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羽鱗毛蕨

奇羽鱗毛蕨

奇羽鱗毛蕨(學名:Dryopteris sieboldii (van Houtte ex Mett.) O. Ktze.)是鱗毛蕨科,鱗毛蕨屬陸生中型蕨植物,植株高可達1米。根狀莖粗短,直立,葉簇生;葉柄深禾稈色,中部以上近光滑;葉片長圓形或三角狀卵形,奇數一回羽狀,側生羽片闊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漸尖頭,頂生羽片和其下的同形,羽片全緣或有缺刻狀淺鋸齒;葉脈不顯,側脈羽狀分叉,孢子囊群圓形,生於小脈的中部稍下處,近葉邊處不育;囊群蓋圓腎形,全緣。

分布於中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貴州。日本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400-900米的林下。

奇羽鱗毛蕨植株較矮小,葉呈厚革質,暗綠色,適合作為林下大面積布景植物常用於填補樹下弱光區的空白,被廣泛套用於國外的園林布景中。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陸生中型蕨物,植株高0.5-1.0米。根狀莖粗短,直立,連同葉柄下部密生淡棕色的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20-60厘米,粗2-5毫米,深禾稈色,中部以上近光滑;葉片長25-40厘米,寬20厘米左右,長圓形或三角狀卵形,奇數一回羽狀,側生羽片1-4對,長15-20厘米,寬2.5-3.5(6)厘米,闊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漸尖頭,基部為略不等的圓形或圓楔形,有短柄,頂生羽片和其下的同形,稍大而有較長的柄,或有時和其下一片羽片合生,羽片全緣或有缺刻狀淺鋸齒;葉脈不顯,側脈羽狀分叉,每組有小脈4-6條,除基部上側一條較短外,其餘均直上達葉邊;葉厚革質;乾後褐綠色,上面無毛,下面偶有纖維狀小鱗片。
孢子囊群圓形,生於小脈的中部稍下處,沿羽軸兩側各排列成不整齊的3-4行,近葉邊處不育;囊群蓋圓腎形,全緣。

生長環境

在海拔400-900米,陰生於林下,對光照要求低,適宜生長溫度10-25℃,濕度50%左右均可生存,在保障濕度的情況下,35℃的高溫亦能耐受。
奇羽鱗毛蕨奇羽鱗毛蕨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貴州。日本也有分布。
奇羽鱗毛蕨奇羽鱗毛蕨

繁殖方法

孢子採集和土壤的準備:選取合適的奇羽鱗毛蕨小羽片,羽片背面孢子囊群蓋自然隆起,裡面的孢子囊群變為黑色,將這樣的小羽片裝入清潔密封的小信封,於通風乾燥處3-5天,待用或置於冰櫃中保存。用1毫米的細篩腐殖土進行除雜和晾曬,放置於培養皿中,製成1厘米厚土層備用。
奇羽鱗毛蕨奇羽鱗毛蕨
孢子接種與日常養護:將成熟孢子播撒於培養皿內的腐殖土上,蓋上培養皿蓋保證皿內濕度,每3天噴水一次,自然光照輔以白熾燈,保證日光照時間10小時,培養溫度20℃-25℃。約5天后,孢子囊內可見孢子,開始萌發,長成子體、播種後100天左右長出幼孢子體。

栽培技術

種苗的分株移栽:孢子播種5個月後幼孢子體長到1厘米時,用花盆分株(草炭土和腐殖土體積比5:1),每盆分3-4簇,每簇10-15棵幼苗為宜。本階段培養條件:室內溫度15℃-20℃,自然光照時間8小時,每天噴水1次,遮蔭保濕,濕度大於70%。
種苗的分盆定植:分株4個月後進行分盆處理、移栽盆口徑10厘米左右(草炭土和蛭石體積比5:1),將幼苗進行分盆。分盆1個月後,幼苗10厘米以上進行抗熱煉苗處理。經過煉苗處理2個月的成苗露天定植於林下,本階段培養條件:室外溫度10℃-85C,自然光照遮蔭即可每兩天澆水一次,濕度大於50%。

主要價值

奇羽鱗毛蕨植株較矮小,葉簇生,奇數回羽狀,葉呈厚革質,暗綠色,葉形奇特,株型非常優美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因其耐陰又耐熱,因此適合作為林下大面積布景植物常用於填補樹下弱光區的空白,被廣泛套用於國外的園林布景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