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秦嶺山脈最高峰,也是青藏高原以東第一高峰,如鶴立雞群之勢冠列秦嶺群峰之首。自古以來,太白山就以高、寒、險、奇、富饒、神秘的特點聞名於世、稱雄華中。
太白山是渭河水系和漢江水系分水嶺最高地段,具低山、中山、高山等地貌類型,界限清楚、特點各異,特別是第四紀冰川活動所雕琢的各種地貌形態保留完整、清晰可辨。
太白山南北兩坡氣侯迥然不同,隨著海拔高度遞增,氣候類型按一定規律呈連續的帶狀分布。氣候立體差異,使植物、動物分布也形成相應的垂直帶譜。氣侯、動植物的差異同時影響著地表岩石風化進程,並直接參與著不同類型土壤形成。以氣侯為基因、以植被、土壤為標誌的自然綜合體的天然景觀也在垂直位置構成不同類型景觀帶。諸如此,使得太白山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山上林木茂盛,中草藥遍地皆是,尤其世界上僅存的孑遺植物——獨葉草在太白山獨有。豐富的植物資源為野生動物提供了充足食物,雉類之血雉、紅腹角雉及獸類之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珍禽異獸於太白山繁衍生息。自19世紀始,國內外學者紛紛來太白山考察。太白山成為多種學科盛夏時避暑旅遊考察研究和教學實習的主要基地。
太白山風景優美,是旅遊勝地和道家活動場所。唐、宋以來,許多文人學士登臨揮毫,留下膾炙人口的詩文;《關中勝跡圖志》載:道書雲太白山為道家第十一洞天。因此,每逢盛夏之時,登山覽勝者與朝山香客絡繹不絕。
2018中國西北旅遊行銷大會暨旅遊裝備展上,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白山
- 別名:太乙山
- 所屬山系:秦嶺山脈
- 地域範圍:陝西太白、眉縣、周至三縣
- 主峰海拔:拔仙台3771.2米
- 東西長直距:約61公里
- 南北寬直距約:39公里
山名由來
位置界域
地質地貌
地質構造
地貌特徵
低山區
氣候及資源
氣候帶
中山寒溫帶季風氣候帶在海拔1500~3000米間,全年無夏,春秋短促,冬季漫長,氣候冷濕,多雨多霧。年平均氣溫6℃。活動積溫1900~2500℃,無霜期僅140天左右,年降水量多達750~1000毫米。春季以4月下旬或5月初開始,5月份平均氣溫11~13℃,極端最高氣溫有時可達30℃,然而寒流一旦襲來氣溫又會降到0℃以下,故陰坡仍會殘留積雪。9月下旬到10月初開始降雪,冬季從10月始到翌年4月終,極端最低氣溫—25~—12℃,積雪盈尺,有時於翌年六七月份仍消融不完。年相對濕度達70~80%,因而多濕多霧,多出現雨淞霧淞,構成奇麗彖致。故唐代書法家張旭在《山行留客》一詩中曾有“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已沾衣”之佳句。
高山亞寒帶氣候帶在海拔3000~3360米間,氣候寒冷濕潤,年平均氣溫—2~—1℃,年降水量約800~900毫米。10月至翌年4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土壤結凍期長達7~8個月,全年9個月時間為冬季。6月中旬與9月中旬,平均氣溫10~14℃之間。本帶上限是太白山森林之上限。
高山寒帶氣候帶太白山海拔3350米以上為寒帶氣候。此帶氣候寒冷半濕潤,無秋,冬季長,天氣變幻驟劇,風大,太陽輻射強。晴、陰、風、雨瞬息萬變,霧常繚繞,山頭忽隱忽現。一年中寒冷期長達9~10個月,全年平均氣溫極少超過8℃,自10月至翌年4月平均氣溫都在0℃以下,極端最低氣溫可降到-30℃左右,7~8月氣候溫涼,日平均氣溫5~10℃之間的日數約50天,日溫差變化大,常刮東南風。最大降水高度高出1500米,因此降水量明顯減少,年降水量約750~800毫米。8月份起始降霜,9月份始降雪,持續到翌年5月份。大太白海之堅冰,一般於7月份方可消融。頂峰拔仙台,絕大部分時間處於冰天雪地中,若遇寒冷多雪之年,被雪終年不化。七八月間,晴午之時,大太白海、拔仙台一帶,雖冷風颼颼,然陽光如炙,人體感溫度可達50℃左右。
