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首先介紹了太極拳的十三要素及理念,並對重點拳法太極拳十三段錦進行了詳細介紹,書中通過實拍照片逐步示範太極拳十三段錦的動作要領,並輔以文字註解,直觀明了地展示出全套太極拳十三段錦的一招一式。同時對太極拳法中的傳統練習方法,單獨進行了詳細剖析,方便讀者領會箇中要義。 對於太極拳研習者而言,本書是不可多得的實用教材。大眾讀者也可從本書所述的太極拳理中,學習中國傳統哲學智慧,一探中華武術文化的博大精深。
基本介紹
- 書名:太極拳拳法精解
- 類型:體育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7691006
- 作者:苑得時
-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 頁數:238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2.本書從太極拳十三段錦入手,通過實拍照片逐步示範其動作要領,並輔以文字說明,直觀易學,適合各種層次的太極拳習練者。本書還對太極拳拳理進行了詮釋,練習者可以通過本書做到招式、拳理雙修,對練習太極拳大有裨益。
3.本套書採用照片實圖加解說的形式展開內容,通俗易懂,適合廣大太極拳練習者參考自學。
作者簡介
退休後的苑老師全身心投入到傳統太極拳的揣摩和探討,現擔任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太極拳活動站顧問,義務指導學員習練傳統太極拳。
圖書目錄
第一節圓及其四種變化
第二節水的八項性能
第二章無極勢
第一節無極勢太極態的初始
第二節太極態
第三節陰陽變
第三章氣旋與螺旋
第一節氣旋——“天8”真氣循經運行法
第二節氣旋——“地8”真氣循經運行法
第三節螺旋
第四節螺旋與五行變
第四章太極拳行拳三字經
第一節太極圓
第二節太極腰
第三節太極步
第四節太極手
第五節太極功
第五章太極拳傳統練法
第一節太極拳練法321
第二節圓變四法走貓步
第三節太極拳練法四、五、八練法
第六章圓變流體三十七勢太極拳動作圖解
第七章太極拳漫談
第一節關於“8”旋變的溯源
第二節四六開、風水旋與黃金分割的關係
第三節太極拳與膝關節損傷
第四節太極拳漫談
第五節太極拳“內練”理法探秘
第八章太極拳十三段錦
附錄一太極拳連續演練動作示例
附錄二十三段錦連續演練動作示例
作者心愿
作者簡介
序言
和苑先生結緣始於2010年4月初的一天,應朋友邀請到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與一位太極名師學練太極拳。從熙熙攘攘的天安門廣場進入勞動人民文化宮大門,門外是人潮如海,門內是三五成群;門外是寬闊的廣場,門內是古樹參天,雖然只有一門之隔,儼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沿甬道前行,走百餘步右轉,便到練拳場所,一群人圍站一起,一位長者站在中間。朋友給我介紹說,那位站在中間的長者就是太極名師苑先生,他身材修長,精神飽滿,鶴髮童顏。朋友引薦後,我表示自己學拳的誠意,苑先生面帶微笑,非常隨和地說了一聲:“好啊!一起學習吧。”苑先生今年八十歲。上世紀60年代初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體育系,對太極拳刻苦鑽研幾十年,並得到太極名家王培生真傳,不僅深得太極拳的精要,而且還有獨特的見解,特別適合強身健體。
太極拳已經成為我國普及率極高的健身運動之一,練習者達到一億以上。由於缺少名師傳授,很多人沒有完全理解太極拳原理,因練習方法不當使身體不同程度地受到傷害,有的練習動作走偏,有的膝關節受損,等等。練習者未達到通過練拳強身健體的目的,反而造成身體損傷。
苑老師不僅傳授太極拳套路,而且講解太極拳的由來。在講拳理的過程中常用動作進行說明,讓人更充分地感受到太極拳的韻味,用淺顯直觀的方式,讓人理解其中深邃的含義。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淺顯易懂,道法自然。接著苑老師開始演練他的三七式太極拳,雖已八旬老者,動作連綿不斷,
猶如江河之水,揮灑自如,沉穩而輕靈。不由得被苑老師的理論和動作深深吸引。
