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給力

太給力

太給力(漢語拼音:taì gěi lì),原為中國北方一些地區的方言詞,一般表示為非常有幫助、很有作用、很給面子的含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給力
  • 外文名:taigeili
  • 類別:網路用語
  • 形容:厲害
來源出處,其一,其二,其三,總結,

來源出處

其一

原本屬於網路語言,最早出現於日本搞笑動漫《西遊記:旅程的終點》的中文配音版,屬於東北方言和日語的混合產物,意思類似於“牛”、“很棒”、“酷”,常作感嘆詞用。另外,在實際使用中也可加一個否定前綴,如“不給力”,表示某個事件或某個人帶給自己一種很失望的感覺。另一種說法是,“給力”一詞是從閩南話演變過來的,意思為很精彩、很棒的意思。 2010年,“給力”一詞流行起來,並在世界盃期間被網友廣泛使用,
世界盃期間,網友們說的最多的詞是什麼?不是越位,不是進了進了,而是給力。“西班牙太給力了。”“不給力啊,德國。”……類似於這樣的感嘆聲不絕於耳。但是追根溯源,一些網友卻又納悶了,這“給力”一詞究竟從哪來的呢?其實,秘密就在由“cucn201”配音組配的六集《搞笑漫畫日和》中。 在《西遊記——旅程的終點》一集中,畫面一開始,師徒三人(動畫設定為八戒先去了)歷經磨難到達天竺後,卻發現所謂的天竺只有一面小旗子,上書“天竺”二字。弄得師徒三人都愣了神,悟空不無抱怨地說:“這就是天竺嗎,不給力啊老濕。”悟空的這番話也成為後來“給力”一詞的淵源。所謂“不給力”就是形容和自己預想的目標相差甚遠。而“給力”自然就是有幫助,有作用,給面子的意思了。後來眾多網友便常常引用“給力”一詞,如說“這個人太給力了”,“說某件東西給力”“給力精品”等等。

其二

“給力”一詞是從閩南話演變過來的。會說潮汕話(潮州汕頭地區與閩南話接近的方言)直接用“夠力”來解釋“給力”就便一目了然!!而潮汕話“夠力”,大意為足夠的力度,達到預期的目的。
閩南話、海南話中,給力就是很精彩、很棒的意思。
在茅台話裡面,“給力”可以用“得力”來表達。
閩南漳州話“夠力”與官報上的“給力”一詞的意思並不很相稱,用閩南漳州話里的“激力”一詞更恰當,見下段的解釋。可查“閩南話漳腔辭典”,或見“台灣教育部閩南常用詞辭典”中的“激力”。
“給力”一詞解釋:給力不是外來詞,它是閩南漳州話,來原於古中原的閩南話。這個詞的“給”的漳州讀音和讀“自給自足”里的“給”讀音,與“激”、“革”、“戟”本地讀音一樣為[kik] ,不是讀為國語的“gěi ”,“力”也不是讀為“lì”,原讀音 [kik-làt] 。“給力”是動詞,也可做形容詞。表示凝神、用勁、發力。例:在漳州,嬰兒學上台階,抬腿邁上時,大人會說“給力”;又如:某人盡其十分力氣幹完某事,人家會稱讚“真給力”。江蘇給力“文化強省”一文,以漳州話而言十分貼切。
“給力”的閩南話是“激力”,讀為 [kik-làt] 。使力、使勁。憋氣而使盡力氣。例:伊激力激甲規個面紅記記。I kik-làt kik kah kui-ê bīn âng-kì-kì. (他使力使得整個臉紅咚咚的。) “新詞”“給力”其義其音參見台灣教育部閩南常用詞辭典中的“激力”,見下面擴展閱讀連結。

其三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講師高海波博士向《長江日報》記者透露:經他考證,“給力”是中國古代官府給官員支付薪酬的一種方式,即以力役的形式向官員支付薪俸。具體而言,就是朝廷根據官員的等級,撥給數量不等的勞役,為官員免費耕種田地或提供家政服務。在劉國新編撰的由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政治制度辭典》(1990年版)中,就有“職官給力制度”詞條。
高博士介紹說,秦漢以來,歷代朝廷都制定法律規定,百姓除納糧外,成年男子必須為朝廷服力役和兵役。服力役的百姓,有“力”、“事力”、“吏力”、“力人”等不同叫法。所以朝廷向官員供給勞役就叫做“給力”。即使在力役制度取消後,朝廷仍然按給力人數,折成錢糧後然後支付給官員,這筆費用往往超過官員的工資。

總結

給力一詞有多種含義,現在更多的是作為網路語言在網上使用,調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