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頭》為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及山東版語文第五冊的課文,講述了李四光的軼事。作者是李曉明、劉鳳東,朗讀人是曉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奇怪的大石頭
- 外文名:The Strange Huge Stone
- 體裁:課文
- 作者:劉鳳東、李曉明
- 相關人物:李四光
- 創作年代:現代
- 出處: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
- 篇數:第7課
- 朗讀人:曉澄
- ISRC:CN-M01-03-0071-6
原文,相關人物,教案分析,課文簡介,學習目標,教材簡析,第一課時,第二課時,
原文
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
小時候,他喜歡和小夥伴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每次他都愛藏在一塊大石頭的後面。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聽到小夥伴的腳步聲,他就悄悄圍著大石頭躲閃。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夥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時間長了,他對這塊大石頭髮生了興趣: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
李四光跑去問老師,老師想了想,說:“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我小的時候它就在那兒了。
“是誰把它放在哪兒的呢?”
“聽說天上常常掉下來隕石,也許它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吧!”
“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一定非常大。它應該把草地砸一個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為什麼沒臥進土裡去呢?”
“這我可說不上來了。”
李四光又跑去問爸爸,爸爸也說不清楚。
這塊突兀的大石頭到底是怎么來的?為什麼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沒有一塊石頭呢?這個問題李四光想了許多年。直到他長大以後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
後來,李四光回到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他終於弄明白了,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裡來的。經過進一步的考察,他發現在長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紀冰川活動的遺蹟。他的這一研究成果,震驚了全世界。
相關人物
李四光(1889.10.26-1971.4.29),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2009年當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教案分析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課採用個性化教學,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材的講解分析,整個過程為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
課文簡介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於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李四光小時候常常和小夥伴在草地上的一塊孤零零的巨石旁邊捉迷藏,時間漸久,李四光對巨石的由來產生了疑問,但是老師和父親沒能解答他的疑問。直到李四光在英國學習了地質學回國以後,經過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從秦嶺帶來的,並由此取得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這個故事體現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於動腦,數十年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本文通過對話來展示人物的內心活動。“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一定非常大。它應該把草地砸一個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為什麼沒臥進土裡去呢?”李四光的問題很有邏輯性,從中可以發現他善於思考、提問的能力。綜觀全文,圍繞奇怪的巨石,作者將捉迷藏、向老師和父親請教、在英國求學、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時空發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地反映了李四光善於動腦、不懈追求的可貴品質。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使學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於動腦,只有執著的追求才會取得成功的道理;二是體會作者是通過哪些具體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於動腦、執著追求寫具體的。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內容寫具體的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奇怪、著名、地質學家、捉迷藏、悄悄、躲閃、嚴嚴實實、轉來轉去、興趣、平整、推動、旅行、考察、秦嶺、遺蹟、研究、成果、震驚”等詞語。
2.讀懂課文內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於動腦,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於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李四光小時候常常和小夥伴在草地上的一塊孤零零的巨石旁邊捉迷藏,時間漸久,李四光對巨石的由來產生了疑問,但是老師和父親沒能解答他的疑問。直到李四光在英國學習了地質學回國以後,經過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從秦嶺帶來的,並由此取得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這個故事體現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於動腦,數十年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內容寫具體的。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學習課文一到八自然段,了解大石頭之怪。初步體會李四光勤于思考、善於動腦的優秀品質。
教學過程:
一、讀題猜文,激發興趣
1.板書:奇怪的大石頭。學生讀題(師:請再讀得奇怪些)
2.猜題:課文可能講了什麼?
二、通讀課文,強化感知
教師設疑過渡:同學們,課文到底講了奇怪的大石頭的什麼事?它到底怪在哪兒?
1、初讀課文,要求:
⑴讀準生字字音,聯繫上下文或工具書想想詞義,難讀的句子多讀幾次,把課文讀通順。
⑵思考:全文主要圍繞奇怪的大石頭寫了一件什麼事?
