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遺址

太平遺址

太平遺址位於陝西西安市西鹹新區灃東新城斗門街道太平村東側,據考古勘探和發掘判斷,太平遺址是一大型的客省莊二期文化聚落遺址,距今約4150-3700年,進入夏代紀年範圍。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距今約4150—3700年的陝西西安太平遺址,自2021年3月起展開發掘,初步明確,該遺址為關中地區目前已知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龍山時代環壕聚落。

太平遺址已經具備了中心性聚邑的地位,是四方文化交流的輻輳之地,奠定了關中盆地中部以周、秦、漢、唐為代表的都城文明的史前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平遺址
  • 地理位置:陝西西安西鹹新區
  • 所處時代:夏代
  • 占地面積:約 1000000 m 
  • 所屬文化:客省莊二期文化  
考古勘探,文物確認,歷史意義,歷史相關,所獲榮譽,

考古勘探

太平遺址位於西安市西鹹新區灃東新城斗門街道太平村東側,是在斗門水庫項目建設過程中新發現的古遺址。2021年3月,在國家文物局、陝西省文物局指導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聯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組成太平遺址聯合考古隊入駐太平遺址考古營地,正式對太平遺址開展科學、系統的考古發掘與研究。
2021年9月2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在北京舉辦專題報告會,公布了太平遺址的最新發掘收穫。截至2021年9月,遺址區已完成考古勘探面積40餘萬平方米,發掘面積2600平方米,清理灰坑164座,其中91座為隋唐時期,73座屬客省莊二期文化。清理灰溝7條,其中5條為隋唐時期,2條為客省莊二期文化時期。清理水井4座為隋唐時期。清理2座房址,1座為隋唐時期,1座屬客省莊二期文化。清理墓葬4座皆為客省莊二期文化時期。考古勘探中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角器和動物骨骼等,還發現有一些玉器和玉料等。
2023年1月12日,陝西省文物局召開“2022年度陝西重要考古發現”新聞發布會:確認這是一處大型的客省莊二期文化聚落遺址,由東西並列的兩個環壕構成,遺址面積不小於100萬平方米,年代約為距今4150-3700年。兩座環壕年代相同,體量接近,口部寬度約15-20米,底部寬度約10米,深約5米。環壕大部分在生土上開挖修建而成,邊界明顯,保存完好,起到防禦、防洪、排澇及滿足日常生活給排水的重要作用。
遺址內發現居住建築形式多樣。除2021年度發現的地面式方形建築、“呂”字形半地穴建築,圓形深穴式建築外,2022年度新發現有使用土坯的窯洞式建築,兩個居室與一個院落的半地穴建築組合,及一處可能與建築相關的人工夯土台基等。編號F9的房址遺存為一處包含兩個圓角方形的側室及及一個橢圓形院落的半地穴院落建築,院落平面形狀為橢圓形,壁面較光滑、陡直,部分牆壁有泥抹痕跡,底部平坦,有不連續的少量白灰面。東南部有兩級生土踏步,應為院落出入口。後室平面形狀為方形,門道向東,有三級生土踏步。房間中部有一處火燒圓形灶面,西南部有一較完整的龜甲,房間內還發現有三件紅陶柱狀陶器。側室平面近方形,門道向南,房間中部有一曲尺形燒土範圍,中部有一處橢圓形火種坑。
在東環壕北部中央發現有硃砂墓、夯土基址和大型地坑院建築等。同時在遺址裡面發現了當時人類生活使用的陶器、石器、骨器,通過植物考古學的浮選,還發現了當時人們生活所必須的這些糧食,包括有黍水稻等等,這都是為展示當時人類生活的一個全方位的場景。特別是小麥的發現為了解小麥東傳路線提供了明確的證據。

文物確認

出土大量陶器、石器、骨角器和動物骨骼,還發現有玉器和玉料等,這些種類豐富、年代特徵鮮明的出土器物為準確了解太平遺址的年代提供了科學依據。考古發掘中發現的環壕及玉器、卜骨、葉形陶牌飾等文物的存在,表明太平遺址具備了高等級的中心聚落遺址的應有要素,是了解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中心區域的一處重要遺址。尤其是一件陶鈴,僅在被認為是堯都的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和夏代早期的河南新密新砦遺址發現過,因此可以確認太平遺址為一處大型客省莊二期文化環壕中心聚落,距今約4150-3700年,進入夏代紀年範圍。
據初步考古勘探和發掘判斷,太平遺址的文化內涵已經出現了以禮制為核心的早期文明特徵,其與周邊同時期文化的密切聯繫表明太平遺址已經具備了中心性聚邑的地位,是四方文化交流的輻輳之地,奠定了關中盆地中部以周、秦、漢、唐為代表的都城文明的史前基礎。隨著考古工作深入開展,太平遺址將進一步推進關中盆地龍山-二里頭時期社會轉型期的考古學研究,為豐富中華民族文化內涵、樹立文化自信提供歷史依據。
2022年11月,太平遺址被證實為夏時期大型中心性聚邑遺址。

歷史意義

據初步考古勘探和發掘判斷,太平遺址是陝西地區首次發現的兩重環濠、200萬平方米的超大規模文化遺址,是迄今為止在我國西北地區發現的最大規模夏商時期遺址,填補了西安、關中乃至陝西地區的該時期遺址的考古學空白,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太平遺址的文化內涵已經出現了以禮制為核心的早期文明特徵,其與周邊同時期文化的密切聯繫表明太平遺址已經具備了中心性聚邑的地位,是四方文化交流的輻輳之地,奠定了關中盆地中部以周、秦、漢、唐為代表的都城文明的史前基礎。
太平遺址環壕-居址-墓葬三位一體的系統發掘顯示出,太平遺址是迄今為止在關中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龍山時代環壕聚落遺址。填補了關中地區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的空白。

歷史相關

客省莊二期文化,是1955年在陝西省長安縣客省莊(又稱"開瑞莊")發現而得名。客省莊遺址位於灃河西岸,有三個時期的堆積,即第一期為仰韶文化;第二期為客省莊二期文化(也有人稱陝西龍山文化);第三期為西周文化。——《也談客省莊二期文化的性質及其年代》(《史前研究》,1984年第04期,高煦、吳寧)
客省莊二期文化是五十年代對客省莊遺址進行發掘後命名的,在此以前和在此以後,有一部分學者把它叫做陝西龍山文化。此外,還有一些學者稱之為客省莊文化。早在四十年代初期,前西北史地考察團即已在灃鎬村一帶採集到客省莊二期文化的陶器。五十年代初,一些考古學者又在灃河流域的調查中,發現包含有這種文化遺存的多處遺址。——《試論客省莊二期文化》(《考古學報》,1994年第04期,梁興鵬)

所獲榮譽

2022年1月24日,太平遺址遺址入選第二屆“陝西重要考古新發現”。
2023年2月,入圍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候選項目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