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

失枕一般指本詞條

落枕或稱“失枕”,是一種常見病,好發於青壯年,以冬春季多見。落枕的常見發病經過是入睡前並無任何症狀,晨起後卻感到項背部明顯酸痛,頸部活動受限。這說明病起於睡眠之後,與睡枕及睡眠姿勢有密切關係。

基本介紹

  • 別稱:失枕
  • 英文名稱:stiff neck
  • 就診科室:骨科
  • 多發群體:青壯年
  • 常見發病部位:項背部、頸部
  • 常見病因:不當睡姿、頸椎疾病等
  • 常見症狀:頸後部上背部疼痛不適,甚至累及肩部及胸背
病因,臨床表現,診斷,治療,預後,預防,

病因

落枕在廣東地區也稱“訓矮頸”,病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肌肉扭傷,如夜間睡眠姿勢不良,頭頸長時間處於過度偏轉的位置;或因睡眠時枕頭不合適,過高、過低或過硬,使頭頸處於過伸或過屈狀態,均可引起頸部一側肌肉緊張,使頸椎小關節扭錯,時間較長即可發生靜力性損傷,使傷處肌筋強硬不和,氣血運行不暢,局部疼痛不適,動作明顯受限等。二是感受風寒,如睡眠時受寒,盛夏貪涼,使頸背部氣血凝滯,筋絡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動作不利。三是某些頸部外傷,也可導致肌肉保護性收縮以及關節扭挫,再逢睡眠時頸部姿勢不良,氣血壅滯,筋脈拘攣,也可導致本病。四是素有頸椎病等頸肩部筋傷,稍感風寒或睡姿不良,即可引發本病,甚至可反覆”落枕”。

臨床表現

一般表現為起床後感覺頸後部,上背部疼痛不適,以一側為多,或有兩側俱痛者,或一側重,一側輕,由於身體由平躺改為直立,頸部肌群力量改變,可引起進行性加重,甚至累及肩部及胸背部。多數患者可回想到昨夜睡眠位置欠佳,檢查時頸部肌肉有觸痛。由於疼痛,使頸項活動不利,不能自由旋轉,嚴重者俯仰也有困難,甚至頭部強直於異常位置,使頭偏向病側。檢查時頸部肌肉有觸痛、淺層肌肉有痙攣、僵硬,觸之有”條索感”。

診斷

1.因睡眠姿勢不良或感受風寒後所致。
2.急性發病,睡眠後一側頸部出現疼痛,酸脹,可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動不利,活動時傷側疼痛加劇,嚴重者使頭部歪向病側,有些病例進行性加重,甚至累及肩部及胸背部。
3.患側常有頸肌痙攣,胸鎖乳突肌、斜方肌、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等處壓痛。在肌肉緊張處可觸及腫塊和條索狀的改變。