2、反饋交流,掃平障礙
⑴.學生找出難讀句子或段落,在大家幫助下讀正確。
⑵.學生說說難理解的詞,師生共同解疑。
李四光:我國卓越的科學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傑出的教育家,中國現代地質學的開拓者和新中國地質事業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
隕石:大的流星在經過地球大氣層時,沒有完全燒毀墜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質較多或全部為石質的隕星。
地質學家:從事地球物質形成和地殼構造研究,以探討地球的形成和發展的科學家。
突兀:高聳。
第四紀:地質歷史的最後一個紀。約從距今250萬年前至今。此時高緯度地區廣泛地發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兩極地區,積雪由於自身的壓力變成冰塊(或積雪融化、下滲凍結成冰塊),又因重力作用而沿著地面傾斜方面移動,這種移動的大冰塊叫做冰川。在地質上的新生代第四紀,氣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許多地方被冰川覆蓋,稱第四紀冰川。
秦嶺:橫貫我國中部,東西走向的古老褶皺斷層山脈。我國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線。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⑶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什麼?
三、細讀課文,把握形象
過渡:這塊大石頭到底怪在哪兒,讓童年李四光對它產生了如此濃厚的興趣?請大家細細地讀課文一到八自然段,劃劃它有幾怪?(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出示句子)
1.一怪:孤零零
出示句子:這塊大石頭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學生讀句子,思考:哪個詞體現了大石頭的怪?理解“孤零零”並指導朗讀,
2、二怪:巨大
出示句子: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夥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
指名讀句子,賽讀。讀著讀著,你們感覺到了什麼?(石頭之大)理解“嚴嚴實實”。
玩著玩著,李四光對這塊石頭產生了怎樣的想法?
出示句子: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
如果當時是你跟夥伴們玩,你會怎么樣?
3、三怪:時間久,來歷不明
⑴對自己的疑問,李四光表現出了強烈的求知慾,他是怎么做的?同桌分角色讀老師和李四光的對話。
⑵指名讀老師和李四光的對話。
⑶評議(從語氣、神態、動作是否逼真方面)
⑷再指名讀
⑸從他和老師的對話中,你們感受最深的是哪一句?
出示: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它應該
。可它?
填空後指導朗讀。說說為什麼對這句話感受最深?你最佩服他的什麼?
⑹對老師不能解決的問題,李四光是否就此放棄?
出示句子:李四光又跑去問爸爸,爸爸也說不清楚。哪個詞看出李四光很好問?
⑺老師和爸爸都不能解答這個疑問。猜一猜,此時,李四光會怎么想?
4、從李四光的行為中我們充分感受到他的什麼品質?指名回答。設疑:巨石之謎充斥著他小小的腦袋,他到底怎樣去找到心中的答案?下節課再見分曉。
作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讀懂課文最後兩段,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於動腦,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指導寫字。
教學過程:
一、解開巨石之謎
李四光心中的疑團有沒有解開,怎么解開的,請大家讀最後兩自然段。
讀後討論。
a.李四光怎么解開這塊孤零零的巨石之來歷這一謎團的?
引導學生認識以下要點:
a)李四光思考這個問題想了許多年;
讀句子,理解“突兀”。哪個詞說明李四光的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b)長大後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終於弄明白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裡來的。
b.對這塊巨石的研究引導他發現了什麼重大成果?
c.學到這兒,你覺得李四光是個怎樣的人?
