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青雙上綠芽茶

太青雙上綠芽茶

太青雙上綠芽茶,湖南省常德市澧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太青雙上綠芽茶基地屬於低山丘陵區,地層較古老,地質出露情況較複雜,這裡層巒疊峰,山脊相連,地勢較高,溝谷切割很深,常呈“V”字型,雙上綠芽”茶採摘獨芽,經機械與手工組合工藝精製而成。其乾茶外形扁直秀麗,色澤翠綠光潤、白毫顯露;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甘爽;香氣高鮮持久,有特殊栗香,回味悠長;葉底嫩綠鮮亮,芽頭飽滿、完整、勻齊,彈性強。

2015年11月0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太青雙上綠芽茶”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青雙上綠芽茶 
  • 產地名稱湖南省常德市澧縣
  • 品質特點:有特殊栗香,回味悠長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公告第2314號
  • 批准日期:2015年11月05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特徵,內在品質指標,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特徵

雙上綠芽”茶採摘獨芽,經機械與手工組合工藝精製而成。其乾茶外形扁直秀麗,色澤翠綠光潤、白毫顯露;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甘爽;香氣高鮮持久,有特殊栗香,回味悠長;葉底嫩綠鮮亮,芽頭飽滿、完整、勻齊,彈性強。沖泡杯中,茶芽直豎。乾茶芽頭80000個/公斤左右。乾茶含水量5%以下,手握微感刺手,輕捏即碎。

內在品質指標

綜合各種檢測報告分析“雙上綠芽”茶理化性質優異。茶多酚總量在18.7~28.7克/100克之間,水浸出物含量在38.2~51.2克100克之間,咖啡鹼含量在1.5~4.2克100克之間,總皂甙含量在0.3~1.2%之間,鋅含量在3.5~5.5毫克/100克之間,硒含量在7.5~12.0微克/100克之間,同時含有硫胺素核黃素煙酸維生素C、錳、膳食纖維、維生素E維生素A、胡羅卜素、鉀、磷、視黃醇、鈉等多種營養元素。優異的理化性質形成了太青“雙上綠芽”茶滋味鮮爽、香氣高鮮持久的品質特徵。同時太青雙上綠芽茶質量符合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標準。
太青雙上綠芽茶
太青雙上綠芽茶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太青雙上綠芽茶基地屬於低山丘陵區,地層較古老,地質出露情況較複雜,這裡層巒疊峰,山脊相連,地勢較高,溝谷切割很深,常呈“V”字型,海拔多為150~550米(基地最高海拔高度1019.5米),比高多為100-350米,坡度15°-30°。成土母質多為灰岩、板頁岩、紫色砂頁岩、砂岩等風化物。主要土種有:黃沙土、灰紅土、岩渣子土、紫泥土、棕紅土、灰紅夾土等,茶葉基地土壤pH值5.0~5.5,有機質 24.3~30.5克/千克,鹼解氮139~162毫克/千克,有效磷11.5~14.5毫克/千克,速效鉀116~132 毫克/千克,地形地貌和土壤條件適宜茶葉的生產。

水文情況

太青雙上綠芽茶生產基地雨量充沛,年均降雨1430.9毫米,空氣相對濕度70%~90%,土壤含水量相當於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基地範圍內有太青水庫,山門水庫及大小堰塘215座,能夠滿足茶葉生長要求,經多次監測,水質符合NY5020質量標準。

氣候情況

太青雙上綠芽茶生產基地空氣清新寧靜,基地常年雲霧連繞,氣候涼爽,多年平均氣溫為13.8℃。較澧縣平均氣溫低2.7℃,≥10℃年有效積溫 2570°左右, 光照強度在0.4~0.5卡/平方厘米/分。優越的氣候條件極利於太青雙上綠芽茶生長發育和獨特品質形成。
太青雙上綠芽茶
太青雙上綠芽茶

歷史淵源

武陵山脈是中國炒青綠茶的發源地,自古就是出產好茶的地方。澧縣名茶的主產地太青山屬武陵山脈北支,產於澧縣的“雙上綠芽”是歷史悠久的傳統茶葉品牌和澧縣茶葉標誌品牌。據元代史學家馬端臨所著《文獻統考》及陳宗懋院士主編的《中國茶經》中記載和介紹:雙上綠芽產於澧州(今澧縣),在北宋時期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之前就被選定為皇室貢品。
雙上綠芽茶在民間流傳著這樣的傳說:藥王孫思邈曾兩次到此,一次是雲遊路過,信手播下了一顆茶種。許多年過去了,再次來此的藥王將茶葉的藥用及製作方法傳授給那些為他精心看護茶樹的鄉民。為了紀念這位濟世救人的藥王菩薩,人們將他傳授的方法製作出來的太青山茶取名“雙上綠芽”。
太青雙上綠芽茶
太青雙上綠芽茶

