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學

太極拳學

太極拳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太極拳發源於唐朝,稱為“唐手”。中興於明朝,稱為“十三勢”,太極拳界皆尊武當山張三豐為太極祖師。太極拳學由太極拳經,太極拳論,太極拳歌,太極拳解等形成的理論體系。太極拳學的生活化,普及化,科學化,實用化符合時代的要求。

太極拳學與中醫經絡學,太極哲學,五行學,養生學為一體。以張三豐的《學太極拳須養生聚氣論》為理論基礎;以《太極拳經》指導實踐;以太極拳十要為準繩;以太極拳歌方便記憶;以《太極拳論》形象的展現太極韻味。

太極拳學是延年益壽為方法,福壽康寧為願景,勤誠禮恆為訓,養心健身,老少皆宜,隨歷史曲折卻默默傳承的文化魂寶,大道顯隱,太極拳學是歷史興衰的鏡子。

太極拳學是太極拳家的心血凝結,明代的張三豐;清代的王宗岳,陳長興,楊祿禪;民國的楊少侯,吳鑒泉,楊澄甫;新中國的吳圖南,楊禹廷,陳發科,趙斌,傅鐘文,吳文翰等太極拳家為太極拳的弘揚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民國期間出版了《科學化的國術太極拳》《太極拳使用法》《太極拳體用全書》,新中國出版了《太極拳之研究》,《CHINA TAICHI》。國家體育總局1962年先後出版了國家套路《楊式太極拳》。1997年由西安永年太極拳社出版了《楊氏太極拳正宗》,由此陳氏太極拳,楊澄甫式太極拳方面的書籍相繼出現,正宗,真詮,述真成為了市場經濟時代的特徵。

太極拳學源遠流長,包容,借鑑,歸納與時俱進。“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

道在陰陽變化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極拳學
  • 作用用途:防身抗暴、克敵制勝
  • 相關書籍:孫祿堂先生出版的《太極拳學》
  • 學習前提:真切領會、正確理解太極拳學
太極拳學簡介,修煉前提,理論知識,太極拳的哲學理論,

太極拳學簡介

作為防身抗暴、克敵制勝的社會實踐,中華武術在炎黃子孫繁衍生息中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武術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的系統總結便形成太極拳學。
太極拳是中國的傳統武術,太極拳的技術與理論經過數百年的演化、發展始臻完善,1919年孫祿堂先生出版《太極拳學》一書。太極拳發展史上有了專門研究太極拳技術與理論的太極拳學。

修煉前提

真切領會、正確理解太極拳學是順利修煉中華武術的必要前提。得心應手,是說太極拳學能夠幫助中華武術愛好者入門,指導中華武術修煉者深造。自覺修煉,意味著中華武術愛好者的修煉實踐活動要有目的、有計畫、有方法、有意義。太極拳學會告訴我們中華武術的常識;太極拳學會告訴我們中華武術的發展變化;太極拳學會告訴我們中華武術昨天的輝煌、今天的困惑、明天的希望;太極拳學還會告訴我們中華武術的體系、組成、結構、功能、性質、特徵、原理、方法、手段、目的、效果、缺陷等等理論知識。太極拳學會提醒我們認識中華武術的本質;太極拳學會提醒我們尊重中華武術的規律;太極拳學會提醒我們堅持中華武術的原則;太極拳學會提醒我們研究中華武術的奧妙;太極拳學會提醒我們培養中華武術的技能;太極拳學更會提醒我們牢記中華武術的宗旨。總之,為了自覺修煉中華武術,我們需要學習太極拳學。

理論知識

首先,我們必須學習和研究太極拳學的理論知識。其中主要包括中華武術的物理規律、生理規律、心理規律、倫理規律、研究規律、教學規律等等知識。其次,我們必須比較熟悉和適當掌握太極拳學的實踐技能。在可能的情況下,還要努力爭取精通。中華武術的功法修煉、格鬥對抗、套路演練,是太極拳學的獨特內容。突出性命雙修,強調融和拳道,是中華武術的本色。再次,我們必須理解和明白太極拳學的信息系統。中華武術的民間交流、組織傳播、情感溝通、文化使命,意義都在於人生完善與世界和平。此處特別需要科學的思維。物理揭示動靜交替規律,生理揭示新舊代謝規律,心理揭示靈肉協調規律,倫理揭示性情均衡規律,哲學揭示天人和合規律。

太極拳的哲學理論

1.《易經》:“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穎達疏:“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2. 宋代理學家則認為“太極”即是“理”。《朱子語類》卷七五:“太極只是一箇渾淪底道理,裡面包含陰陽、剛柔、奇耦,無所不有。” 清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謂太極也。”
3.謂天宮,仙界。 三國魏阮籍 《詠懷》之七二:“時路烏足爭?太極可翱翔。” 晉葛洪 《抱朴子·吳失》:“園囿擬上林,館第僭太極。”《雲笈七籤》卷八:“太極有元景之王,司攝三天之神仙者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