植物
太白山植物分布,自下而上可分為落葉闊葉林帶、針葉林帶、高山灌叢帶、草甸帶。
落葉闊葉林帶在海拔780~1300米間,為山之北麓一個基帶——栓皮櫟林亞帶。此間,氣候條件較優越,地形起伏不大,土層一般較厚,屬典型褐土,最宜於落葉闊葉樹類生長。主要為栓皮櫟林分布帶,其樹冠繁茂,連片成蓋,樹幹挺直,競相向上,組成較突出的喬木林層。林下灌木層主要由子梢、狼牙刺、孩兒拳頭、鐵掃帚組成,林緣和林間空地上零星散布著黃櫨或小喬木。灌叢下之草本層,主要由突脈苔草、野青茅、牡蒿、大油茫等組成。
在海拔1300~1800米間(蒿坪寺至上白雲)為銳齒櫟林亞帶。土壤以普通棕壤為主,間有弱灰化棕壤。此間栓皮櫟減少,銳齒櫟、檀子櫟增多,銳齒櫟幼林多連片出現。本亞帶也是油松分布較集中的地帶。混交林木以板栗、山楊、皂柳、青柞槭、鵝耳櫟、榆、灰楸、麥麩楊、油松等組成雜木林。常見灌木為子梢、胡枝子。林外草本植物占優勢者為芒、大油芒、山棉花及蒿類。太白山所含華中植物區系成份大體以本亞帶為分布中心,主要有四照花、八月炸、貓兒屎、八角楓、枳椇、獼猴桃、漆樹等。
在海拔1900~2300米間(下白雲至大殿)為遼東櫟林亞帶。土壤為普通棕壤與弱灰化棕壤,上至大殿一帶為生草棕壤。此間銳齒櫟和油松明顯減少,遼東櫟和華山松占優勢。遼東櫟純林較少,主要集中在海拔1820米處的上白雲至大殿之間。西太白山陰坪樑上有較好的遼東櫟萌芽林,母株根基直徑最粗者可達1.5米。本亞帶以混交林為主,華山松分布最廣,從海拔1140米處的蒿坪寺至海拔3000米的放羊寺都有華山松分布。在駱駝樹至斗母宮之間,華山松分布較集中,多形成小面積純林。混交林中,喬木主要有山楊、遼東櫟、太白楊、椅楊、皂柳、紅樺、白樺、千金榆、刺榛、三椏烏藥、花楸、棶木、華山松,此外有少量巴山冷杉與零星分布的鐵杉、刺松。林下灌木以華橘竹(又名拐棍竹)占優勢,次為繡線菊、米麵翁、膀胱果等。在本亞帶之上部及谷地多見水蒿等草本植物群落。大殿附近蘊有藥用植物200餘種,林下盛產豬苓、靈芝、猴頭、蘑菇、木耳等菌類植物。
在海拔1805~2750米間(駱駝樹至斗母宮)為紅樺林亞帶。氣候偏涼,濕度較大,兼之地形起伏高差較大,植物生長立地條件較差。土壤以生草棕壤為主,向上則變為生草灰化棕壤。樹木種類大減,占絕對優勢者為紅樺。愈向上華山松愈生長不良,僅只零星散布。在斗母宮下之紅樺稀疏林下,多密生著太白杜鵑(又名藥枇杷)及稀疏低矮的華橘竹灌木層,林緣和林間空地,多有峨嵋薔薇灌叢。草本層以野青茅占優勢。紅樺林下有天麻、大葉三七等藥用植物。華山松多殘留山峰、山樑及懸崖峭壁處的裸露基岩上,有少量巴山冷杉零星散布本亞帶中。紅樺林和華山松林在西太白山石埡子一帶也均有分布。
在海拔2095~2800米間(大殿至明星寺)為牛皮樺林亞帶。此間越向上自然條件越差,土壤由生草灰化棕壤變為灰化土和生草灰化土,因屙牛皮樺逐漸增多,且於斗母宮以上更為集中形成大面積之純林。由斗母宮向上,巴山冷杉逐漸增多,有些地方與牛皮樺組成混交林。林下灌叢仍以華橘竹為主,在林間較開闊地面多生有秦嶺小櫱為主的灌叢,或為野青茅屬的草地。在平安寺附近的空地上,還生長著多年生草本植物柳蘭。明星寺以上,在稀疏的樺林下多有金背枇杷繁生,有的地段尚形成金背枇杷叢林。我國特有的獨葉草(Kingdonia)就主要生長在太白山金背枇杷林下。
針葉林帶在海拔2800~3200米左右(大體在斗母宮與放羊寺之間)為冷杉林亞帶。土壤為灰化土和生草灰化土,主要生長著巴山冷杉。在海拔2800~3000米左右,多出現巴山冷杉林片段,大殿以上零星散布,所見不多。斗母宮以上才顯現小片冷杉林,在放羊寺稍下山樑上方可見到面積較大的巴山冷杉林。冷杉純林鬱閉度較大,林下陰濕多苔蘚。在稀疏的冷杉林下,有金背枇杷灌叢。草本植物主要有高山老鸛草。
在海拔3200~3400米間,為落葉松林亞帶。主要由太白紅杉(Larixchi-nensis)純林組成。其上界已是太白山森林分布之上限。此間由下而上為生草灰化土、森林草甸土和高山草甸土。氣候較冷,植物生長期較短,立地條件極差。太白紅杉個體生長極慢,年粗生長在0.8厘米以下,年高生長不足7厘米,植株乾矮彎曲多分枝,當達2米以上時,則上部枝葉乾枯,且常有全株死者居多。其林帶內,灌木層有密枝杜鵑、銀露梅、忍冬、高山繡線菊等。草本層成分複雜,主要有禾葉蒿草、圓穗蓼、早熟禾等。另外,林中苔蘚、地衣甚多,多生長於地面和岩石上。太白紅杉在海拔3200米以下的陰坡和半陰坡,一般生長較好,高達15米,最高可達17米。