生產情況

2014年,太青雙上綠芽茶總生產面積 3333.33公頃(其中:太青鄉859.33公頃,楊家坊鄉670.4公頃,火連坡鎮369.73公頃,甘溪灘鎮355.87公頃,方石坪鎮346.53公頃,碼頭鋪鎮384公頃,洞市鄉347.47公頃),年產茶葉乾品5000噸。
太青雙上綠芽茶
太青雙上綠芽茶

產品榮譽

2015年11月0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太青雙上綠芽茶”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澧縣所轄太青鄉楊家坊鄉火連坡鎮甘溪灘鎮方石坪鎮碼頭鋪鎮洞市鄉等7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1°12′35″~111°31′34″,北緯29°42′57″~29°57′39″。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5-03-1764。
安全要求
太青雙上綠芽茶產品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相關規範和法律法規規定。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茶園應建在海拔200米~1200米山腰或半山腰的宜茶山地或緩坡地。土壤透氣性能好,有機質含量豐富,保水保肥能力強,pH值5.0~6.0,含鈣量不超過0.2%。土壤質地以沙壤土、壤土、粘壤土為宜;土層厚1米以上,底土無硬碟,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四周植被豐富,生態環境優良的農業區域。產地環境質量符合NY5020標準。
太青雙上綠芽茶
太青雙上綠芽茶
2、品種選擇與特點要求:新建茶園茶樹品種應選擇有較強抗逆性、適應海拔200米~1000米山區種植國家級或省級推廣的無性系茶樹良種。苗木質量應達到GB11767規定的國家二級苗木以上要求。
3、園地規劃:3.1園地規劃與建設應有利於保護和改善茶園的生態環境,維護茶園生態平衡,發揮茶樹的優良種性,便於茶園灌溉和機械作業。3.2道路:根據基地規模、地形和地貌等條件,設定合理的道路系統,包括主道、支道和地頭道。3.3水利系統:茶園四周置隔離溝,深80厘米,寬60厘米;園內每相距40米~50米置橫水溝(坡地沿等高線設定),深60厘米,寬50厘米;道旁置縱水溝相連,縱水溝與隔離溝相通,隔離溝連線園外水渠、山塘。縱水溝內每距20米~30米置沉沙函或消力池;每30畝茶園應置一個容量為5立方米~10立方米的蓄水池,並與園內水溝相連。3.4、茶園生態建設:茶園四周或茶園內不適合種茶的空地應植樹造林;主要道路、溝、渠兩邊種植行道樹和遮蔭樹;梯級茶園梯壁、坎邊種植防護牧草等。
4、茶樹種植:4.1種植規格與密度:雙行條植:大行距150厘米,小行距(即條距)40厘米,穴(株)距40厘米,每穴栽2株,每畝栽植4444株。單行條植:行距150厘米,穴(株)距40厘米,每穴栽2株,每畝栽植2222株。4.2、定植時間:每年10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
5、科學肥水管理,根據土壤理化性質、茶樹長勢、預計產量、制茶類型和氣候條件,確定合理的肥料種類、數量和施肥時間。儘量減少化學肥料的施用量,積極推廣有機茶、綠色食品茶生產施肥技術。農家肥等有機肥料施用前應經無害化處理,有機肥料中污染物質含量應符合NY/T 5018的規定,微生物肥料應符合NY/T 227的要求
6、病蟲草害防治:6.1控制施用化學除草劑;6.2 搞好農業防治選用抗性強的品種,採用清除病葉、病枝,及時清溝除濕等健身栽培措施,減少有害生物的發生。6.3搞好生物防治,創造適宜自然天敵繁殖的環境等措施,保護 天敵;利用及釋放天敵控制有害生物的發生。6.4 搞好物理防治:採用黑光燈、震頻式殺蟲燈、色光板等物理裝置誘殺鱗翅目、同翅目害蟲。6.5適當進行化學防治: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適時防治,在施藥時嚴格把控時期、劑量,確保茶葉鮮葉質量。6.6搞好檔案管理:適時記載茶葉生產農事操作(主要包括農業投入品的名稱、使用時間、次數、用量、使用方法、收穫日期等)和茶葉加工、銷售過程等,將記錄裝訂成冊保存2年以上。
