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江木城大旗山

夾江木城大旗山

山勢形狀好像巨幅旌旗飄揚,邑人以狀貌形勝呼為大旗山。夾江木城大旗山(海拔1095米),權屬木城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夾江木城大旗山
  • 地理位置:四川省夾江縣
地圖信息,
夾江木城大旗山攬勝
從“兩山對峙,一水中流”的涇口(南安峽,亦稱熊耳峽)向西望去,一座大山橫貫,如屏秀列在木城鎮平疇後面,山勢形狀好像巨幅旌旗飄揚,邑人以狀貌形勝呼為大旗山。
大旗山(海拔1095米),權屬木城鎮,山系幅員還跨越華頭鎮(沙灣村)、南安鄉(分水村)、歇馬鄉(聯合村)、縣國有林場及洪雅縣三寶鎮。大旗山嶺屬峨眉山余脈,山脈走向從與洪雅交界的漢柏村起,沿太平、白廟、泉水、石柱諸村由北而南,由低漸高。從太平村開始,山勢已相當陡峭,在石柱村走向轉折,從東北向西南,全是懸崖陡壁,經民安、白果、分水等村直至林場到沙灣村止。大旗山背斜的山地、崗巒、嶺、坡、坳、塆還分布有新農、大旗、蘭田、聯合等村社。
夾江縣境內的低山、低中山,基本上以大旗山為主體分界。從青衣江北岸的任山,沿南岸南安鄉的鷹嘴山,華頭鎮的黑包山、佛頂山,形成低山、低中山區域,構成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向峨眉山中山區的過渡地帶。地貌以大旗山東面為低山(海拔1000米以下),西面為低中山(海拔1000米以上)。低山、低中山在縣境內的面積達33.86萬畝,幅員225.74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30.16%。
大旗山是夾江縣境內最巍峨壯麗.氣勢磅礴的山川之一。從木城鎮去華頭鎮的公路,自酒市壩上坡後,崗巒綿延雄秀,山崖陡立突兀,峰嶺連綿起伏,巨岩怪石崢嶸;晴空晨曦,映照群峰,峭壁交輝,壯觀宏博;時而風起,煙雲散聚,薄霧輕嵐纏繞,岩岫或顯或隱;若明月當空,松、竹、石影相映,萬籟俱寂,朦朧幽遠虛幻,必沉醉其景難眠;倘或陰雲密布,雲籠霧罩,雨意彌望,霧潮流涌,使人感覺漫天遍地茫茫一片,看不分明,很難辨認方向。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一架美國運輸機,迷霧中看不清航道,碰撞在大旗山地名九倒拐的懸崖峭壁上,機毀人亡。
到大旗山有多條道路可上。由分水嶺處上山可到聯合村、國有林場、洪雅縣三寶鎮的山鄉。從分水嶺公路到山上埡口,相對高程估計不過四百米,登攀卻要用一個小時左右。沿途山色美而路難行,久未爬山的人要歇息四、五次,累得汗流浹背、氣喘吁吁。臨到埡口處,橫亘著一堵崖壁,叫做巴手岩,因路窄而又陡峭難攀,人行到此,必巴手而上,故名。行於山道,心情舒暢,意不乏味;遠觀起伏群山,層層疊疊,蔥蔥竹樹,層次錯落,綠得濃重、碧透,清風徐徐,林聲悠悠,千般美景引人入勝。綠叢遮蔽處或聞人聲,不時有山民肩扛林場間伐樹木下山,對他們強壯的身體,負重勞苦的精神,稱嘆連聲。相形之下,對爬山的勞累,悄然不語,實感是一種享受了。
大旗山有許多古蹟、名勝、墓葬。著名的文物保護單位龐坡洞,位於大旗山脅。還有高廟子、法華寺、寶珠寺、霧林寺等,多為明、清年代建剎,清代至民國時期,以南安場(今木城鎮)大明寺為起點,一度成為香客朝覲必到之地。山上崖壁的碑刻題詠,遺留的石雕塑像,無聲的訴說著久遠的故事。雄、幽、奇、險、秀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蘊含豐厚深沉的歷史文化內涵,給人幾多慨嘆、幾多幽思。
山頂的國有林場,一望無際的林巒,濃蔭密聚,萬頃碧綠。山風輕拂,頓覺清爽神怡;狂風驟至,林濤洶湧,如萬馬奔騰;山有水則美,清水潺潺,瀑布相迭;溪邊道旁,林叢融秀,藤花纏裹。林場住宅門上楹聯:“青山千岩競秀;綠水萬波爭流”正是“異風突起,雲樹交輝;百澗爭鳴,千碧競秀”的寫意。
