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飛行器返回艙按要求在預定區域著陸並被尋獲的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空飛行器回收
- 釋義:返回艙按要求在預定區域著陸並被尋獲的過程
太空飛行器返回艙按要求在預定區域著陸並被尋獲的過程。
太空飛行器返回艙按要求在預定區域著陸並被尋獲的過程。歷史沿革2023年3月,太空飛行器回收技術研發取得新進展,一套用於運載火箭助推器和整流罩落區控制的系統已進入研製後期。1主要作用一般包括制動離軌段、自由滑行段、再入大氣層段和著...
太空飛行器回收系統,是太空飛行器上為回收而設定的各種裝置的組合。回收屬太空飛行器返回過程的最後階段──著陸階段。種類太空飛行器經專門減速裝置減速後,以一定速度安全著陸稱為軟著陸;未經專門減速,直接撞地著陸稱為硬著陸。回收系統是實現軟著陸的有效手段,常稱軟著陸系統。太空飛行器回收系統需要太空飛行器返回技術,它是使太空飛行器脫離...
太空飛行器的返回是一個減速、下降的過程,即太空飛行器耗散動能和位能的過程。太空飛行器返回技術的實質就是對太空飛行器所具有的巨大能量──動能和位能的處置。發展過程 太空飛行器返回技術是以再入防熱技術、火箭回收技術和某些航空器回收技術為基礎逐步發展形成的。40年代末,美國和蘇聯競相利用 V-2飛彈改裝成地球物理探測火箭,將...
太空飛行器返回方法是為太空飛行器在飛行軌道上完成指定任務後安全地返回地面著陸或回收所採取的技術和方法。它在返回地面的過程中,一般要經歷四個階段,即離軌、過渡、再入大氣層和著陸。由於太空飛行器的飛行速度太快,在返回過程中必須解決兩大難題:一是減少空氣摩擦,不因高溫而燒毀;二是採用軟著陸方法,不使太空飛行器受損。...
航天高空回收裝置(space air recovery device)是航空航天任務中,對太空飛行器、飛行器等進行回收的裝置,常用裝置有降落傘、減速板等。其基本要求是可靠性、最小的重量和體積、對空間環境的適應性和再入加熱的防護措施。降落傘 套用實例 用降落傘從高空回收人類探索飛行器,始於20世紀30年代的平流層氣球計畫,而在1961...
回收,載人航天術語,是指從對空間返回至地球特定區域的載人太空飛行器、散落物和有效載荷等進行現場處置並轉運至指定地點的活動。釋義 是指從對空間返回至地球特定區域的載人太空飛行器、散落物和有效載荷等進行現場處置並轉運至指定地點的活動。例句 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在軌完成全部既定任務後,乘坐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
《安全返回——太空飛行器回收與著陸技術的發展與成就》是2019年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該書講述了我國太空飛行器回收著陸技術60年來的發展和成就作了概括性的描述。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五篇,共17章。*篇為導言,由兩章組成,對我國太空飛行器回收著陸技術60年來的發展和成就作了概括性的描述...
回收軌道是天文動力學術語。是指從近地衛星安全返回地面的一段軌道,其間利用大氣阻力和升力,再加上制動火箭推力,使飛行器緩慢減速逐漸安全降落地面。定義 回收軌道是指太空飛行器回收艙從回收系統減速裝置啟動到著陸時其質心運動的軌跡。高度 回收軌道一般從10 km左右的高度到地面。原理 回收軌道利用大氣阻力和升力,再加...
而在實現“水平起飛+水平回收”小型太空梭終極“進化目標”之前,中國研製單位不斷在探索中間的實踐方案,那就是先採用“垂直起飛、水平回收”的模式。2007年底,中國“跨大氣層太空飛行器”的演示樣機開始在網路上流傳,這也是中國實踐中間過渡模式的第一次“亮相”,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今後中國開展可重複使用的太空梭...
返回式太空飛行器是指在太空執行完任務後,其整體或其中的一部分需再入地球稠密大氣層並在地面安全著陸的太空飛行器。返回式衛星、載人飛船、太空梭的軌道器以及採集月球或其他行星樣品送回地球的深空探測器,都屬於返回式太空飛行器。其中,太空梭的軌道器為整體返回,返回式衛星、載人飛船等僅其返回艙具有返回功能。簡介 返...
航天數據處理和回收裝置(The space data processing and recycling device)屬於航天飛行器內部的計算裝置,主要負責數據採集處理,也就是航天數據採集系統,分計算機、數據傳輸匯流排及高級語言這三個方面進行介紹。計算機 現代電子技術迅猛發展,使得人們關於機載計算機的總設計思想發生了飛躍,軍標MIL-STD-1750和1862就是...
