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洋參

太白洋參

太白洋參為玄參科植物大衛馬先蒿、美觀馬先蒿、鄧氏馬先蒿的根,具有滋陰補腎、益氣健脾、益智健腦、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太白洋參含有多種胺基酸,具有與西洋參相似的功效,但此藥補氣而滋陰,健脾和胃而消炎,同時還有止痛的作用,是西洋參所不具備的功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太白洋參
  • 別稱:煤參、太白洋參、黑洋參、太白陽參、黑參、黑白參
  • :植物界
  • 分布區域:太白、四川、雲南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用法用量,注意,各家論述,

形態特徵

1.大衛馬先蒿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高者可達50cm。根粗大,多自根頸下發出2-4條側根,粗線形式略作紡錘形,長約7cm,肉質,鬚根多,束生於根莖四周。根莖短,直立。莖單出或自根莖上端發出多條。葉在莖下部者多假對生,上部者互生;基生葉或莖下部的具長柄,長可達5cm,扁平,沿中肋具狹翅;葉片膜質;卵狀長圓形至披針狀長圓表,長約7cm,寬約2cm,羽狀全裂,裂片羽狀淺裂或半裂,邊緣有重鋸齒,齒端有小刺尖。總狀花序頂生,長13-18cm,疏稀;苞片葉狀,上部的比萼短,3深裂;花梗短,長1.5-3mm,纖細,密被短毛;萼膜質,卵狀圓管形,前方開裂至管溝中部或更深,3齒裂,後方的1枚較小而鑽形,其餘的條形,均全緣;花冠紫色或紅色,長12-16mm,筒伸直,盔的直立部分在自身的軸上扭旋兩整轉,復在含有雄蕊部分的基部強烈扭折,使喙指向後方,捲成半環狀,端2淺裂,下唇大,中裂片小,寬倒卵形。蒴果狹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約10mm,寬4-5mm,兩室極不等。花期6-8月,果期8-6月。
2.美觀馬先蒿 主要特徵為多年生草本,高1m左右。根狀莖多少伸長而具節成木質鞭狀。葉無柄,抱莖;葉片條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10cm,寬2.5cm,羽狀深裂,裂片達20對。萼有密腺毛,很小,長3-4mm,齒三角形而小,近全緣;花冠黃色,花冠筒長1.2cm;花柱自喙端伸出。蒴果卵圓形,稍扁,長1.4cm,寬大0.8cm,兩室相等,端有刺尖。
3.鄧氏馬先蒿 主要特徵為多年生草本,高可達160cm。全株被褐色或帶白色長毛。根莖粗狀,肉質,細鞭狀。莖圓狀,粗壯,上部有分枝,帶紫紅色。葉片長披針形,羽狀深裂至距中脈1/4處,裂片披針狀長圓形,了多每邊15枚。穗狀花序生,長達20cm,有腺毛;萼長7mm,有密腺毛;花冠淡黃色,較大,有毛,盔的直立部分向前彎曲,含雄蕊的部分轉折向前作舟狀,下喙有長毛。蒴果卵狀長圓形,長1.7cm,寬0.9cm,兩室相等,有小凸尖。花期7月,果期8-9月。
太白特產太白洋參為一名貴中草藥,主產於陝西的太白、四川、雲南等省區,具有類似人參的功效,民間廣為使用。太白洋參中胺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結果表明:太白洋參中含有人體需要的15種胺基酸,其中精氨酸的含量相當高,含7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5種人體必需的宏量元素。味甘;微苦;性溫;小毒。
太白洋參為多年生草本,高達1m,多毛。莖單一或上部分枝,中空,生有白色疏長毛。地表根莖生有稠密的鬚根,向下以長達20cm的較細的具節而呈鞭狀根莖連線於呈結節狀較粗的根端根莖上。根粗壯內質,鮮時白色,常呈人字形分叉,乾後稍變黑。基生葉早枯,較小,中部者最大,向上漸小而為苞片狀,莖生葉互生,線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基部抱莖,羽狀深裂,裂片達20餘對,緣有重鋸齒,齒具胼胝,花序穗狀而長,密生腺毛;包片葉狀,愈上則愈小;萼小,有密腺毛,齒三角形;花冠管黃色,有毛,中裂片大於側裂片,下緣有長鬚毛;雄蕊4枚,2強;花柱細長,自喙端伸出;胚珠4至多枚,橫生。蒴果卵圓形而稍扁,兩室相等,先端有刺尖;種子三角狀腎臟形。
太白洋參藥材主根粗壯,呈圓柱形,稍彎曲、扭轉,長5cm~15cm,直徑達0.8cm~1.5cm;表面灰黑色,全體有疏淺斷續的粗橫紋及明顯的縱溝。主根常具人字形分叉,下部常有支根2~4條及少數細側根;根莖較短細,長0.4cm~1.5cm,直徑0.3cm~1cm。全根都著生多數須狀細根及須狀細根脫落後遺留的疣狀突起。主根質較硬,輕而脆,顯柴性,斷面灰白色,呈放射狀。氣特異、微香,味甘、微苦。