治療

1.中醫療法
中醫治療落枕的方法很多,手法理筋、針灸、藥物、熱敷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尤以按摩理筋法為佳。
(1)按摩理筋一般落枕經1~2次治療即可緩解,輕者即可治癒。但部分患者實際上是在頸部長期病變的基礎上發病,如頸部肌肉長期勞損或頸椎有退行性病變等,在一定條件下誘發本病,即使通過治療使紊亂的關節復位,但頸部軟組織的充血、水腫、增厚等炎性變化也會繼續造成頸部不適,需要2周甚至1個月以上的治療、休息才能痊癒。按摩理筋有以下幾種方法:①按摩者立於落枕者身後,用一指輕按頸部,找出最痛點,然後用拇指從該側頸上方開始,直到肩背部為止,依次按摩,對最痛點用力按摩,直至感明顯酸脹即表示力量已夠,如此反覆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輕叩按摩過的部位,重複2~3遍。重複上述按摩與輕叩,可迅速使痙攣的頸肌鬆弛而止痛;②將左手或右手中、食、無名指併攏,在頸部疼痛處尋找壓痛點(多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等處),由輕到重按揉5分鐘左右。可左右手交替進行;用小魚際由肩頸部從上到下,從下到上輕快迅速擊打兩分鐘左右;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風池穴、肩井穴1-2分鐘;以拇指或食指點按落枕穴(手背第2、3掌骨間,指掌關節後5分處),待有酸張感覺時再持續2-3分鐘;最後進行頭頸部前屈、後仰、左右側偏及旋轉等活動,此動作應緩慢進行,切不可用力過猛;③兩手同時點揉承漿、風府穴約1分鐘,手法輕柔,然後雙手點揉患部對側之合谷、後溪穴,強刺激(以病人耐受為度),同時令患者輕緩左右扭頸,儘量扭轉至最大限度,約1分鐘,然後低頭,仰頭,活動頸部。若落枕症狀較輕,此手法即可獲效。頭痛嚴重、頸部不能轉動者,可先按揉患側肩井穴2~3分鐘,並囑患者緩緩轉動頸項,當疼痛稍減後,再行治療,效果更佳;④自我按摩:用兩手掌在枕部用力按摩,直到局部發熱為止。
此外,對於頸椎棘突有偏歪者,還可以套用扳法,通常對於外傷型落枕更為有效。操作時用力要求穩而有突發性,以聽到有彈響聲為佳,但切不可強求有彈響聲,要適可而止,不能粗暴用力。行扳法前要明確診斷,排除骨折、脫位或腫瘤等疾病,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2)針灸療法針灸治療本病方法頗多,如針刺、指針、電針、耳穴壓丸等。①針刺主穴:懸鐘、養老、後溪。配穴:內關、外關、中渚、陽陵泉。治法:以主穴為主,每次僅取一穴,效欠佳時,加用或改用配穴。懸鐘穴,直刺1、5~1、8寸深,用強或中等刺激,得氣後留針15~20分鐘;養老穴,針尖向上斜刺1、5寸,使針感傳至肩部;後溪,直刺0、5~0、8寸,得氣後捻轉運針1~3分鐘,亦可加電針刺激,頻率40~50次/分,連續波。配穴,用常規針法,深刺,務求得氣感強烈。在上述任一穴位針刺時,均須要求患者主動活動頸部,範圍由小漸大。留針均為15分鐘,每日1次。或者採用主穴:大椎。配穴:肩井。治法:令患者端坐於椅上,頭向前傾。取準穴後,針尖偏向患側進針深度約0、5~1寸,使針感向患側頸、肩部傳導,得氣後,操作者用一手按患側肩井穴,讓患者作最大限度左右活動頸部,同時,另一手捻針3~4分鐘。如效果不顯著,取艾條長約5cm,插於針柄上點燃,至灸完後起針,穴區加拔罐10~15分鐘。每日1次;②指針主穴:外關、內關、阿是穴。配穴:風池、肩井、肩貞、養老、天柱、風府、大椎、理想穴。理想穴位置:風池至肩井穴之中點。治法:主穴為主,效不佳時加配穴。先輕拍或指按疼痛處即阿是穴1分鐘。術者以拇指掐壓患者內關穴,中指或食指抵於外關穴,每次2~3分鐘,用力由輕而重,使壓力從內關透達外關,患者可有酸、麻、脹、熱感,或有此類得氣感上傳的感覺。掐壓過程中,宜囑患者左右旋轉頸部。配穴,單手拿風池穴20次,雙手拿肩井穴20次,余穴可採用指壓法,或上下左右推按,每穴1~2分鐘。上述方法每日1次,3次為一療程;③電針主穴:分2組。第一組為養老、新設、外關、肩中俞;第二組為風池、肩井、大椎旁1寸、肩外俞。治法上穴均取。套用直流感應電療機,取直徑為3厘米的圓形手柄電極操作。其中陽極取第1組穴,陰極取第2組穴。通電前先輕揉穴位片刻,再通以感應電,電量漸增大至2~10V,以患者能耐受為限,每次通電約3~5秒鐘。當看到患側肌肉收縮,即改為直流電治療,為20~40mA,每次亦通電3~5秒鐘,治療時令患者作頸部活動。全部治療時間約5~10分鐘。每日1次,3次一療程;④耳穴壓丸主穴:頸、神門。治法:雙側主穴均用。取綠豆1~2粒,置於以市售活血止痛膏或傷濕止痛肓剪成的1×1平方厘米的方塊中,貼上於所選耳穴,將邊緣壓緊。之後,按壓該耳穴0、5~1分鐘,手法由輕到重,至有熱脹及疼感為佳,並囑患活動頸部2~3分鐘。要求患者每日自行按壓3次,貼至痊癒後去掉。
(3)拔罐療法主穴阿是穴。阿是穴位置:頸部壓痛最顯處。
配穴:風門、肩井。
治法:阿是穴,用力揉按片刻,常規消毒後,以三棱針快速點刺3~5下,或用皮膚針中等度叩打,叩打面積,可相當於罐具口徑。然後,選用適當口徑之罐具吸拔。配穴可取1~2個,針刺得氣後,留針,再於針上拔罐。吸拔時間均為10~15分鐘。起罐後,可在阿是穴用艾卷迴旋灸5~7分鐘。每日1次,不計療程。
2.藥物療法
本病多採用外用藥物治療,如膏藥、藥膏等。膏藥多外貼頸部痛處,每天更換一次,止痛效果較理想,但病人自感貼膏後頸部活動受到一定限制,需注意,某些膏藥中含有辛香走竄、動血滑胎之藥,故孕婦忌用。藥膏可選用按摩乳、青鵬軟膏等,痛處擦揉,每天2~3次,有一定效果。
3.物理療法
熱敷療法採用熱水袋、電熱手爐、熱毛巾及紅外線燈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必須注意防止燙傷。此外亦可套用醋敷法:取食醋100克,加熱至不燙手為宜,然後用紗布蘸熱醋在頸背痛處熱敷,可用兩塊紗布輪換進行,痛處保持濕熱感,同時活動頸部,每次20分鐘,每日2至3次。
4.運動療法
低頭仰頭 坐在椅子上,挺起胸部,頭先向下低,以下頜骨挨著胸部為止,然後向上仰頭,眼朝天上看。停3秒鐘再低頭,如此反覆20次。
左右擺頭 坐在椅子上,兩臂自然下垂,頭先向左擺,然後再向右擺,這樣反覆20次。
搖擺下頜 坐在椅子上,兩臂自然下垂,胸部挺起,用力向左右搖擺下頜,連續20次。
伸縮頸部 坐在椅子上,胸部挺起,先將頸部儘量向上伸長,再將頸部儘量向下收縮,連續伸縮20次。
旋轉頸部 坐在椅子上,身體不動,先向左旋轉頸部90度,再向右旋轉頸部90度,連做20次。
5.機械療法
局部旋磁療法及局部冷療法或濕熱敷法治療。此外,輕微的落枕也可自行使用電動按摩棒治療。按摩棒強而有勁的捶打按摩功能滲透肌肉組織,可有效減輕肌肉酸痛。按摩棒的重量全集中在按摩頭上,大幅度加強了按摩力度,效果頗佳。