人到中年的我趕上了快節奏的社會,總被事務纏身。曾經嘗試過很多鍛鍊方式,也曾經練習過太極拳,但均因無趣而中斷。接觸苑老師後似乎有一種“眾里尋他千百度”之感,並就此與太極拳結下不解之緣。
有一次,我問苑老師太極拳修身養性之道,想知道他的動作又是如何套用的,苑老師把我叫過來,講掤、捋、擠、按、肘、采、挒、靠、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這是太極十三勢,但在運用過程中是渾圓一體,隨機而變,沒有絕對,不變的是理,動作則可以千變萬化。法無定法,和機者妙。接著他和我搭上手,一邊講四正四隅的運用之妙。
寒來暑往,時光荏苒,在不斷演練太極拳過程中,也由開始之初的茫然漸然至如今豁然的過程。
首先學習太極拳要明白太極拳的理,就是所說學藝先明理,理明藝生輝。太極拳是流體水性,像江河大海,滔滔不絕,水性(性能:三平:中平、沖平、補平)。太極拳的形象是十三勢: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左顧、右盼、中定,外形的動作身形手法等(防禦功能)。
太極拳的精髓是太極,即無極而生,陰陽之母,動靜之機(機勢)。
太極是混混沌沌、有無之間、陰陽未辨之中的東西。任何事物的平衡點,在太極來說,動靜之機就是始而未發、虛實兼備、得機得勢的那一刻。它是調劑任何不平衡的東西達到平衡之機制(綜合用中。如:中土生萬物)。
太極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無極空空洞洞,縱向派生太極。太極混混沌沌,有一點生機,橫向同時生對峙狀態的陰陽。陰陽可辨可分,但不能離開。原始陰陽是時空(時間和空間),空間
其大無邊,其小無內,時間無始無終。
從外形確定太極拳:圓變。包括圓本身的變動、大小、轉移、時間。以及圓與圓之間的從動到聯動,如同地球帶著月亮繞太陽轉動,似用腰帶動四肢的螺旋運動。
從內在動因確定太極拳:水性。有根本大法“反動”、“弱用”;基本素質:弱柔、低下、無定形;具備能力:借、戒、節,達到專氣至柔的要求。
學習太極拳目的端正,精神守一,放鬆沉浮是關鍵。
學太極拳目的是獨善其身(長壽),兼善世人(助人)。核心:氣血通暢、提高臟腑功能。內容:太極拳理(易理和黃帝內經)術(太極拳)、法(“反動”、“弱用”)、數(廣度、深度、寬度)。
學習方法:自學(仿生);從師與諸物和自身。太極拳為道功拳,道不遠人,大道至簡,易理易知,易簡易從,學拳先學理,理高莫過於易。不知易、不懂陰陽,是無法學好太極拳的。
應、通、松。適應者生存,不適應者淘汰,通融者適應,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通則久,放鬆則通中空,中空則通。因此,太極拳最終目標是使體內氣血通暢,身體健壯,提高體內外的免疫防衛能力,延年益壽。
太極拳達到效果:瘦者壯、弱者強、病者健。氣血通暢就能調節體內各方面的平衡,損有餘而補不足。
太極式:三平三垂“S”圓,平心靜氣松三環。
空虛離虛騰虛感,三回九轉等靜現。
太極態:靜極生動一點點,朦朦朧朧拳根源。
虛實兼備似水性,始而未發處中間。
放鬆:放鬆是一種狀態,流體的性質,是太極拳虛實兼備必備的素質。如水性能:柔弱、低下、無常形。人進到水裡是水的虛性,把人溺死是水的實性,無虛不入。因此,練拳人要易筋、易骨、易髓,專氣至柔能嬰兒乎(返璞歸真)。
放鬆是一種方法。要明白,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是練拳的根本大法。弱用就是放鬆。方法:放著松、松著放、向中松、由中松放。類似放風箏、氣球的卷放。意氣力放鬆,經絡、臟腑才能暢通;外形動作放鬆,中空才能輕靈。才是一種進入敬、靜、淨的過程。靜則應,應則生存,不適應者淘汰。因此,放鬆是達到長生的一種方法。
太極拳的放鬆是去掉本力,先天生的僵緊。後天學會的中松、放鬆,同時相繼全方位的太極特有的松:陰松、陽松。
太極拳中時空的陰陽變,太極拳空間是圓形,時間是周期,二者之變化要相輔相成,要得機得勢,圓滑勻潤。
人要按拳的要求進行改變,意要中庸,氣要平靜,勁要放鬆,形如圓、性如水。是拳練人,不是人練拳。
在苑老師指導下,又以大自然為師所產生的點滴感悟實屬個人的理解,願與拳友共享,對否請賜教。但我要感謝苑老師修道求真精神,兼濟天下之善舉。把幾十年潛心研修的太極拳精髓著書《太極拳拳法精解》奉獻給世人。
也願天下所有人從《太極拳拳法精解》這本書中體味太極拳真諦,得到健康快樂,益壽延年。
