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核不育小麥》是198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景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谷核不育小麥
- 作者:鄧景揚
- 出版時間:1987年4月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類別:農學
《太谷核不育小麥》是198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景揚。
《太谷核不育小麥》是198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景揚。內容簡介 1972年,世界上首次發現的小麥天然突變體——太谷核不育小麥是顯性雄性不育單基因控制的不育小麥。十多年來,我國科學工作者從基礎理論、套用理論及套用方法等...
《太谷核不育小麥在育種中的套用》是1995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景揚。圖書目錄 序 前言 目錄 太谷核不育小麥育種工作10年(1983—1993) 鄧景揚 採用輪迴選擇法培育抗逆新品種——輪抗7 黃泳沂、鄧景揚、馬武軍等 用回交輪...
品種來源:太谷核不育基因組建的冬春性小麥輪迴群體,參試名稱“淮核15173”特徵特性 屬半冬性中熟小麥品種。幼苗半匍匐,葉色綠。分櫱力較強,抗寒性較好。株型鬆緊適宜,穗層整齊,穗大穗勻。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
品質好.全生育期139天。產量表現 1990年參加廣東省小麥聯合區試,比對照龍溪35號增產4.5%,1991年續試與對照福繁16號平產。適宜種植區域 適宜廣東省小麥產區種植。品種來源 含太谷核不育基因福繁17/抗赤霉病源12G-8-5。
太谷核不育小麥在育種中的作用 《太谷核不育小麥在育種中的作用》是1995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景揚。
淮麥43是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業科學研究所利用太谷核不育基因組建的冬春輪迴選擇群體選育的小麥品種。淮麥43幼苗半匍匐,幼苗半匍匐,葉片細長、綠色,抗寒性較好。穗紡錘型,長芒,千粒質量41克。中抗白粉病,感紋枯病,容重800克/升。...
淮麥25是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業科學研究所以太谷核不育小麥、矮敗小麥為工具,採用輪迴選擇法選育而成的小麥品種。淮麥25屬半冬性,中晚熟。幼苗半匍匐,葉色深綠,葉小窄直,分櫱力強,成穗率中等。株高87厘米左右,株型較緊湊,旗...
河科大9612是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小麥育種組以太谷核不育(Ta1)小麥材料為遺傳改良的技術平台,通過輪迴選擇和穿梭育種育成的一個高產早熟小麥新品種,2008年9月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豫審麥2008015)。特徵特性 屬弱春性大穗...
淮麥23是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業科學研究所以太谷核不育小麥為工具經過輪迴選擇和多年單株選擇於2002年選育而成。淮麥23長芒,白殼,穗紡錘形,籽粒飽滿,白皮、半角質,商品性較好。幼苗半匍匐,分櫱力較強,抗寒性較好。株型較鬆散,莖...
京冬22是由北京雜交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用品種太谷核不育輪選群體選育而成的小麥品種。 2007年12月7日經第二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定通過,審定編號為國審麥2007021。特徵特性 冬性,中早熟,成熟期比對照京冬8號...
皖麥42號 皖麥42號是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用太谷核不育輪迴選擇群體(RV-60)經離子注入誘變於1992年選育而成。
淮麥19號(原名淮核9704)是淮陰農科所以太谷核不育小麥的Ms2(Tal )基因為工具,採用輪迴選擇法育成的高產優質多抗小麥新品種。該品種抗寒性好,分櫱力強,成穗率高,易拿穗數,綜合抗性好,耐漬性強,抗乾熱風,熟期中等、熟相好...
冀麥585是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以太谷核不育輪迴群體作為親本 逐年加入冀5418、冀5385、冀麥38、石4185等,2000年對該群體進行選擇,得到部分可育株,從2001年開始對可育株連續進行系譜法選擇,經過7年定向選育出的小麥新...
核豐1號(原名:CT493)是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太谷核不育小麥課題組,以太谷核不育小麥輪迴選擇群體中分離出的優良不育株為母本,複合雜交後,對分離出的可育株進行系圃選育而成。雜交組合為:太不/冀麥88—4319//BE4/3...
石4185,品種來源於利用太谷核不育,將植8094、寶豐7228、石84-7120聚合雜交選育而成,選育單位是河北省石家莊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石4185 特徵特性 半冬性,中熟,全生育期240-250天。幼苗半匍匐,分櫱力較強,株高75cm。穗紡錘形,...
淮麥38是由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科所、江蘇天豐種業有限公司從太谷核不育基因組建的冬春性小麥輪迴群體中系譜選擇6代於2011年育成,屬半冬偏春性中熟小麥品種。一、審定編號蘇審麥201506 二、原名“淮核00134”。三、適應範圍江蘇省沿淮...
8%,居第一位。適宜種植區域 在全省中高肥水條件下繼續推廣利用。品種來源 利用受顯性單基因控制的太谷核不育小麥[Tai]做母本與輻63雜交,再與775-1複合雜交,F1代分離出的可育株中選優良單株,系譜選育而成。
2017年4月28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刊登山東農業大學付道林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在太谷核不育小麥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將來實現小麥等作物的雜交制種創造了條件。個人經歷 1994年獲得山東農業大學作物學學士;1999年獲得中國科學院...
鄭麥101是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利用太谷核不育系輪迴選擇創造的中間材料Ta1648為母本、鄭麥9023為父本有性雜交並用系譜法育成的早熟小麥新品種,由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提出品種申請,2014年1月17日經第三屆國家農作物品種...
栽培技術要點 一般10月中旬至11月上、中旬播種,畝播量10公斤左右,畝基本苗一般15萬左右。適宜種植區域 適於我省沿淮、江淮及沿江地區中等以上地力種植。品種來源 用太谷核不育小麥Ta1肖農7059×農大244雜交,經系譜法選育。
“輪抗6”、“輪抗7”是我所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麥和13個抗三銹小麥品種(系)作為親本組群通過輪迴選育而成。特徵特性 “輪抗6”、“輪抗7”均屬強冬性水旱地兩用品種,抗寒性很強,中早熟,根系發達。耐旱、耐鹽鹼,“輪抗6”在...
(7)適應範圍:天津市中等至中下水肥地區種植,可以作為優質麥品種推廣利用。品種來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麥14Ta1作母本,與父本12(WS3)進行複合雜交,其後代經系圃選育而成。1992年引入天津市。
一般10月中旬至11月上、中旬播種,畝播種量12公斤左右,畝基本苗15-18萬。適宜種植區域 適於我省沿淮,江淮及沿江地區中等以上肥力地塊種植。品種來源 在太谷核不育小麥輪迴選擇群體中,選得的可育穗,用系譜法經連續選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