分布範圍

生態環境:1.生於海拔1750-3500m的溝邊、路旁及草地上。
2.生於海拔220-2700m的荒草坡及疏林中。
3.生於海拔3400-3700m的山坡及林下。
資源分布:1.分布於陝西、甘肅、四川等地。
2.分布於陝西、甘肅、湖北、四川等地。
3.分布於陝西、四川、雲南等地。

主要價值

滋陰補腎;益氣健脾。主脾腎兩虛;骨蒸潮熱;關節疼痛;不思飲食
藥理作用
抗氧化,延緩衰老
經藥理研究顯示:太白洋參水煎液給ICR小鼠灌胃,可降低肝臟和血液中由四氧嘧啶所引起的抗氧化酶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物酶,POD;過氧化氫酶,CAT;丙二醛,MDA)含量的異常增高;可顯著降低血液中的血紅蛋白LHb的異常增高;可顯著降低四氧嘧啶所引發的血清ALT(血清天冬氨酸氨基移換酶)和血清AST(血清丙氨酸氨基移換酶)的異常增高,抑制四氧嘧啶引發的肝指數的異常下降;促進力竭小鼠肝臟MDA,SOD及血清LDH水平向正常範圍恢復,從而提示太白洋參可以有效的清除自由基,防止自由基所引起的肝臟組織損傷,防止生物膜氧化破壞的作用,提高機體的抗氧化能力,對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延緩機體的衰老具有一定的意義。
太白洋參的70%乙醇冷提物可以顯著延長小鼠游泳至力竭的時間(P<0.05),可以抑制小鼠力竭游泳運動產生的SOD、POD及LPO的異常升高和Hb、血糖和肝糖元、肌糖元的大幅度下降,並能加快24小時恢復後SOD、POD及LPO趨於正常,並使Hb和肝糖元、肌糖元、血糖達到超量恢復,提示太白洋參的醇冷提物可以清除自由基,顯著加快自由基代謝,延長小鼠的游泳時間,推遲疲勞的發生,並有助於運動後疲勞和物質與能量的恢復,提示具有明顯的抗氧化損傷和延緩衰老的作用。
小鼠的耐缺氧試驗和負重遊泳試驗也證明太白洋參能夠增強體力,提高機體生命活力,從而改善機體的氧代謝,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
健腦益智作用
記憶功能的減退是人體衰老的一個重要特徵。藥理實驗(跳台法)證明,太白洋參水煎液和70%乙醇提取液均可顯著改善小鼠的記憶獲得和學習能力,證明太白洋參有促進小鼠學習記憶的作用,其機制可能是延緩細胞老化的作用。
提高免疫力
免疫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進行性減退也是人體衰老的原因之一。太白洋參醇煎浸膏可提高飢餓致“脾虛”小鼠的血清澱粉酶活力,可顯著促進萎縮胸腺的恢復,升高胸腺中RNA的含量,促進胸腺中蛋白質合成加快,增強胸腺活力,從而提示太白洋參具有擔高脾虛動物的消化能力,促進機體免疫能力的作用。
抗疲勞作用
太白洋參水煎液(0.5g/ml)可以提高安靜狀態下小鼠體內SOD酶活力、肝糖元及肌糖元含量,可使力竭小鼠的肝糖元、肌糖元超量恢復,明顯延長小鼠力竭游泳的時間,表明太白洋參可提高小鼠的運動能力,促進疲勞恢復,具較強的滋補作用。
滋陰補腎的作用
太白洋參的醇提浸膏對甲狀腺素造成的“甲亢型”腎虛小鼠模型的機體耗氧量上升、痛閥下降、體溫上升、飲水量上升等陰虛症狀皆有明顯的改善作用,這與文獻中所述太白洋參具有“滋陰補腎”,主治腎虛、骨蒸潮熱等症的描述基本相符。
毒副作用
急性毒性試驗研究顯示,小鼠對太白洋參的最大耐受量為180g生藥/ kg,比其在民間的藥用劑量9~15g/天高出100多倍,可以認為太白洋參毒副作用小,用藥安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大劑量30-60g)。

注意

1.《綱目拾遺》:食之多吐人,其性劣。2.《陝西中草藥》:反藜蘆。忌生冷飲食及漿水。

各家論述

1.《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補虛,健脾胃,消炎止痛。
2.《陝西中草藥》:滋陰補腎,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治身體虛弱,腎虛骨蒸潮熱,關節疼痛,不思飲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