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麥43

淮麥43

淮麥43是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業科學研究所利用太谷核不育基因組建的冬春輪迴選擇群體選育的小麥品種。

淮麥43幼苗半匍匐,幼苗半匍匐,葉片細長、綠色,抗寒性較好。穗紡錘型,長芒,千粒質量41克。中抗白粉病,感紋枯病,容重800克/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淮麥43
  • 作物名稱:小麥
  • 審定編號:蘇審麥20170007、國審麥20200022、皖審麥20200008
  • 選育單位: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業科學研究所
  • 親本來源:太谷核不育小麥/魯麥14等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施肥量,病蟲草害防治,

選育過程

1987年,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業科學研究所從中國收集了200餘份冬性、春性及半冬性小麥資源,利用中國的太谷核不育材料,並利用淮安地處中國南北氣候過渡帶的獨特區位優勢,組建了小麥冬春輪迴選擇群體,經過30多年的選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據市場需求,項目組加大了對產量、抗寒性、抗倒伏及品質的選擇力度。2004年,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業科學研究所從冬春輪迴群體的第12號群體中選擇到99號可育株,該單株後代表現農藝性狀優良,產量3因素協調,株型鬆緊適度,穗層一致性好,田間小麥赤霉病發病輕。2011年夏收時,99號可育株後代共混合收穫了12個株系並參加當年鑑定試驗;2012年夏,從上年度12個株系中篩選出5個表現優良的品系參加當年的品比試驗。其中淮核13068表現分櫱力強,抗寒性及抗倒春寒能力強,稈矮壯並有彈性,穗層較為整齊,熟相好,綜合抗性優良,在隨後的2年鑑定及品比試驗中產量較對照品種淮麥18增產顯著。該品繫於2013—2014年參加江蘇省淮北遲播組預備試驗;2014—2016年,連續2年參加江蘇省淮北遲播組區域試驗;2016—2017年,參加江蘇省淮北遲播組生產試驗。2017年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蘇審麥20170008。2020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國審麥20200022。2020年通過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皖審麥20200008。
淮麥43

特徵特性

  • 農藝特徵:幼苗半匍匐,葉片細長、綠色,抗寒性較好。分櫱力強,成穗數多。株型鬆緊適宜,劍葉挺,株高82厘米,莖稈彈性好,抗倒性較好。穗層整齊,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有效穗42萬個/667平方米,每穗33.0粒,千粒質量41克。落黃好,熟相好。
  • 抗性:2017/2017—2018年兩年抗病性接種鑑定結果:中抗/中感小麥赤霉病;中抗/中抗小麥白粉病;感/感小麥紋枯病
  • 品質特性:容重800克/升,蛋白質(乾基)14.18%,濕麵筋31.3%,吸水率58.6%,穩定時間13.8分鐘,最大拉伸阻力522E.U.,拉伸面積85平方厘米。

產量表現

2014-2016年度參加江蘇省淮北晚播組小麥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527.9公斤,2014-2015年較對照淮麥20增產6.9%,增產達極顯著水平,2015-2016年較對照淮麥30增產9.8%。2016—2017年度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69.3千克,較對照濟麥22增產4.26%,顯著,7點匯總,6點增產。2017—2018年度區域試驗平均畝產469.9千克,較對照濟麥22增產8.06%,極顯著,9點匯總,9點增產。2018—2019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70.8千克,比對照濟麥22增產3.45%,9點匯總,8點增產。

適種區域

淮麥43適宜在江蘇省沿淮麥區及淮北麥區晚茬口種植。

栽培技術

施肥量

施肥量。施用純氮(N)16—18千克/667平方米,磷肥(P2O5)及鉀肥(K2O)施用量均為9.6—10.8千克/667平方米。5∶4∶2運籌比例及方法。氮肥用量質量比為基肥∶壯櫱肥∶拔節肥∶孕穗肥=5.0∶1.0∶2.5∶1.5,磷肥及鉀肥用量質量比均為基肥∶追肥=6∶4。具體而言,基肥施尿素5.2—5.5千克/667平方米、複合肥(N、P2O5、K2O含量均為15%)30—44千克/667平方米。在葉齡4—5葉期,壯櫱肥施尿素3.5—3.9千克/667平方米。在葉齡餘數為2.5時,拔節肥施45%複合肥26.7—30.0千克/667平方米。在小麥葉齡餘數為1左右時,孕穗肥施尿素5.3—5.9千克/667平方米。

病蟲草害防治

水稻和小麥輪作栽培模式應注重做好小麥赤霉病、小麥鏽病、小麥白粉病、小麥紋枯病、蚜蟲、紅蜘蛛、吸漿蟲、小麥地下害蟲等多種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堅持以低毒低殘留的生物農藥為主。
小麥赤霉病又稱麥穗枯爛麥頭、紅麥頭病,可在世界範圍內發生流行,造成小麥減產、絕產,產生的毒素會危害人體健康。防控該病應選擇高抗品種,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最佳化農業病蟲害防治措施,及時收穫並實現小麥乾燥入庫。可使用60%多菌靈鹽酸鹽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5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多·霉威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間隔5—7天噴施1次,連續2—3次,有一定效果。
小麥白粉病和鏽病防治可以使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50克+10%抗蚜威乳油30克,或20%三唑酮乳油35克、磷酸二氫鉀150克,混合後兌水30千克噴霧。小麥地下害蟲可以使用1.5%辛硫磷顆粒拌細沙田間撒施,能夠很好地防治地下害蟲。蚜蟲可以使用10%抗蚜威乳油30克,兌水30千克,噴霧防治。紅蜘蛛、吸漿蟲可以使用2.5%高效氯氰菊酯3000倍液噴霧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