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溝鎮(江蘇省金湖縣夾溝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夾溝鎮地處金湖縣東部,東臨高郵湖,西與塔集鄉、西南與閔橋鄉接壤,北面銀集和塗溝。內有龔河、太平、金平、淮泉、安樂、三官、三柳、岔河、新橋、聯合等村。夾溝鄉上尊國策,下應民情,以農業為主,輔以漁、工、桑等副業。是金湖縣重點經濟鄉鎮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夾溝鎮
  • 地處金湖縣東部
  • 西與:塔集鄉、西南與閔橋鄉接壤
  • 東臨高郵湖
夾溝鄉(鎮)合併與變遷,教育衛生單位,經濟單位,水利建設,

夾溝鄉(鎮)合併與變遷

夾溝鄉早期稱夾溝公社,屬金湖縣。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開始撤公社建鄉,夾溝公社更名為夾溝鄉。下屬大隊、生產隊分別更名為村、組。2000年後,朱容(金旁)基總理臨察淮陰市後,開始減員並鄉,夾溝鄉約於2003年歸併入塔集鄉,夾溝鄉降為夾溝村。
夾溝鎮分新老兩鎮。老鎮位於夾溝鄉東部,依東河而立。東河岸有庵稱北俺,1976年前後改為學校,稱夾溝中心國小。河西為老夾溝鎮街道,沿街商賈林立。鎮內有老木器廠。
夾溝新鎮建於1976年。1970年,夾溝境內進行大規模河流改道河疏通。原有河流皆沿指南針方位建立,南北河道偏於東南和西北方位。河流改道時依照經緯,取向正南。老河先後清塘回填。河道上引入江水道,下通高郵湖。河流上下設水閘,用戶澇時泄洪,旱時保水灌溉
夾溝新鎮位於中心河東岸,後發展稱為延河街道。金平村3組、4組居民原在街道以南約300米處,後因河南岸房屋阻塞氣流,1984年開始大規模遷移到夾溝新鎮東西道路的南側,沿路建房,東向直指高郵湖漁業水產公司舊址。

教育衛生單位

夾溝鎮下有夾溝中學、夾溝中心國小,另有夾溝中心醫院。
夾溝鄉早期以學堂為主,如淮泉(早期稱新淮)的楊家祠堂、老鎮的北庵等,都曾被改造為國小。後按政區規劃,屢經合併拆解。現為匯入夾溝中心國小,位於新鎮河西側,內有夾溝鄉下屬大部分村鎮的學齡兒童。
夾溝中學地處新鎮河西,通塔集河河南,與河東的夾溝鎮中心醫院對峙,內為夾溝鄉國中學生。
夾溝中學早年得益於地方青年和讀書人,後得益於政策,曾有南京、三泰、淮陰等地區的知識青年統分到夾溝中學教學,內有2年國中。1978年前後,按教學改革,國中和高中均為三年制。夾溝地方人傑地靈,教學質量在縣內屬上乘。
後期,外地教師大多返城,教學質量大大下降。現在,大多往塔集中學、金湖縣中學就讀。高中基本在縣城讀書。

經濟單位

工業有農機廠、電錶廠、絲綢紡織廠、草帽廠、服裝廠、沙發木器廠、紙板廠、洗滌劑廠等。臨湖地區有漁業單位,水產部門,以及養殖專業戶等等。

水利建設

夾溝東臨高郵湖,民國年間曾被大水淹沒。出行以舟船為主,居民則以木桶為舟,往來街衢,購貨送物。建國以後,金湖縣建立,東設夾溝公社。以塔集、閔橋等鄉為主,開始興修水利。所有金湖縣內的河道大規模開挖和改造。延河設水閘控水,汛期泄洪,旱季節水灌溉。約從60年代開始,招募年輕勞力開挖河渠,下發土石方到戶,按勞力攤派,直至河道改造結束。臨湖的夾溝公社/鄉保留冬季興修水利的任務,每年冬季都需興修水利,約於12月到春節前,稱為農閒時節,男女勞力需住在工地,直至土石方完成,才能回家。期間修理高郵湖西岸的小圩、東大圩等。先以防洪為主,後發展到圍湖造地,種植糧食,養殖魚蟹等。直至1980年為止。
夾溝鎮夾溝鎮
歷年洪澇季節,各鄉村均突擊派勞力砍伐灌木,梆紮成捆,運往湖邊做維護大堤
塔集、夾溝沿線河渠水流不暢,河道淤積,水質大大下降,加之村鎮污染加重,人民健康屢有下降,危不自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