更願這種凝結東方智慧的拳種被世人所喜歡,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龐軍
於北京
序
“太極拳好”,好在她是中華民族為人類奉獻的,具有自身防禦功能的一件寶物。盤點太極拳的效能,小則益壽健身,中則對外禦敵興邦,大則造福人類。
“太極拳好”,好在她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是活的教科書,是體驗生存、生活的實驗田,是濃縮了的生存、生活標準。她的理念和方法是每個正常人處人處事的準則。如盤拳最戒貪、頂、速。貪就是過,過就是錯,過則為災;頂就是雙輸,殲敵一千,自損八百,不如合和萬事興;速就是欲速則不達,等等。
“太極拳好”,好在她是人類預防骨關節病,尤其是膝關節病的良藥,像天山雪蓮一樣能禦寒。她主要練人的腰腿腳使其升溫,使關節不滯,靈活好用,延緩退行性骨關節病的進程,不得老寒腿,少摔跤;摔跤後不易損傷,可延年益壽。
“太極拳好”,好在她是道功拳。“大道致簡,道不遠人”就在自己身邊。太極拳簡單到圓變:大小、轉、移、撬四法,地球人都知道,容易練。人體就是一個能自控、分虛實的可變圓,不需要有固定的場所和時間,人人都能自控、圓變盤拳。
太極拳的一切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可以無師自通。關鍵在於怎么發現自身本來固有的潛能。其次是學習過來人的心得體驗。我以過來人的身份談心得體驗,提煉為“三手”,僅供讀者參考。第一是“指手”,指出人人盤太極拳,天天悟太極拳養生之道。常言道:民以食為天,天天吃飯滿足人的食慾、發育成長;同樣的道理,人以拳為地,地道的修身健體,使身體像大地一樣厚重,承載人的智慧、技能,使其發揮到極致。因此對於太極拳活動應
為第一需要,第二是“傳手”,從“易經”悟來的圓變,道德經悟來的圓變方法(“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為根本大法)和水性,以及黃金分割律等理念,如何用在盤太極拳上傳遞給讀者。第三是“幫手”,為讀者寫好教材、教會方法。
本人是北京師範大學體育系武術專業,1959年入學的本科畢業生,一貫重視研究體育教育和教材教法,在職期間兼西城區教育局教研員,在教材教法方面有一定的心得體驗。退休後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練習、研究太極拳教材教法,給大家提供的教材是三個十三,即太極拳十三要素、十三段錦和太極十三勢。前者是本質,後兩者是形式。教法是把複雜的難學的問題,變得簡單、容易解決。對太極拳的第一教法是:一切動作都是通過放鬆、松放完成的,她是圓的放鬆和松放,由周邊向中心變小,為放鬆、為防禦的動作;由中心向周邊變大,為松放,為攻擊的動作。請注意,太極拳只有松,沒有緊,是陰松、陽松。具體講,用何處,放鬆何處;何處緊,松何處;氣血走向何處,放鬆至何處。注意放中有松,松中有放,二者同時存在不同之處在於:由小變大和由大變小的方向不同;要求放多大量,同時松多大量。第二教法是“易”想天開、無定師,全憑練悟自通;只要你用心去認真感悟五行在意氣勁方面的變化,包括自己的身、形、腰、頂、“易經”中的圓變、“道德經”中的水性,會“借”地吸引力,“戒”掉自身的僵力,“節”約體內的勁力,就能無師自通。第三教法是物以質成,理以數證。一切做到心中有數,有步驟、有做法,達到明確、具體恰當。總之,教法因人、因時而定,無定法。
該心得體會遲遲不敢寫出來,因本人才疏學淺,達不到“天人之通,通古今之變、變成個人之見”的程度,沒有著書立說的資格。此次出書只是淺談自己練拳的心得體會,是在孟彥君和李士雄夫婦強烈要求及大力支持下啟動的。他們認為這種練太極拳的方法能福澤眾生,在此感召下答應下來的。本書中的拳術理念和方法,
如:圓變、流體、水性、黃金分割律、“8”字形螺旋變法等,得到了魏巍、何如松二位先生的首肯及共同探討研究後,才確定的。魏先生全盤操辦;何先生執筆本書的前四章;還有熱忱好學的李飛、蘇麗平夫婦參與本書後四章的整理和校對;最後李士雄先生揮筆題詞;王培健先生為出版、印刷而忙碌,劉東強、張全福先生整理、列印及校對書稿,程建華、林旦航先生攝影、繪畫。對以上諸君的辛勤勞動及無私協助表示衷心地感謝!
本書謬誤及不足之處,懇請讀者指正。
苑得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