7、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的規定:7.1茶葉採摘及運輸:適時採摘,邊採摘邊用清潔的篾制簍、籃運輸到制定地點,檢驗合格後用竹墊攤青。7.2太青雙上綠芽茶加工流程主要包括鮮葉檢驗→入庫→鮮葉攤放→殺青→清風、攤涼→初揉→初乾→攤涼→復揉→手工輔助整形、提毫→攤涼→足乾提香等幾個環節。7.2.1 鮮葉驗收入庫標準:獨芽,芽長不超過20毫米。無紫色葉、病葉、損傷葉、雨水葉、露水葉,無紅變葉。7.2.2鮮葉攤放時間:一般春茶6~8小時,秋茶2~3小時。技術要點:將鮮葉攤於篾盤、竹曬墊上,厚度不超過3厘米。攤於攤青槽內,厚度不超過5厘米。中途翻葉1~2次。攤放程度:經攤放的鮮葉含水量控制在70%~72%,無損傷、堆漚、紅變等現象。7.2.3殺青溫度:殺青機投葉端20厘米處內壁溫度230℃左右,出口端10~20厘米處筒內空氣溫度90℃以上。時間:90秒左右。技術要點:火溫基本穩定開始投葉,投葉速度和投葉量要求均勻。每分鐘投葉45~50次。程度:殺青葉含水量62%左右。葉色暗綠,葉邊緣略捲縮,透發清香。7.2.4清風、攤涼殺青葉均勻薄攤於小篾盤或曬墊上散熱,厚度不超過1厘米,降溫15分鐘左右後除掉單葉片木梗和其它雜質。7.2.5初揉投葉量:不加壓以裝平揉桶上沿為宜。時間:5分鐘左右。技術要點:揉捻適度的茶葉下機後,及時用雙手搓散茶葉坨塊,以便隨時進入下道工序。 程度:茶葉基本捲曲成條,茶汁不外溢,不出現短碎茶條和碎末。7.2.6初乾溫度:110~130℃。時間:5~8分鐘。技術要點:攤葉要求均勻,厚度不超過1厘米。程度:手握茶坯不粘手、略有刺手感,茶葉含水量45%~50%。7.2.7復揉:掌握“輕-重-輕”原則,時間10~20分鐘。7.2.8提毫溫度:60~80℃。時間:10~15分鐘。技術要點:當溫度達到80℃左右時投放茶葉,理條、做條、整形。待茶葉七~八成乾時,開始提毫。用活力使茶葉相互摩擦,促使茶葉白毫顯露。程度:茶葉外形條索緊結捲曲、勻整,色澤翠綠,白毫顯露,香氣透發。7.2.9復揉掌握“輕-重-輕”,時間10~20分鐘.7.2.10 手工輔助整形、提毫。技術要點:理條、做條、整形,促使茶葉白毫顯露。程度:茶葉外形條索緊結捲曲、勻整,色澤翠綠,白毫顯露,香氣透發。7.2.11攤涼。時間:30~40分鐘。技術要點:茶葉均勻薄攤於中性篾盤中,厚度不超過2厘米。7.2.12足乾提香:攤涼的茶葉逐層放入提香機,足乾至茶葉含水量5%以內,下機攤涼至室溫時,包裝密封入庫。7.3貯藏:乾茶倉庫,禁止與化學合成物接觸,嚴禁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易污染的物品接觸。搞好防鼠、防蟲、防霉工作。禁止在倉庫內吸菸和隨地吐痰,嚴禁使用化學合成殺蟲劑、防鼠劑和防霉劑。入庫存放的茶葉含水量應該低於6%,用生石灰、木炭作為茶葉防潮去濕材料時,避免茶葉與生石灰、木炭直接接觸,並定期更換。倉庫門窗在陰雨潮濕時必須關閉,晴天打開透氣增加氣流交換,以驅濕氣。7.4包裝:包裝用紙符合GB11680規定,包裝儲運圖示標誌應符合GB/T191規定。茶葉成品必須當日加工當日進行包裝,按照茶葉的級別、類型、包裝,並裝箱貯存在冷藏室。7.5、運輸:7.5.1運輸茶葉的工具必須清潔衛生、乾燥、無異味,嚴禁有毒、有害、有異味和易污染源的物品混裝、混運。凡裝過農藥或化工用品,留存異味的車輛,不得運輸乾茶。7.5.2運輸包裝必須牢固、整潔、防潮。在起運和到達地要有明顯的標誌。7.5.3運輸要進行質量檢查,在標籤、批號和貨物三者符合的情況下才能起運。填寫好運輸單據,字跡要工整,內容準確,項目齊全。7.5.4副產品處理:茶葉生產的副產品包括秸稈、殘葉、病葉以及加工過程中形成的下腳料,生產完成後集中收集進行綜合利用,嚴禁焚燒、胡亂堆放、丟棄和污染環境。

專用標誌使用

本規定地域範圍內的太青雙上綠芽茶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澧縣城頭山雙上綠芽茶文化研究所提出申請,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太青雙上綠芽茶農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