高山灌叢帶、草甸帶海拔3350米以上為高山灌叢帶、草甸帶。地勢高,為第四紀冰川活動的冰源地段。自第四紀末次冰川消退以來,這裡一直處在冰緣氣候控制之下,氣侯寒冷、空氣稀薄,陽光輻射強烈,常颳大風,蒸發旺盛,植物生長期短。基岩裸露,塊礫遍布,現代冰融風化作用仍在強烈進行。成土過程極為緩慢,主要分布著高山草甸土、原始草甸土和原始土壤。在這塊冰蝕地面上喬木已絕跡,主要分布著矮生匍匐灌叢、矮生草甸、苔蘚群落、地衣群落,且有少數裸露岩面被微觀藻類和菌類群落所覆蓋。
矮生灌叢主要由密枝杜鵑和懷腺柳組成,或由高山柳群落以小片狀與密枝杜鵑群落組成複合體,偶或與密枝杜鵑組成共優種群落。密枝杜鵑群落覆蓋率為70~80%,高山柳群落覆蓋率為50~70%,灌叢中有高山繡線菊等。灌叢群中常有禾葉蒿草密生,其覆蓋率達20%。矮生草甸,主要以禾葉蒿草群落占優勢,在局部低平較陰濕地段還分布著以圓穗蓼草為主的雜草群落。苔蘚群落和地衣群落分布極廣,從岩石、土壤以至樹桿枝頭,均可見到不同種類的地衣和苔蘚。太白山頂部,灌叢和草甸合起來占不到一半面積,而苔蘚和地衣群落占到一半左右。其中殼狀地衣群落占全部地衣群落面積的80%以上,處於絕對優勢,而葉狀地衣只占10%,枝狀地衣僅占1%左右。
種類
稀有植物世界上僅存的、中國獨有的孑遺植物——獨葉草,在太白山得天獨厚的環境中延續,在地球上如鳳毛麟角,罕見難得,被視為“世珍國寶”。
用材林木優質用材林木有栓皮櫟、銳齒櫟、遼東櫟、側柏、油松、華山松、冷杉、紅樺、白樺、落葉松、小葉楊、青楊、毛白楊、山楊、椅楊、椴、太白楊、楸、椿、榆、槐、楓、黃蓮木、朴等高大喬木。
澱粉植物、糖類植物已知太白山澱粉和糖類植物有84種,其中毛栗、葛等均含澱粉在25%以上,此外尚有榛子、百合等都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野生澱粉植物。太白山野生糖類植物以獼猴桃、八月炸、五味、山葡萄、峨嵋薔薇果為主。
油脂植物太白山含油脂野生植物約100餘種,其中松科、柏科的種子含油率約42.76%,榛子的種子含油率為51.6%,除可食用外,又可供工業作潤滑油、制皂、油墨、油畫顏料和化妝品的原料。此外,黃蓮木(藥樹)含油率35.05%,可供工業制皂和制潤滑油,經過處理亦可食用,其枝、葉、根、皮均可做殺蟲農藥。毛棶(又名油樹、梁子木)果實含油率31.3~41.3%,含糖2.9~5.8%,油可供制皂、漆料和作潤滑油。白樺樹皮提取樺皮油,出油率33.12%,在工業上有較高的使用價值。漆樹割取漆液,可作油漆原料。貓屎瓜可提取橡膠。
此外,油脂植物還有杜仲、衛茅、楝樹、五角楓、三椏烏藥、椿、播娘蒿、黃花蒿等。
纖維植物太白山含纖維野生植物有114種,其中以木本之榆樹皮、禾本之蘆葦、草本之芒、馬蓮含纖維率高,可用作造紙、人造棉原料。
單寧植物單寧(鞣質)植物經浸提取的產品為栲膠,是化學工業的重要原料,已發現太白山單寧植物有50餘種,其中栓皮櫟、遼東櫟等樹種的殼斗和種仁及樹皮均含單寧在13.26~26.06%,油松、華山松、冷杉、粗榧等樹皮中所含單寧量多、質優,鹽膚木葉上生的五倍子含單寧可達60~80%。此外,如鵝耳櫪、楝樹皮、毛棶、黃櫨等及蕨類均含鞣質。
藥用植物目前已發現太白山藥用植物有510種,有些命名冠有“太白”二字,以示太白山所產,與眾不同。當地把部分草藥稱“七”藥,其中有50餘種已被收入《陝西中草藥》一書,太白山產“七”藥百餘種。以“太白”冠名之地道藥材有太白貝母、太白黃蓮、太白米、太白花、太白茶、太白三七、太白黃精、太白鹿角、太白艾、太白美花草、太白小紫苑、太白黑人參、太白手兒參等。
常用中藥材有黨參、黃芪、黃精、天麻、首烏、菖蒲、大黃、太羌、威靈仙、獨活、五味子、靈芝、豬苓、升麻、柴胡、前胡等200餘種。太白山中藥材資源豐富,開發利用的潛力大,成為太白縣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