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窩鄉

太窩鄉

太窩鄉位於江西贛州南康區中部,總面積36.52平方公里,總人口19572人,轄9個行政村,共有153個村民小組,4752戶農戶,至2004年末,全年實現財政收入,132.97萬元(剔除農業稅下調3%後),人均純收入1203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太窩鄉
  • 所屬地區:贛州市南康區
  • 電話區號:0797
  • 面積:36.52平方公里
  • 人口:19572人
  • 方言客家語-於信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機場:贛州黃金機場
  • 火車站:贛州站
  • 車牌代碼:贛B
基本簡介,行政區劃,歷史沿革,發展情況,基礎建設,特色經濟,地方特色,高度重視社會穩定和安全生產工作,夯實了計畫生育工作基礎,教育、衛生工作發展迅速,關注民生、社會救助工作更加有力,社會救助工作有力,個私經濟迅速發展,生豬生產與果業開發勢頭強勁,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

基本簡介

太窩鄉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中部,太窩鄉交通十分便利,贛粵高速公路貫穿太窩鄉中邊、高山、范塘三個行政村,長約4公里,康唐公路縱貫境內5公里,鄉政府駐地(元嶺村)是太窩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距市區僅11公里。全區唯一的天主教堂坐落在太窩鄉境內。個私經濟迅速發展。太窩鄉現有個體工商戶168戶,其中私營企業86家,僅家具企業就有78家,年產值達億元。2004年,新增個體工商戶19戶,其中新增私營企業13家。生豬生產與果業開發勢頭強勁。太窩鄉通過工業化理念、市場化開發,大力發展以生豬生產為主的養殖業和以甜柚、臍橙為主的種植業。目前,已規劃建設了以寶林農莊為龍頭輻射10平方公里的生態生豬養殖小區,區內現有養豬專業戶134戶,其中出欄千頭以上的豬場3個,500頭以上豬場5個,100頭以上豬場62個;開發形成了以洋田、龍潭、范塘、中邊四個連片500畝以上的果業基地,累計開發果業面積2800多畝。生豬與果業已成為太窩鄉農業產業的一大亮點。
石龍家具集團基地建設已初具雛形。該基地占地面積360畝,總投資近千萬元。基地建成後,可容納40多家家具企業,是家具業主投資興業的理想之地。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以鄉村公路建設為主的基礎建設快步推進,新修水泥路4.08公里,投入建設資金達80多萬元;以水利建設為主的農業基礎設施得到加強,投入100多萬元修建了儲水塔2個,新挖山塘15口,深挖山塘12口,新打水井20口,新增農田灌溉面積2000多畝。投入12萬多元硬化了圩鎮交易坪1554平方米,新製作鐵質交易攤位58個,修建下水道113米,鋪設人行道地板磚1600平方米等配套設施建設,圩鎮的美化、亮化等配套功能得到進一步完善。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堅持以人為本,計生工作得到加強;加快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科技、文化、教育、衛生、、青、婦、民政優撫等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得到了長足發展。
行政代碼:360782204
長途區號:0797
人口:約1.96萬人
面積:36.52km2
行政級別:鄉
人口密度:537人/km2
隸屬政區: 南康區

行政區劃

[代碼]360782204:~200元嶺村 ~201石龍村 ~202傲塘村 ~203太窩村 ~205范塘村 ~206高山村 ~207洋田村 ~208中邊村

歷史沿革

[沿革]以駐地村命名。解放前夕屬佑朝、石塘、雙江三鄉的一部分。解放初屬蓉江區佑朝鄉,潭口區雙江鄉和石塘鄉的一部分,合作化時屬太和片太和鄉。1958年屬高峰公社,次年從高峰公社分出太和公社,1968年併入平田公社,1972年從平田公社分出。1984年改太窩鄉。1997年,面積35平方千米,人口1.8萬,轄洋田、石龍、龍潭、范塘、高山、中邊、馬古、松山、太窩、傲塘、元嶺11個行政村,後松山村與元嶺村合併,名稱採用元嶺村命名,鄉政府駐太窩村。