孤零零的巨石聯繫著千萬年前地質事件,童年的疑問引發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發現的問題蘊含著大價值。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九、十自然段。
二、交流讀後感想
讀了這篇課文,大家都會有一些感想,寫下你此時心中最真實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補充故事:
關於蘋果落地的故事
一個偶然的事件往往能引發一位科學家思想的閃光。這是1666年夏末一個溫暖的傍晚,在英格蘭林肯郡烏爾斯索普,一個腋下夾著一本書的年輕人走進他母親家的花園裡,坐在一棵樹下,開始埋頭讀他的書。當他翻動書頁時,他頭頂的樹枝中有樣東西晃動起來。一隻歷史上最著名的蘋果落了下來,打在23歲的伊薩克牛頓的頭上。恰巧在那天,牛頓正苦苦思索著一個問題:是什麼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環繞地球運行的軌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環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上?為什麼這隻打中他腦袋的蘋果會墜落到地上?正是從思考這一問題開始,他找到了這些的答案——萬有引力理論。
一個偶然的事件往往能引發一位科學家思想的閃光。這是1666年夏末一個溫暖的傍晚,在英格蘭林肯郡烏爾斯索普,一個腋下夾著一本書的年輕人走進他母親家的花園裡,坐在一棵樹下,開始埋頭讀他的書。當他翻動書頁時,他頭頂的樹枝中有樣東西晃動起來。一隻歷史上最著名的蘋果落了下來,打在23歲的伊薩克牛頓的頭上。恰巧在那天,牛頓正苦苦思索著一個問題:是什麼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環繞地球運行的軌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環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上?為什麼這隻打中他腦袋的蘋果會墜落到地上?正是從思考這一問題開始,他找到了這些的答案——萬有引力理論。
瓦特與蒸汽機
瓦特是蘇格蘭發明家,他最突出的貢獻是對蒸汽機作了重大的改革,發明了往復式蒸汽機。為了紀念他,物理學中將他的名字作為功率的單位。童年時代的一天晚上,瓦特在家中喝茶,滾燙的開水剛衝進茶壺,一時還無法喝。瓦特耐心地等待茶涼,他一會兒將茶壺蓋打開,一會兒蓋上。當他蓋上茶壺蓋,無意中把茶壺嘴用手指堵住時,壺中的蒸氣竟把壺蓋頂得“撲撲”直響。蒸氣竟然能將壺蓋頂開,這一現象引起了瓦特的注意,他繼續擺弄著茶壺。坐在一旁的外祖母覺得小瓦特太無聊了,便加以訓斥。而瓦特一心想著蒸氣的力量,依舊玩著他的茶壺。這次“偶然”的發現,在瓦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後,瓦特以濃厚的興趣投入蒸汽機的研究,不能說與這次的“偶然”發現毫無關係。
瓦特是蘇格蘭發明家,他最突出的貢獻是對蒸汽機作了重大的改革,發明了往復式蒸汽機。為了紀念他,物理學中將他的名字作為功率的單位。童年時代的一天晚上,瓦特在家中喝茶,滾燙的開水剛衝進茶壺,一時還無法喝。瓦特耐心地等待茶涼,他一會兒將茶壺蓋打開,一會兒蓋上。當他蓋上茶壺蓋,無意中把茶壺嘴用手指堵住時,壺中的蒸氣竟把壺蓋頂得“撲撲”直響。蒸氣竟然能將壺蓋頂開,這一現象引起了瓦特的注意,他繼續擺弄著茶壺。坐在一旁的外祖母覺得小瓦特太無聊了,便加以訓斥。而瓦特一心想著蒸氣的力量,依舊玩著他的茶壺。這次“偶然”的發現,在瓦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後,瓦特以濃厚的興趣投入蒸汽機的研究,不能說與這次的“偶然”發現毫無關係。
四、小結鼓勵:
李四光、牛頓、瓦特的發現離不開勤動腦、善思考。願我們小朋友們也像這些科學家一樣,有強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問、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開一個個神奇之謎,為國家、為人類作貢獻。
五、指導書寫本課生字
1、指名或集體認讀生字,同桌交流識字方法
2、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學生給生字歸類
上大下小:考、秦
上小下大:著、藏、究、震
2、學生提出難寫字,師範寫
3、學生練習,師指導
六、作業自助餐
1、做一頁科學家童年故事手抄報
2、摘錄名人名言做成書籤
3、寫生字:生字只要能記住,寫幾個都行
4.制定一份人生理想藍圖白皮書,立下今後要實現的理想,向偉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