預後

落枕本身有自愈的趨向,只要及時採取治療措施,症狀是可以很快消失的。本病雖起病較急,但若經過系統治療,病程也很短,1周以內多能痊癒。及時治療可縮短病程,不經治療者也可自愈,但復發機會較多。落枕症狀反覆發作或長時間不愈應考慮是否存在頸椎病,應找專科醫生檢查,以便及早發現、治療。

預防

1.保養
(1)用枕適當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過的,枕頭的高低軟硬對頸椎有直接影響,最佳的枕頭應該是能支撐頸椎的生理曲線,並保持頸椎的平直。枕頭要有彈性穩定,枕芯以熱壓縮海綿枕芯為宜。喜歡仰臥的,枕頭的高度為8厘米左右;喜歡側臥的,高度為10厘米左右。仰臥位時,枕頭的下緣最好墊在肩胛骨的上緣,不能使頸部脫空。其實,枕頭的真正名字應該叫”枕頸“。枕頭不合適,常造成落枕,反覆落枕往往是頸椎病的先兆,要及時診治;另外要注意的是枕席,枕席以草編為佳,竹蓆一則太涼,二則太硬,最好不用。
(2)頸部保暖頸部受寒冷刺激會使肌肉血管痙攣,加重頸部板滯疼痛。在秋冬季節,最好穿高領衣服;天氣稍熱,夜間睡眠時應注意防止頸肩部受涼;炎熱季節,空調溫度不能太低。
(3)姿勢正確頸椎病的主要誘因是工作學習的姿勢不正確,良好的姿勢能減少勞累,避免損傷。低頭時間過長,使肌肉疲勞,頸椎間盤出現老化,並出現慢性勞損,會繼發一系列症狀。最佳的伏案工作姿勢是頸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傾,不要扭轉、傾斜;工作時間超過1小時,應該休息幾分鐘,做些頸部運動或按摩;不宜頭靠在床頭或沙發扶手上看書、看電視。
(4)避免損傷頸部的損傷也會誘發本病,除了注意姿勢以外,乘坐快速的交通工具,遇到急剎車,頭部向前衝去,會發生”揮鞭樣”損傷,因此,要注意保護自己,不要在車上打瞌睡,坐座位時可適當地扭轉身體,側面向前;體育比賽時更要避免頸椎損傷;頸椎病急性發作時,頸椎要減少活動,尤其要避免快速的轉頭,必要時用頸托保護。
2.頸部功能鍛鍊
頸椎的鍛鍊應該慎重,要避免無目的的快速旋轉或搖擺,尤其是頸椎病急性期、椎動脈型頸椎病或脊髓型頸椎病。我們推薦的方法簡單易行,但要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必須持之以恆。
(1)頭中立位前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後伸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左旋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右旋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左側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右側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動作宜緩慢,稍稍用力。鍛鍊時,有的病人頸部可感覺到響聲,如果伴有疼痛,應減少鍛鍊的次數或停止鍛鍊;如果沒有疼痛,則可以繼續鍛鍊。
(2)頭中立位雙手十指相叉抱在頸後,頭做緩慢的前屈和後伸運動,與此同時,雙手用力對抗頭的運動,以鍛鍊頸椎後側的肌肉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