發展情況

2006年,在區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對接融入”發展戰略,緊密結合太窩實際,鄉黨政一班人團結帶領太窩鄉人民齊心協力、埋頭苦幹、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太窩鄉各項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實現財政收入76萬元,占任務的101%,實現生產總值11428萬元,增長10%。以果業生產、生豬生產為重點,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調優調強。堅持引大戶、扶大戶、帶農戶、公司+農戶的發展理念,規劃建設以鄉村主幹道為軸,輻射10平方公里的生態種養小區,走“以種促養、以養補種、種養結合”的“豬—沼—果”生態開發的路子,推動了太窩鄉兩大農業產業的快速發展。一是創新山地流轉體制,做活山上文章。堅持以宣傳發動為先導,以規劃建設為目標,以農戶開發為主體的果業開發體制,得到了廣大民眾的大力支持,破解了山地流轉難題,掀起了果業開發的新熱潮。使昔日只長“老人頭”的松樹嶺變成了現在富有生機的“花果山”。2008年,太窩鄉開發果業面積600畝,累計達到4500餘畝,其中帶動農戶55戶,累計達到970戶。二是堅持走“種養結合,豬—沼—果”生態發展路子,生豬生產發展加快。重點狠抓了以寶林農莊為龍頭的生豬養殖基地建設,推動太窩鄉生豬生產的發展。2008年新增欄舍面積11250平方米,累計達到4.38萬平方米。新建二級擴繁場5個,累計達到9個,出欄生豬3.42萬頭。三是合理利用土地資源,走多種經營之路。結合果業開發,套種西瓜、花生等經濟作物,走多種經營之路。2008年太窩鄉共產西瓜83萬斤,實現產值30多萬元。太窩鄉以發展臍橙、甜柚為主的種植業和以生豬生產為主的養殖業的規模效應日趨顯現,為太窩鄉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兩大產業的發展,可接納農村剩餘勞動力1000餘人就業,人均增收20元以上。
太窩鄉太窩鄉

基礎建設

以“三清六改”為突破口,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按照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針和“五新一好”整體推進的要求,紮實開展了以“三清六改”為突破口的新農村建設。通過強化領導,轉變觀念,充實力量,突出重點,狠抓落實等工作措施,新農村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1)高標準抓好規劃編制工作。一是抓好示範點的中心村落的規劃編制工作。按照五圖一書的要求和程式,做好了規劃編制;二是抓好20戶以上自然村落的規劃編制工作。2008年已完成規劃編制57個,累計完成101個,占太窩鄉任務的100%。(2)示範點建設取得明顯變化。在太窩鄉開展“三清”的基礎上,重點抓了范塘、龍潭、洋田、石龍等4個示範點的建設。“六改”工作穩步推進。改路:范塘、洋田、龍潭已澆築通組道路計2.8公里,其中范塘示範點環組路計1.5公里。入戶便道也在同時進行中。改水:共改水208戶,農戶的用水條件得到改善,用水質量得到提高,用水安全得到保障。改廁:共191戶,並結合本地實際,積極推行沼氣式改廁。改欄:拆除、豬欄計2460m2,規劃集中建牛豬欄舍6處,計2600m2,逐步實行人畜分離。改房:粉刷牆壁198棟,計82290m2。改環境:拆除舊房3790m2,破舊牛豬欄廁所412間4520m2,硬化屋檐、余坪6600m2。村莊環境、村容村貌得到大的改觀。(3)圩鎮創建和鄉內主幹路環境整治有了大的好轉。一是加大了對圩鎮規劃建設管理力度。在2005年規劃的基礎上,通過引進外資,啟動了第三期農貿市場的建設工作,三通一平工作正在建設中。同時,狠抓了圩鎮長效管理。
太窩鄉太窩鄉
長期僱傭了一名清潔工對農貿市場及周邊沿線進行清掃保潔。與住戶簽訂門前“三包”責任狀,適時對圩鎮環境進行整治。二是加大了對鄉內主幹路環境的整治力度。加大了對沿線兩側亂堆亂放、違章建築的清理工作。使圩鎮和鄉內主幹路的環境得到了大的改善。(4)培育新農民和創評文明信用農戶工作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大力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培育新型農民。2008年已舉辦農業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25期,共培訓農民580多人次。積極做好創評文明信用農戶的前期準備工作,同時開展移風易俗、樹新風等活動。

特色經濟

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工業經濟和個私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一個地方經濟的發展,與基礎設施的好壞是分不開的。鄉黨委、政府始終把公路、水利、市場、家俱園區等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太窩鄉的工作重點之一,始終把主攻工業擺在太窩鄉經濟工作的首位,加大力度,增加投入,常抓不懈,最佳化環境、強化服務、搭建平台,以家具加工業為主的工業經濟和個私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止目前,太窩鄉有個體工商戶149戶,新增19戶,有家具企業110家,新增15家。實現工業產值達8964萬元。一是依託康唐線及通鄉主幹道水泥路的貫通,使家具業得到進一步延伸,擴展了發展空間,解決了用地緊張的狀況;二是建設家具園區,搭建創業平台。在已完善石龍家具基地建設的同時,鄉黨委、政府根據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繼續拓展家具基地規模。目前,在石龍村大塘下又規劃了一塊占地150畝的家具基地。征地、丈量等有關工作已經完成。三是最佳化環境,築巢引鳳。大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完善市場功能;強化服務,建立黨政班子實行與重點企業掛點幫扶責任制,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太窩鄉太窩鄉
以創新先進性教育長效機制為動力,的建設得到加強。根據上級的部署,、村兩級黨組織從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利用一年時間開展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堅持經常性教育與適當的集中教育相結合,是我們黨員解決自身問題、加強自身建設的一條重要途徑。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就是這一重要經驗的成功套用。鄉黨委根據自身的條件和實際,以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找差距、揚優勢、轉觀念、創一流,促進了太窩鄉各項工作的開展。通過建章立制,把一些好的做法梳理出來,固定下來,做到用制度管人,按章辦事。(1)進一步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按照市委的要求,鄉黨委高度重視黨風建設工作。加強了制度建設,制定了機關幹部學習制度、後勤接待制度、機關幹部考勤制度、民主決策制度。通過狠抓制度建設,機關幹部作風得到明顯轉變,行政成本逐漸下降,據估計與去年同期相比,僅招待費就下降8.9%。(2)進一步加強了黨的建設。一是繼續圍繞“親民、為民、富民”的活動主題,創建好班子。狠抓了鄉、村兩級的作風建設,落實了包村、包組,聯繫貧困戶,維護穩定等一系制度。通過制定和落實工作目標責任制,提高了鄉、村兩級的整體工作效能。范塘村在新農村建設中,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結合產業發展,建設生態型新農村,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創造力得到增強。二是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嚴格履行入黨手續,把好黨員“入口關”,在鄉機關、鄉屬(辦)支部實行發展黨員“票決制”,確保發展質量。同時進一步加大了對黨員教育和管理,提高了黨員素質。