“下一代無人空間試驗回收系統” (Unmanned Space Experiment Recovery System,USERS)是日本經濟產業省、新能源與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和不載人空間實驗系統研究開發機構提出要求,委託NASDA研製的一顆返回式衛星,於2002年9月10日從種子島發射場用H-2A3火箭發射。研發歷程 日本航天官員成功回收一個名為無人太空實驗...
進入80年代以來,各國航天技術的發展出現了新的特點和前景。第三、第四代高效、多功能的軍用太空飛行器相繼問世。載人太空飛行器的研製出現新飛躍,先後研製了永久性空間站和太空梭,實現了空間站與航天飛船的對接和歷史性的天上人間往返機動飛行,使太空飛行器第一次有了天上回收、修理、加油的停泊站,同時也有了指揮、控制、...
航天上的會合:兩個或多個物體在預定的時間和地點以零相對速度相遇。正常情況下包括交會、對接 基本概念 空間交會對接技術(Rendezvous and Docking,RVD)技術是指兩個太空飛行器在空間軌道上會合併在結構上連成一個整體的技術,是實現航天站、太空梭、太空平台和空間運輸系統的空間裝配、回收、補給、維修、航天員交換及...
相較傘降回收而言,採用垂直返回技術的回收方式技術難度和工程化實現難度大,但是作為一種重要的技術途徑,垂直返回的回收技術在太空飛行器重複使用以及行星際著陸等領域具有獨特優勢,在工程套用能力方面具備一定的可行性 。發展歷史 20 世紀 90 年代,麥·道公司提出了“德爾它快帆”(DC-X/XA)方案。當時,該方案成功...
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成立於1958年8月21日,是中國最早從事空間技術研究的單位,是中國唯一從事太空飛行器回收著陸技術的專業研究單位。發展歷史 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成立於1958年8月21日,是我國最早從事空間技術研究的單位之一。研究所集研究、設計、生產、試驗於一體,以郭永懷院士、楊南生院士、王希季院士、林華寶院士和楊秉新...
作為我國唯一的太空飛行器回收部隊,著陸場站組建40年來,圓滿完成22顆返回式衛星、7艘神舟飛船測控回收任務,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太空飛行器回收成功率最高的國家。為此,該場站官兵先後兩下東南邊陲,3攀雲貴高原,7入內蒙古草原、10闖西北戈壁、21次深入蜀中盆地,行程135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34圈。主要榮譽 2005年1月,中央...
因此,對降落傘所用紡織材料的強質比、耐高溫、耐炳射性能等方面有特殊的要求,特別是耐高溫性能和火箭發射高度為126千米,箭頭回收傘開傘高度為66千米,開傘速度達到1100米/秒,為了使降落傘能在火箭、飛彈、宇箭飛船等太空飛行器回收中得到套用,必須提高傘衣的耐熱性,常用高熔點聚合纖維織物、金屬纖維織物、陶瓷纖維...
9、研製“逃逸發動機”逃逸救生系統,為航天員放心巡天提供了安全保障。10、研製當時中國國內回收質量最大、著陸速度最低、可靠性安全性最高、系統最複雜的一套太空飛行器回收著陸系統。太空保障 執行這次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的兩名航天員將在軌工作33天,為了保證他們能夠健康生活和高效工作,主要採取措施為:1、醫健醫保。
首次使用回收的載人飛船 美國東部時間2021年4月24日上午7時05分,搭乘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載人“龍”飛船的4名太空人抵達國際空間站。這是有史以來首次使用回收的載人飛船完成航天飛行任務。返回艙成功著陸 2023年10月31日8時11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
回收著陸是載人航天活動的最後步驟,也是載人航天任務成敗的最終標誌。載人飛船回收著陸分系統是中國太空飛行器回收技術領域最難、最新、最複雜的回收系統。他學習消化國外經驗、總結返回式衛星回收系統的研製經驗,方案論證、方案設計、關鍵技術攻關。高樹義經過探索與思考,在飛船回收著陸分系統方案論證和系統研製的艱難實踐中...
太空飛行器 “新謝潑德”號(New Shepard):採用了兩部分設計,其中包括一個可容納6人的太空艙,位於18米高、可重複使用的垂直起降火箭助推器的頂部。“新謝潑德”號被設計成以3馬赫的速度垂直發射,然後在距地大約100公里的高度分離,此時助推器將自動返回地面,而太空艙在三個降落傘的幫助下緩緩降至地面,其搭載BE-...
太空艙返回實驗(英語:Space Capsule Recovery Experiment,縮寫為SRE)是印度發射的第一個返回式太空飛行器。它于格林尼治標準時間2007年1月10日03點53分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從斯里哈里科塔的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執行發射任務的運載火箭是印度自行研製的極軌衛星運載火箭-C7,這是印度擁有的運載能力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