大旗山最高處,地勢形勝稱為“仰天鵝”。“仰天鵝”壁峭崖懸、雄姿險峻,形如天鵝展翅,壯貎宏偉,綿延數里,面向三峨,凌空欲飛。“天鵝”背斜坡上有天然池塘兩處,一名蓮花,一名天池。蓮花池被信奉者捧為“蓮花穴”,認為是“天鵝”精靈藏地,若見池中蓮花開放者,必福壽雙全,增益財富於子孫。現蓮花池中水清澈依然。“天池”在蓮花池北面,相距數里,順崖壁下九倒拐即到。據說以前水源充沛,一泓清潭,深不見底。五十年代白果村民鑿岩引水灌田,後因森林過量砍伐,山嶺涵蓄雨水能力降低,現以無水。人工開鑿引水的懸崖地方,下面是萬丈絕壁,涼颼颼的風從豁口吹過來,頓生荒涼恐懼感覺。觸景生情,耐人尋味:既為找尋水源,興修水利的精神感動,又為大自然的規律嘆息。
《夾江縣誌》(民國版)載:“修文山,又名太平山。宋代田錫讀書於此,後人刻石紀其事,故以名山,後訛為大旗山。” 《嘉定府志》載:“修文山,一名太平山,有宋田錫墓。修文山則二縣俱有之,洪雅之修文山以登第名,(夾江)縣之修文山以墓名,義各有取。”宋人田錫,幼敏悟好學,少時即以詩文名擅鄉里。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為貢舉第二名。田錫博覽經史,學通古今,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任兵部員外郎,宋真宗鹹平二年(999年)擢右諫議大夫、史館編撰。明代正德年間,夾江重建書院,書院後桂花樓為祀鄉賢處,田錫牌位居其二。明邑人張鳳羾(明代宏治九年進士,曾官至山西按察使)撰《平川書院記》云:“錫字表聖,為諫議大夫,慷慨言事,至死不改節。范仲淹、司馬光讀其書,皆稱其諒(諒:誠信、誠懇、講信用)。”太平山頂北名石柱,傳說為田錫讀書由此處經過,建石作柱,依柱起屋,是往來憩息的地方。
大旗山頂的峭壁上,有一巨石高聳,石下窪岩腔有數米平坦的地方,山民呼為睹佛(福)台。窪岩腔的石壁上有一石刻如磴的座位,相傳為田錫讀書處。下方一條形碩大岩石,高約一米,中呈淺凹,可供人平躺歇息。此處一條荒徑相通,上方怪峰突兀,下臨絕壁,繁花叢叢,蒼翠簇擁,朝暉夕陰,可避風雨。此處地勢高潔,視野開闊,極目遠眺,層巒疊嶂盡收目中,說不完的美景,道不盡的壯觀,身置此處,盡情感受大自然的靈氣,陶醉其中,恍如進入空靈境界。世界不是語言能描繪得大的,據說有兩種方法能使世界變大,一是閉上眼睛沉思,一是登上山峰遠眺。在大旗山頂的睹佛(福)台能使人領悟到此話的含意,並感悟到一千多年前宋人田錫為啥選此處靜心讀書。
尖尖石(亦稱尖子石)是大旗山頂一絕佳險境。一巨石如犁鏵尖,凌空伸出數丈,常人莫敢登臨,如欲上去站立或坐玩,必頭暈目眩、膽顫心驚。此處俯瞰群山,遠山如黛,木城、南安鄉鎮一覽無遺,青衣江流如虹如帶,任山、古寺如屏對峙。佇立尖尖石旁,塵慮頓絕。
大旗山嶺,群峰秀拔聳翠,地雅幽靜,空氣清新爽朗,叢林綠翠,竹樹葉面無塵。森林以杉為主,間以雜樹,地面植被覆蓋以蕨類為主,密林深處不乏有珍貴樹種及各類藥用植物。1958年以前,大旗山林木森然,古木參天,遮天蔽日,老林中野獸成群,虎豹出沒,深邃的荒僻山谷中,人跡罕至。每當日暮風起,老虎沿九倒拐、睹佛台、尖子石一帶,登高長嘯,聲傳數里,其情景在木城、南安鄉鎮村社的老年人中還記憶猶新,為飯後茶餘談資。
大旗山前些年砍伐過濫,現廣植速生林、經濟林,各類新竹、幼樹成片,已有成林之勢。大旗山有豐富的林木資源根基,也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閃爍著特有的秀美異彩。假日休閒到大旗山悠然攬勝,觀景遊憩,緬懷先賢,能寄寓情懷,感受大山的魅力,領悟大山的神韻。

地圖信息

地址:樂山市夾江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