地方特色

以創建和諧平安太窩為目標,太窩鄉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全面進步。

高度重視社會穩定和安全生產工作

一是落實維穩責任制,實行了領導信訪接待日維穩掛村制和重大個案跟蹤問效責任制。在“八一”前夕,太窩鄉在做好阻止自衛反擊戰退伍軍人赴京上訪的跟蹤監控中,領導重視,措施可行,有效防止了赴京上訪事件的發生和不穩定因素的出現。一年來,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46起。二是強化措施,落實責任,杜絕了安全事故的發生。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防患於未然。

夯實了計畫生育工作基礎

一是加大了組織隊伍建設,成立了常年服務隊;二是完善了鄉、村、組三級計生網路,構築了計畫生育信息平台;三是進一步落實工作目標和工作措施,計生工作水平和人口性別比,在全市排位前移;四是加大了依法行政力度,依法行政水平有了提高。

教育、衛生工作發展迅速

中、國小教學質量穩中有升。創和諧平安校園成效明顯,校園環境大為改觀。衛生院門診大樓改建竣工,添制了X光機等醫療設備,衛生醫療條件大為改善。

關注民生、社會救助工作更加有力

在中國小校對困難學生繼續“兩免一補”政策,共為700多名學生髮放“兩免一補”金額達2萬多元。進一步落實黨對農村的各項惠農政策,按時發放糧食直補資金。爭取上級水利部門的支部,在傲塘響水灘排灌站興建了一座水廠,徹底解決了太窩中學1300多師生及沿線300多戶農戶飲水難問題。

社會救助工作有力

按時做好發放農村低保人員和困難民眾的救助工作,確保困難民眾有衣穿、有飯吃。老齡老乾和老人體協工作有新起色。老人體協投資1萬多元在鄉院內新建了一個占地400多平方米門球場,園嶺村分會組建了一支腰鼓隊,極大地豐富了老年人的體育生活。在回顧一年來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基礎差,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水利基礎設施條件薄弱,抵禦抗拒自然災害能力差;工作落實進度偏慢,落實質量不高;創新觀念不強,解決問題的辦法跟不上形勢發展要求;這些問題,都有待人們高度重視,切實加以解決。

個私經濟迅速發展

全鄉現有個體工商戶168戶,其中私營企業86家,僅家具企業就有78家,年產值達億元。2004年,新增個體工商戶19戶,其中新增私營企業13家。

生豬生產與果業開發勢頭強勁

該鄉通過工業化理念、市場化開發,大力發展以生豬生產為主的養殖業和以甜柚、臍橙為主的種植業。目前,已規劃建設了以寶林農莊為龍頭輻射10平方公里的生態生豬養殖小區,區內現有養豬專業戶134戶,其中出欄千頭以上的豬場3個,500頭以上豬場5個,100頭以上豬場62個;開發形成了以洋田、龍潭、范塘、中邊四個連片500畝以上的果業基地,累計開發果業面積2800多畝。生豬與果業已成為該鄉農業產業的一大亮點。

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

以鄉村公路建設為主的基礎建設快步推進,新修水泥路4.08公里,投入建設資金達80多萬元;以水利建設為主的農業基礎設施得到加強,投入100多萬元修建了儲水塔2個,新挖山塘15口,深挖山塘12口,新打水井20口,新增農田灌溉面積2000多畝。投入12萬多元硬化了圩鎮交易坪1554平方米,新製作鐵質交易攤位58個,修建下水道113米,鋪設人行道地板磚1600平方米等配套設施建設,圩鎮的美化、亮化等配套功能得到進一步完善。

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計生工作得到加強;加快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科技、文化、教育、衛生、兵、青、婦、民政優撫等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得到了長足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