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內涵與價值,淵源與發展,製作工藝流程,
簡介
2007年6月9日文化遺產日,它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太平鈿剪紙的外觀有方有圓,以壽桃形、波浪形相間居多。處在字樣當中的大多為銅錢圖案,也有花環形圖案,或字樣當中還有字樣,如“魚水千年合”當中是“合”字;也有字樣當中無圖案,即整張太平鈿剪紙全由字樣構成,字樣按上下右左中的順序排列。
太平鈿剪紙作品大多只使用一次,用完即毀,保存較少。也有作為收藏的,特別是技藝高的剪紙藝人的作品常被人(以婦女居多)討要收藏,當成剪紙的樣本,所以平陽太平鈿剪紙能夠世代相傳,部分作品被保留了很長時間。
時俗變遷,傳統節日趨淡,太平鈿剪紙的用途銳減,與人們的現實生活漸行漸遠,如今年輕婦女大多沒有學剪太平鈿的經歷,平陽太平鈿剪紙瀕臨斷層的危險。
內涵與價值
太平鈿剪紙獨有的民間味道可在“太平鈿”這3個字里讀出。根據《古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版)解釋:
太平,①猶治平,謂時世安寧和平。《漢書·王莽傳上》:“天下太平,五穀成熟。”②指連年豐收。《漢書·食貨志上》:“進業曰登,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
鈿,①用金翠珠寶等製成花朵形的首飾。白居易《長恨歌》:“花鈿委地無人收。”②以金、銀、介殼之類鑲嵌器物。如金鈿;螺鈿。
把“太平”和“鈿”連在一起正是寄託了老百姓的良好祝願。
太平鈿剪紙的內容多與喜慶節令、五穀豐收等聯繫,如“壽”、“福”、“福(中)壽”、“丁財兩旺”、“同行到老”、“長生不老”、“福貴榮華”、“花籃雙喜”、“松柏長青”、“壽比南山”、“平安吉慶”、“家門清吉”、“四季平安”、“萬事如意”、“大吉大利”、“千歲”、“步步高升”、“魚水千年合”、“百年好合”、“五子登科”等。人們把剪好的太平鈿圖案貼在門楣、窗子、椅子上,以表達自己的喜樂感情;或者把太平鈿圖案放在賀禮之物上,以示慶賀和歌頌。太平鈿剪紙的名稱體現了民眾祈求太平和歲熟年豐的願望。題材視場合各有不同:如嬰兒對周對應的剪紙作品為“千歲”;上學就業對應“步步高升”;新屋落成對應“丁財兩旺”。平陽太平鈿剪紙具有人文歷史活化石的價值,蘊含豐富的民風民俗知識。
平陽太平鈿剪紙的價值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人文歷史價值,具有豐富的民風民俗內涵;二是藝術價值,剪工細膩流暢,輪廓線條柔和,圖案和形式繁多,整體作品欣賞價值高;三是收藏價值,平陽太平鈿剪紙通常是一次性用品,但因為剪紙的美觀和品種多樣,人們還是把它收藏起來,特別是高手剪的太平鈿常像珍貴郵票一樣被仔細珍藏。在平陽民間,很多人就收藏有陳菊英不同時期的太平鈿剪紙。
淵源與發展
被譽為“人文歷史活化石”的中國剪紙,目前發現最早的實物,是新疆吐魯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時期(386一581)的五幅團花剪紙,至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剪紙通常只是應民情風俗的需要而存在,其材料不易保存。但在歷代的詩文典籍中,依然可以尋到剪紙的一些蹤跡:如杜甫的《彭衙行》:“暖湯灌我足,剪紙招吾魂”,明《蘇州府志》:“嘉靖中制夾紗燈,刻紙刻成花竹禽鳥之狀。隨輕濃罩色,熔蠟徐染,用輕紹夾之,映日則光明瑩徹,芳菲翔舞,恍在輕煙之中,與真者莫辨。”
平陽太平鈿剪紙是中國浙江省民間剪紙藝術中的一種,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在造型方式和外部特徵上傳承了遠古時代人們在各種材料上鏤刻、透空的藝術方法。在製作過程中,把小片紙張(白色棉紙居多)捻成針狀,作為“釘書針”來裝訂一疊紅紙(約10張,長寬都在15cm以內)。這種裝訂方法沿襲至今,體現了它的古樸風格,為“剪紙藝術是歷史的活化石”之說提供了佐證;而其中的幾十種吉祥圖案和字樣,更散發著民間的原始味道。
平陽太平鈿剪紙的起源時間已無從考證。據考,至遲在南北朝時期太平鈿剪紙藝術已在平陽流傳。太平鈿剪紙大多通過母親傳女兒或姑媽傳侄女的形式代代傳承。它的用途與當地民俗緊密相連。舊時凡逢年過節或嬰兒周歲、孩子上學、新屋落成、新人結婚、老人壽誕等喜慶活動中,常用相應的太平鈿剪紙裝扮屋內的門窗和牆壁,並擺放在各式瓜果點心上,點綴喜慶氣氛。親朋好友也要在賀禮包裝上裝飾幾張太平鈿剪紙,表示溫馨吉祥,點綴歡樂。
此外,在開展某些民間文娛活動時,也常常要用到太平鈿剪紙來營造氛圍。如歷史悠久、並在平陽眾鄉村(以昆陽、萬全一帶居多)具有廣泛影響的遊春喜樂活動“賣技”,在布置場地以迎接其中的重頭戲“坐堂唱”時,太平鈿剪紙便是不可或缺的裝飾品。
20世紀50年代,平陽許健等人在太平鈿剪紙基礎上,創新“剪紙套色點染”工藝,並創辦點染剪紙工藝廠,作品曾遠銷國內外。葉成浩、葉彩萍夫婦倆合作的剪紙作品多次在國內外重大賽事中獲獎,其中《黃鶴的故事》、《在大榕樹下》和剪紙連環畫《十五貫》等在法國和日本展出;《賽龍舟》參加全國剪紙展覽,獲東方藝術展覽優秀獎。另有不少作品在《連環畫報》、《北京文藝》等刊物上發表。
在太平鈿剪紙的基礎上還發展了點染刻紙和套色紙刻兩項工藝,曾經工廠化生產,紅極一時。
製作工藝流程
太平鈿剪紙製作工藝一般要經過7道工序:
1.取紙——用手裁紅紙,由大張裁成小張。
2.構圖——用筆在一張紅紙(長寬均約為15 cm)上設計各式圖案。
3.疊紙——將10張左右大小相等的紅紙平整地疊在一起。
4.制“釘”——把5至8片小紙(白色棉紙居多)捻成一頭尖尖,另一頭扁平呈釘狀的“紙釘”。
5.裝訂——先用剪刀在疊好的紅紙上穿5至8個小孔(剪刀尖大多從紅紙背面進入,正面出來),小孔分布四周及中間,然後用釘狀小紙分別穿透小孔,固定下來。
6.剪紙——一手拿著一疊紅紙,另一手握剪刀(大多為左手拿紙,右手握剪刀),剪刀尖一般從紅紙背面進入,沿著構圖所示的線路,由外而內地剪紙,一氣呵成聯成片。
7.分紙——剪紙結束,逐個取出“紙釘”,分開之後即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