
花冠 狹管狀,檐部具2裂齒,
花柱 長,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鈍尖;
兩性花 6-8朵,花冠管狀,
花葯 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圓鈍,花柱略長於花冠,先端2叉,叉端截形,並有睫毛。瘦果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花果期6-11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
河南 (南部)、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
四川 (東部)、貴州;
越南 也有分布。生於低海拔地區林緣、路旁、溝邊、河岸、灌叢及荒坡等地。
奇蒿
繁殖方法 種子的採集與保存: 秋季或夏季,採摘野生成熟的奇蒿種子,晾曬乾燥,用布袋包裝,放置於乾淨、乾燥、陰涼的環境中保存,保存與種植時間不應超過5個月。
種植地的準備: 以半坡旱地為佳,土地含沙量10-15%,土地偏酸性,酸鹼度6.5≤pH≤7.2為佳。深耕、精耕、無惡性雜草。
點種: 將土地開畦,畦深8-10厘米,行距35-40厘米,點種距離5-20厘米、每穴點種2-3粒種子,施撒少量乾燥
糞肥 後回覆泥土,平整、稍作壓實。
栽培技術 澆水: 播種后土地應以表面噴灑水分為主,保持濕潤,泥土不能過分的潮濕,7-8天后種子萌芽長出地面,這時噴灑殺蟲劑
敵百蟲 40-50克/畝,並混入
噻蟲胺 20克/畝,防止蟲蛀芽。
施肥: 苗長到8-10厘米即可以施用化肥,每畝施用
複合肥 20千克、
尿素 15千克,於兩株苗間施肥,施完後兩邊爬泥培土覆蓋,壟高10-12厘米。按時噴灑農藥防子害蟲,每30-40天補施
複合肥 一次,每次15-20千克。
主要價值 奇蒿含揮髮油,主要成分有
黃酮苷 、酚類、
胺基酸 等。奇蒿的全草入藥,有活血、通經、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消食之效,中國民間用於治療腸、胃及婦疾患,亦用於治血絲蟲病,還可代茶泡飲作清涼解熱藥。
營養成分: 奇蒿中的營養物質有以下特點:其蛋白質含量雖不如茶葉中的含量高,但遠高於果汁類飲料;脂肪含量要比茶葉和果汁類飲料都高;與茶葉相比奇蒿有較低的灰分和較高的纖維素含量;此外,奇蒿中的金屬元素普遍低於茶葉,而與果汁類相比,除鉀、鈉兩種元素外,其它6種元素均高於果汁類飲料,特別是金屬鋅,它在奇蒿中的含量比茶類、果汁類中的含量都高。奇蒿是一種補充人體營養物質的理想食品。它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質、脂肪、纖維素、微量元素和黃酮等。蛋白質、脂肪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膳食纖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防治結腸癌,而微量元素與人體健康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許多研究表明,維持體內微量元素的平衡,才能保證機體處於正常的健康狀態,適當地攝人微量元素對抑制和防止癌症的發生有重大作用。鋅可治療組織創傷和促進潰瘍癒合,調查表明白血病和各種肉瘤患者體內的鋅含量明顯偏低。銅參與造血過程及鐵的代謝,是多種酶類的活性部分,且有抗肝臟和腎臟腫瘤作用。缺錳會引起貧血和腫瘤發病率高。黃酮類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有降低毛細管脆性,促進微循環等作用,具有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功能。奇蒿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人體所必須的微量元素及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物質,故其作為天然;質量保健食品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因其具有清涼解暑之用,若將其開發成為口感良好,方便飲用的飲料,將獲得極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隨著科學技術進一步發展,奇蒿中的有益人類健康的物質會得到進一步開發與利用,本研究為奇蒿的充分開發和利用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